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文/宋冰】关于“中国将在未来数十年里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创新”这个话题,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已经进行了大量讨论。然而,截至目前还没有西方媒体对中国哲学界在“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和“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这两个领域里的讨论给予报道。

博古睿研究院副院长、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宋冰2020年8月20日在博古睿研究院《思想》(Noēma)杂志网站发表了评论文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博古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与很多西方观察家一样,在由数据和自动化所定义的这个时代里,面对人类自由意志的领地正逐渐萎缩以及从长期来看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也许会变得模糊这两个问题,许多中国哲学家(这里主要指在儒家、道家和佛家三个思想领域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学者们)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一些学者担忧人们为了健康和长寿会对人类基因序列和自然进化过程进行干预的时候,中国的儒家学者们似乎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里的某些进展更为警惕,他们担心家庭关系和养老产业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使十分强调血缘关系和家庭伦理的儒家的思想基础遭到削弱。

更为有趣的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如下文所述博古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三大特征也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何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没有像西方人那样产生强烈的恐慌心理(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类似人工智能这样的前沿科技进展可能对人类构成生存威胁)。

博古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是一种高于大自然的存在;智人具有独一无二的理性、自我意识和主观人格,智人在世界上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动物、植物乃至任何存在物。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和全球化时代之后,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了全盛时期。不过,这种以人为世界中心的思想近几十年在发达国家却有退潮的迹象博古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而在快速工业化的中国等国家,主张这一观点的人仍然普遍存在。

然而,从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角度来讲,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所秉持的都是非人类中心主义(Non-)。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里,“天地人三才”( of , earth and man)的概念是中国人理解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一个经典框架。这一概念最初来自中国古代典籍《周易》(Book of )。在中国,儒家和道家是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思想流派,而《周易》这部书为儒道两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根据《周易》所提供的理论,天、地、人三才以及这三者所蕴含的阴、阳两大力量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元素,大自然的演化、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在这样的宇宙中发生的。根据该理论框架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人类是大自然固有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无法切割(human are part of and bound up with )。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并尊重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的前提下,人类才能够不断繁衍和发展。

博古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立于天地之间的人天生具有向大自然学习的独特能力,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使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生机勃勃、永续运转进而领悟“道”并使“道”在人间获得发扬,即“参赞天地之化育”。从儒家的角度来讲,“道”意味着做人要遵从仁义正直的道德教化。虽然儒家思想鼓励人们应积极入世有所作为,但它同时也主张:面对大自然的律法,人应该保有一颗尊重甚至敬畏之心,人应该在遵守自然律法的前提下处理各种具体事务而不是鲁莽地对自然界加以利用。人类应该从四季更替等各种自然现象中领悟天地发出的信息并依 “道” 而行。

此外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儒家思想还主张人应因时因地来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孟子曾赞美孔子是“圣之时者”,即孔子是一位能够顺应时势变化的圣人。因此,儒家思想并非死板的教条,而是一整套能够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获得应用的智慧之学。

“天人合一”(unity and man)的观念在道家思想中获得了更加突出的强调。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在天地人三才身上皆有体现,而天道、地道和人道互相嵌入对方,可以互相会通,天地人因此可以和谐共生。庄子是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的一位中国哲学家,他进一步发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主张,天地人是同时诞生的,宇宙的存在与人的存在互为前提,即宇宙与人是一体的(the and man wer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