南怀瑾老师:儒释道的区别,但本质有共通处

儒释道的区别,但本质有共通处:

首先,这个心找到内在的觉,最深刻的就是佛家,内在从自己的心找到那个觉,这个就是佛家,当然佛家也有对大自然,也有重视实践佛家文化的精髓,但是它最精彩的在这里

道家呢,对于现实的台面南怀瑾老师:儒释道的区别,但本质有共通处,看破了,彻彻底底佛家文化的精髓,他的建议无为,因为人为,人为就是这样子写[伪],对不对,就是[人为为伪],假的比较多啊。其实,要加一个前提,如果没有眼前的目的,人心就是人心,一旦有了利害关系,利害足以使人心无趣。道家,它第一个就是对人为的台面勘破,它教你无为,完了以后,它对于自然的生命过程,也就是道,特别的赞赏。道家懂不懂得觉,当然懂,他说【多闻数穷,不如守中],这个中、中观,这是天良觉知,当然懂,可是道家人物很容易从身体切入,重视养生,然后重视跟万物起舞,一体感,平等一体。道家很早就被欧洲人发现,它是另一种介入大自然的方法,西方的理性是一种方法,道家的介入,李约瑟非常赞赏。

南怀瑾老师:儒释道的区别,但本质有共通处

最倒霉的是儒家,到现在很少人站出来说我是儒家。第一个形象就是孔子,周游列国,去推销他的内圣外王,结果那些诸侯都打哈欠,他们要的是富国强兵那一套实用的。

南怀瑾老师:儒释道的区别,但本质有共通处

要帮儒家、道家澄清一下,这两家在《易经》根本不分,最重要的是两个字佛家文化的精髓,一个道一个德,两家都同意。比较重要的是,儒家在哪里?难怪大家都不要它,因为它什么都要,什么都要面对,天跟人、内跟外,都得面对才是儒家,儒家说什么就是要德行,就是在(位)这里。读了道家的东西,人容易天马行空,儒家让你脚踏实地,知道你这么强烈的心要如何入手,实践力落点在哪里?其实就是自己做好,道,《易经》说:[复自道],回到自己的道。往外南怀瑾老师:儒释道的区别,但本质有共通处,是另外一件事,不回到自己生命的过程,弄了半天,常常会有一无所有的感觉。

南怀瑾老师:儒释道的区别,但本质有共通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国家的精神。

在中国从古至今人们都瞧不上没有文化的人。就算商业金钱发达的今天,没有文化依然被很多人瞧不起。而且那些没有文化的暴发户,大多数都不会长久存在。要么开始学习文化,要么迟早被新浪潮埋葬。

南怀瑾老师:儒释道的区别,但本质有共通处

到底什么是文化?

学历越高就越有文化吗?没有上学或者学历低就没有文化吗?并不是,文化就是你的精神思想。有文化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他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很少会觉得无聊孤独。而没有文化的人,很多时候都会感觉无聊寂寞。这时就会去寻找外物的刺激感,来磨平他空虚的精神世界。

而儒释道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精髓。曾经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思想泛滥,经过时间的梳洗与沉淀,儒释道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选择跟传统。古代时期国人过度重视精神思想,而轻视了物质生活,导致了近代百年民族之殇。现在人们又过度重视物质生活,轻视了精神文化建设,这也是不正常的状态。只有精神文化与物质生活同步提升,才能真正的改变提升国人生活质量。现在的文化旅游热潮,正是国人丰富精神思想的选择。

我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越来越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