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军前辈求法修证之路——恒沙微尘

刘亚军前辈求法修证之路——恒沙微尘

推荐导言:

本书是一个瑜伽行者艰苦修持实践的经验记录。作者刘亚军,陕西韩城人。师从秋英多杰仁波切,与邱光顺上师亦师亦友,是从渭南走出去的一个实修实证者。从法脉而言,刘亚军是跟随潘麟导师的我等后学者的前辈。

对于已经上路的瑜伽行者,深入学习历代圣贤师祖的传记是活出圣贤,获得成就的重要途径。而对初入门的人,经历相似的修学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和增进信心。这是我想分享刘亚军前辈求法修证之路的一个初衷。还有,看到不少跟随潘麟导师学习的同门,或犹疑彷徨,或执着事相体验,或以法为衣编织精巧曼妙之自我,或以无我无执之念为无我无执之果而贡高我慢,或以无为之理为无为之证而妄居佛位......不知师身示现之不易,不明求法证法之不易,实为感叹!故此想到刘亚军前辈的修持实践或能给我等后学者以些许启发。

需要提醒的是,书中秋英多杰仁波切、邱光顺上师和刘亚军前辈等都有宗教身份,是纯粹的宗教家,集佛法修证者、佛教传人和佛学研究者于一身。对学习生命科学的人及一般教外人士需细细察之。去除宗教,从佛法和佛学角度体会学习,不仅少有纠结困惑,也将真实受益。

——恒沙微尘

2016年12月29日

推荐导言

修行故事

点亮心中的明灯(二)

第一节

第一节 初结佛缘

笔者是西北大学86级学生。毕业那年,也就是1990年的5月底至6月初,著名学者张延生老师在西北大学举办了为期十二天的《易经》学习班。笔者受高中时期班主任程老师的鼓励,参加了那期学习班。当时学习班中的学生共12名,我是其中之一。

在高中时期佛家真实的修炼故事,即知“易为群经之首”、“易道广大,包罗天地”,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然并不知其内涵。在这次学习班上,“易侠”张延生老师以他数十年研易的经历和体会,以独到的见解向学员们介绍了《易经》这一神书的来龙去脉和文化内涵,使我有恍然大悟之感,祖先们对宇宙、对生命的体悟远非现今一些浅识薄见者所识。笔者认识到,一个哲学研究者,或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对易经的思想有个了解,否则,其研究或见解难免偏颇。

不久,87级校友张某相访。他问我:“世上最好的书是哪一本?”我不假累索:“当然是《易经》了。”他说道:“还有比《易经》更好的一本书。”我问道:“是什么书?”他答道:“是《金刚经》。”我又问:“哪里有这本书?”他回答道:“大雁塔及兴善寺都有。”我说道:“那我以后抽空找一本读读。”

以前读《西遊记》及其他文学作品时,知《金刚经》为佛教重要经典之一。因为自己一向以唯物主义者自居佛家真实的修炼故事,认为佛教等宗教是封建迷信,是统治阶级麻痹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并不知其内涵为何物。即使到寺院,只不过眷恋其幽雅的环境和精美的造像,见佛、菩萨并不磕头烧香。

1990年前后,正是气功热潮,席卷全国之际。各家气功流派,纷纷登场,源于佛道两家定学而来的佛家气功和道家气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临架于诸家气功之上。因是之故,许多气功师为求得佛道修行的真诀而进入深山古刹,参玄访妙。《易经》作为道家气功和医家气功的理论根源而引起人们的浑厚兴趣。

刘亚军前辈求法修证之路——恒沙微尘

笔者在拿到毕业证的次日,专门来到大雁塔,从一老和尚处请得一本繁体字《金刚经》。当时仅出于略作了解的心态,毕竟佛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作为华夏子孙,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应有所了解。

总算找到了《金刚经》,我把它连同行李,一并带到分配的单位报到。

以上是笔者因善友引导而接触佛法的最初缘起。

第二节

第二节 初读《坛经》和第一次悟境

请的《金刚经》是原文,没有注解佛家真实的修炼故事,由于文字障,对我并没有产生多大意义。但对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之理,我并不反对。因为先辈人经常以此理教育后人,尽管我并不深刻理解其意,对佛法破无明、除烦恼、出轮回、了生死、开智慧、成佛道之理,也一窍不通。

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一些传统文化的典籍开始在市面上出现。由于在校期间,看过一些易经及丹道的读物,发现道家修炼者在高层次的修炼上,无不向佛法靠拢,同时慢慢意识到,在对待生死这一问题,佛道两家确比他家学说高明。从此,我把读书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佛学上。

气功虽于调节人的身心有益,然佛家的戒定慧三学,以其完美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慈悲救世的人文精神,加之数千年的历史渊源和无数修人证士的成就事迹,使气功显得相形见拙。在佛法中,气功只能算定学中的一部分。许多人由最初学习佛家气功,进而深入戒定慧三学,完成了由强身健体到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过程。

92年春,笔者购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选读(青少年版)中的《佛学的革命》一书,作者对《六祖坛经》原文进行了改写编撰,它既是一部坛经演绎,又是一部六祖大师传。它是真正开启我心灵窗户的第一本佛学读物。

在《佛学的革命》一书中,笔者第一次接触到涅槃,般若、佛性、菩提等名词。并得知,般若无相,然具大用,智者依之转烦恼、成佛道;愚人不达般若,故有烦恼,流转生死。读罢该书,六祖大师的平实无华、潇洒自在使我倍感亲切。尤其是对佛性的论述,如“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不识自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刘亚军前辈求法修证之路——恒沙微尘,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若识自心,一悟即到佛地”等话语有种似曾相熟然不知就里的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又无人能为我解答,一个大问号在我心中升起……

92年冬,笔者出差,有天走过渭南市一家电影院,看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广告后,妄念脱落,一种震憾心灵的寂止出现了:物我的分别消失了,万象混然一体。马路也好,楼房也好,无不是我身;我的意识不着一尘而灵灵不昧,无可言喻却了了分明;无比清澈,无比宽广,无比透明,无比安祥。这种状态持续数秒,又回到了凡庸的状态。我心中升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这是发自生命底层的喜悦。它对我心灵的震憾超过了十五年来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原来,我们每人的生命都另有一重天地。事后,我曾用这样一句话形容那一刻的感受:“平时感受到的事物好象一个个互相独立的音符刘亚军前辈求法修证之路——恒沙微尘,但在那一刻,音符消失了,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部完整而流动的乐章。”

有了这一刻的体验,我重读《六祖坛经》,感到书中所讲的佛性也好,般若也好,无不是我那一刻的注脚。六祖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来此物人人本具,然为客尘遮障,无由显露,枉受诸苦。

接着我又读了日本铃木大拙所著《禅风禅骨》一书。书中,作者从现代哲学、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禅的本质及参悟作了阐释。我一气读完,未有丝毫费解。我不再怀疑,原来那一刻,便是我人的灵知现前,人人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非大小,无内外,它是我们生命的真实主人翁。

当时笔者年龄才23岁,还未皈依三宝,但它却是我人生途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我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

写到此处,笔者以为:第一,禅悟的发生与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学佛时间长短无关,佛学知识多少无关,贫富贵贱无关,人人皆有开悟的可能。行者不可轻他,亦不可自轻。(后读禅书知,宗下有顿渐二根器说:一为先修后悟,二为悟后起修。看来笔者属第二种。)

第二,禅悟的境界是真实不虚的,是有客观标准的:外境与内心相融,内心即外境,外境即内心。虚云老和尚云:“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僧肇法师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匀是对悟境的描述。

第三,万不可将一时的心念清净或光明认为是禅悟。云岩禅师告洞山良价:“承当此事,大须仔细。”无准师范禅师有偈云:“亦非凡,亦非圣,当体如如绝修证;道人到此须推详,莫把识神来错认。”

刘亚军前辈求法修证之路——恒沙微尘

持续更新中......

2017重磅推出《金刚经》视频课程

刘亚军前辈求法修证之路——恒沙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