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页珍藏版)》:养心与道德品质修养

儒家、道家、佛教的养心思想及其健康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道家、佛教的养心思想及其健康价值(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儒家、道家、佛教的养心思想及其健康价值 一、引 言 所谓养心,就是指立足于个体之心,探讨如何使个体之心合于天、道,从而重建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1在中国的大量典籍中,古代圣贤都把养心作为养生修为的第一要务,养心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儒家以诚正、仁智;养心,道家以虚静、真常;养心,佛教以定慧;养心。古人云: 天下根本,人心而已。;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2养心与道德品质修养紧密相关,其内涵十分丰富。心;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指称人的生理器官-心脏。说文解字曰: 心-象形。在殷周的古籍中,多指人的情感、心理活动等,其已具有一些道德意识、思想的含义,并且意识到心;有思维的功能,是人精神活动的

2、主宰。易经中有心恻;、薰心;、立心;,表明心;是人情感、欲望的发窍之处,是人思维的所发之地。在尚书中,心;除表示情感、心理活动外,还具有善恶的观念,指向道德层面。总的来说,这一阶段对心;的认识比较具体,主要出于人的感性认识,理性思维还不够。到了春秋时期,心;的含义更加丰富、明确,对心;的认识也更加理性、抽象。在左传中有武有仁人之心;,以仁释心。国语提出了帝心;,与人心相对,认为天有道德意志,人心要符合帝心,否则会受到惩罚。老子中的心;主要强调虚其心;,保其常心;,只有保持心的虚静才能长久,同时强调要有民心;、人心;,治国要以百姓心为心;,这里心;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战国时期,孟子首次明确提出

3、心之官则思;的命题,认为人心因有思维功能而不同于动物; 提出仁义礼智;四心是人性之端,是人本有的良知;、良能; 只有不断地扩充、保养其本心,才能养其本性,才能达到天人合一。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主要是从道德伦理方面来探讨心;,将人心、人性与天相贯通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的核心思想,从而达到天人合一。3二、管子的养心思想在秦汉以前,现在所谓的道家;、儒家;,原本没有分开,统统是一个道;,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乃至一切种种哲学。4早于孔子而生的管仲,对于心性之学已有湛深的造诣,只是后世把他归到政治家里去了。因此,他在政治领导的方向上,能够为中国的历史政制奠定良好的基础,永

4、为后代的典范,并非是偶然的事。管子关于心;的学术思想,体现在他所着书中的心术上下篇、白心、内业这四篇,是管子对心;阐述最完整最集中、心性之学的学问。5在心术上篇中,管子提出了心体君位理论,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把治身之道推广到治国之道。心术下曰: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民,故功作而民从,则百姓治矣。;管子在这里提出了心治则身治、心治则国治的观点。管子认为,所谓治心之术,就是虚静、无为。虚静,就是内心虚无、安静,就是心中没有情感、欲望和主观成见。心何以要虚静? 心术上曰天曰虚,地曰静;,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

5、天道是人道的理论基础,天地虚静,故而人心也要虚静。虚静是针对内心而言的,无为则是针对言行而言,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毋先物动;.对于养心,内业中用了安、宁静、正、定、平、治、全、和等词表达心;的特点和养心应达到的标准,例如: 能正能静,然后能定; 正心在中,万物得度; 心全于中,形全于外; 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则天下治矣; 平正擅匈,论治在心,此以长寿。管子认为,能让心达到这些标准就是对心的修养。管子还提出养心与养形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养心有利于养形,而正形则有利于心中之德的培养。6三、儒家的养心思想仁者寿;,是孔子论养心养生的总纲。仁者寿;出自论语&雍也。何谓仁;? 孔

6、子曰:仁者人也。;( 中庸) 这里,人;不是指纯粹自然的人,而是置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是合乎伦理道德的人。儒家重视人的道德情感,仁是儒家道德内容的第一层次。孟子曰: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心下) 是说作为人,他必须为仁,否则就不能称为人,道;即人道,儒道便是人道。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在儒家看来,怜悯、关心他人,是仁的开始。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这又使仁;深入一步,即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要关爱他人,这就是徳;.儒家将仁;与徳;融合为一体。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寿;,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无论得意或失意,都是乐观的,不骄不躁,不怨天,

7、不尤人;.一个仁慈善良、正直坦荡、品格高尚的人,当是符合养心第一要义的人。孟子认为,对一般人而言,养心;要重视其生存的基本要求,使其养生丧死无憾;.这虽是初级意义上的养心;,却很重要。儒家是不唱高调的,如果生养之基本需要都顾不上,何谈其他。故这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乃王道之始也;.不过,君子之养,不能止于此境界。如止于此,他认为只是小人;,养的是小体;,君子更应该养大体;.小体指形体,大体指心气。故孟子&尽心上说: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形体相貌是天生的,可是有些人虽长得人模人样,做起事来却像个禽兽,这就是不能践行,内外不相符。那么,内外如何相符呢? 孟子的思路是顺着易经&坤卦&文

8、言传来的,君子贵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是由内而外的。因此,孟子&尽心上又说: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一个君子,面貌悦泽、形体宽和,从他形貌上就可以看出其内心充满着仁义与智慧,何须言说。人若能发挥本心,道义自充,其气自盈。这就是浩然正气;,此孟子养心功夫论。不养之养以勿放失本心为功夫,故曰: 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公孙丑上) 这种不动心;,必须要沉得住气。当孟子的学生请教其有何过人之处时,其答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荀子在修身篇里,从治气养生谈到治气养心。怎么做呢? 血气

9、刚强,则柔之以调和; 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 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 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 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这和孔子说少年血气方刚即须戒之在色一样。这种调节荀子称为礼;,故用礼;来治气养心。在不苟篇里荀子详细说明了治心养心;的法则。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君子养心莫善于诚;中的诚;就是仁;,致诚;就是把人心推拓出去,那就是义;,故云: 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7养心的功夫,在于守住自己的仁心;,这就是诚;.四、道家的养心思想道家以寡欲、慈善;修身《(6页珍藏版)》:养心与道德品质修养,以虚

10、静、真常;修心。老子十分重视养心。老子认为养心的关键和根本就是遵从于道;.其特性便是法自然;.养心就是要使人回归到本真,回归到没有人为的、过多物欲追求的纯朴状态。如果人们只停留于物质需求的满足,那么人的心灵就会变得空虚,最终出现心发狂;的现象。传统修身养德之道的理想人格境界就是成为圣人。那么如何修身成圣?在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老子主张去甚、去奢、去泰;.这里《(6页珍藏版)》:养心与道德品质修养,甚是指贪淫声色,奢是指服饰饮食,泰是指宫室台榭。8也就是说,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要避免奢侈浪费,不要无度挥霍。修身成圣的功夫,就是修德,也包括修心。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这里虚;是指心境空明,也就是无欲; 静;则是指内心沉静,心灵不

11、受外物干扰,也就是无为。外物的干扰和私欲的膨胀,使人们的心灵失去了虚;、静;的状态,因此,人们应少私寡欲;,修养其心,使其向虚;、静;回归,从而达到极;和笃;的心灵修养的最高境地。庄子关于心;的描述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其一,指生理上的心脏,如病心;、捧心; 其二,指心理活动,是人的喜怒哀乐之种种情感的生发、表现之处,如列子见之而心醉;( 庄子&应帝王) 、百里奚爵禄而不入于心;( 庄子&田子方) ; 其三,指人精神活动的主宰,人自由的根源,强调人的理性、道德性与主体性,如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庄子&德充符) 、心无所知;、外于心知;等。庄子所说的心知,不是为了认识世间万物,而是为了求

12、道;,与道为一。而只有通过修养其心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的核心思想,去除外物和情欲的干扰,虚心;丧我;,才能复其本心,达到无所待;的境界,遨游于无何有;之乡。这是道家庄子所特有的思想。3心理活动之心是精神主宰之心的外在表现,精神主宰之心是心理活动之心的根据,但心理活动之心具有不稳定性、随意性,使人易滞着于外物而带来忧患,从而使精神主宰之心偏离其本然,所以人要不断地保养精神主宰之心的本然状态,使人心不为外物所动。五、佛教的养心思想佛教认为,人世间的一切苦乐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妙法圣念处经云: 自乐自善成,自惑生自苦,苦乐不离心。;人心善良,人的行为就会善良,人就会感得快乐的果报; 而人心恶,就会作恶,人在将来就会感得痛苦的果报

13、。因此,佛教主张以戒;修身,以定慧;修心。戒;是指戒律、持戒,用于规范人的身心,定;是指禅定,指人内心的专注力,而慧;则是指般若智慧,是定;以后对事物所作出的正确判断。戒律、禅定、智慧合称为佛教的三学;,整个佛教就是由戒、定、慧所构成的。解脱道论说: 以三种学成就清净,所谓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于是,戒是戒清净,定是心清净,慧是见清净。;佛教教导人们要培育这三学;,完善道德品行,致力于内心平静,培育提升智慧。修心的关键在于培养人的柔软心、慈悲心、清净心、菩提心。慈悲是佛法的根本。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 诸佛心者,大慈悲是。;十住毗婆沙论说: 诸佛法无量无边无尽如虚空,悲心是诸佛法根本。;佛教

14、依靠戒律、禅定、智慧三学修养其心,超越现世苦乐。9六、传统养心思想的当代健康价值1. 传统养心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人心之全德,是孝悌、忠、信、友、诚等伦理道德标准的总括。老子主张去除心中之情、欲、智,保持虚静。而到了管子、孟子、庄子,心;成了道;、气;之外最重要的哲学范畴之一。其中管子对心;的阐释最完整、最集中,揭示了心;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心是德、智、精的聚集地; 心与身的关系; 心与君的关系。这种对心作用的论述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关系,回答了古代诸子百家所关注的天人、人性、养生、治国等重大问题,可以说是纲领性的理论概括。首先,心与其他人体器官一样

15、是人天生就有的,其功能也是天生就有的,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实。孔子认为,心可以自由活动而不受到任何约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荀子明确地表明了心的自主活动: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 荀子&解蔽篇) 庄子认为人心自作主宰,不可束缚: 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 ;( 庄子&在宥) 这表明心;没有外在的力量可以左右、束缚它。其次,心与欲望有密切相关,心可以控制欲望。老子认为,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道德经) .孟子提出养心莫过于寡欲;,四十不动心;.

16、荀子认为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寡欲不是欲望寡少,而是减少满足过分欲望,恢复自然之心,显现自然之心。再次,心与气存在密切关系。孟子说: 夫志,气之帅也; 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 ‘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上)这里,孟子提出心的地位要高出气。同时,孟子又提出气也影响心的看法: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有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孟子&公孙丑上) 然而,道家对于心与气关系的看法与儒家不同,他们认为,心不可以控制气,心使气曰强;.虚静自然之心一旦控制气则成为后天之心,虚静自然之心就遭到破坏。庄子认为,心要像气一样虚而待物才能是虚

17、静自然之心。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人间世)1儒家注重心性修养,修己达人,倡导少私寡欲心性之学,强调修身养性。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孟子&尽心上) ,通过道德修养使人达到君子人格。净化人心,让民众与社会都遵循圣人之道,实现内圣外王;.此外,儒家认为修身实则养心,修养与节欲不可分。孔子说: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孔子认为人在不同时期对欲望要有所控制,善于降低欲望。10 -11儒家强调以德润身,通过修德来充盈自己,在认识价值的主客体关系上,君子喻

18、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倡导人们修身养德,德不孤,必有邻;.2. 现代心脑科学的发展佐证了传统养心思想的恒常价值科学家在心脏中发现的心脏智慧;,与脑部所显现的智慧不同,心脏智慧比较像 EQ 而非 IQ.心脏在情绪管理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从生物能量学的角度剖析,每一种生物,包括人类,由任何场;来看都是一种独特的复合体,由电磁场来看也是一样。没有电磁场,也就没有能够推动导引生物活性的生命力。心脏的磁场非常强大,其强度可达脑的 4000 倍以上,超越身体各处

19、的磁场,使得身体各处的磁场与之同步。精密的高斯仪可以在身体 3 m 外测得心脏的磁场。心能商数学会发现,心脏与脑的电磁场有极强的同步性,当人体觉得越和谐,心脑之间的同步性就越强。心脏是人体中最强的生物振荡器,他主宰并会使身体其他部位的频率与其同步,当身心处于放松、休息、无压力状态时,事实上我们的身心频率是一致且和谐的。当身心呈现和谐时,全身的功能处于高效率低输出的最优化运作状态,包括免疫、消化、循环、思考能力,甚至创造力,都大幅提升,且顺利运作。虽然心脏是身体中最强的振荡器,但却可以通过训练呼吸频率,使其引导其他频率合一,包括心跳,人们即可以达到合一状态,一个完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状态。2000

20、 多年前的大德圣贤,他们心性之学的学问,和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身心合一的同步性,直接从心着手非常困难,因为心跳的频率往往不是意志力所能控制的,但有一项身体的主要功能可以穿越于自主与非自主之间,那就是呼吸。孟子、庄子的气论;与现代的科学研究又是何等接近。这就表明了传统养心思想及其方式方法,对当代人们的健康意识,具有恒常的指导价值。七、结 语养心有助于人们保持健康。现代社会,各种工作都依赖于科技,而人的内心的智慧、活力以及身心活动状态,往往被忽视,人类已进入了情绪;时代。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在一切对人体不利的影响因素中,不良情绪是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因素。而人具

21、有良好的心性和品行,就不太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就能够保持身心愉悦。儒家以诚正、仁智;修心。华严经云: 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孟子中说: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荀子中说: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妙法圣念处经云: 自乐自善成,自惑生自苦,苦乐不离心。;所以,身心健康与内心的安宁关系十分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教育自己把圣贤的学问落实到自己的身心修炼当中,自己躬行实践,才能够感召他人。9参考文献:1郑淑媛。 先秦儒道养心观之比较研究J. 中州学刊,2015( 2) : 117 - 121

22、.2一文。 养心-养生修为第一要务J. 健身科学,2010( 12) : 18.3张丽萍。 庄子心论;D. 西安: 西北大学,2012: 6 -15.4孙颖。半壁江山一纸书解读J. 文学教育( 下) ,2010( 8) : 19.5南怀瑾。 原本大学微言: 上M. 北京: 东方出版社,2014: 253 - 254.6刘爱敏。管子四篇哲学思想对淮南子的影响J. 船山学刊,2015( 3) : 85.7龚鹏程。 仁者寿: 儒门养生法要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 87 -95.8吕锡琛,孙欢。 老子宝俭去奢思想的三维解析J. 求索,2014( 1) : 165 -167.9释学诚。 修身与修心J. 法音,2015( 3) : 26 -33.10戴黍。 论孔子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体育学刊,2004( 4) : 62 -64.11贾龙标。 儒家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6) : 7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