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华:"如来藏"思想"",悟的是人生本来面目

[摘要]我们讲“明心见性”,见什么性?见的是“如来藏性”;我们讲“开悟”,悟的是什么呢?悟的是人生本来面目。

"如来藏”思想(图源:网络)

文 / 妙华法师

"如来藏”思想是大乘佛教的思想源头,如果我们信仰大乘佛教,而不懂得“如来藏”思想的话,说明就没有真正学通,而且学修也不厚实,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如来藏”就像《道德经》里所说的“道”一样,它是宇宙的发生器、也是宇宙的接收器。人间包罗万象的事物,当下就是“如来藏”的呈现,就是从“如来藏”性海里头泛出的浪花。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以道统摄宇宙万有,形成形而上的概念,其本质在表达阐述如来藏。故此,如来藏思想的学习,不但可以沟通佛教诸宗,而且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方向性启示。

我们讲“明心见性”,见什么性?见的是“如来藏性”;我们讲“开悟”,悟的是什么呢?悟的是人生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如来藏的中国化、禅宗化的说法,其实就是“如来藏”。悟到了如来藏以后,我们对人世间的所有因果,所有现象当下承当。不会害凡夫的种种思想病,凡夫的种种邪见也会荡然无存;我们也不会有宗教的“法执”,因为有五大宗教,十大宗教以及各种政治文化,归根结底都是如来藏海里泛出的浪花,都可以以如来藏为理论的归结处,所以 “如来藏”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而“如来藏”思想在各佛教宗派里,佛经里表述的不同,这属于概念的范畴。

对于禅宗来说妙华:"如来藏"思想"",悟的是人生本来面目,叫“本来面目”;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叫“本体”;对于众生的染污性来说,叫“佛性”;对于物质世界来说叫“空性”;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叫“实相”;对于有生灭的事物来说叫“不生不灭”。对于肉体凡胎来说,我们把生命最根本的东西叫“胎藏”,叫“涅槃”,叫“真如”,叫“如如"。总而言之,关于“如来藏”的概念有二十多个佛家大乘思想是积极的,但本质讲的是同一个东西。最接近本质的是"法性"一词,所以,要认真学习与参悟。

可是我们经常在思想文化和宗派里被这些概念所迷惑,只认自己的概念,不认别人的概念,其实别人的概念讲的也是这个东西,只是表述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透过概念悟到实相。要把这个打通、悟透是非常难的。

《道德经》里讲的“道”和“道的本体”就是如来藏,因此,在道上的修证上佛道的高度是一致的。因为宗教的概念和标签,也很少有人把佛和道的概念打通。

“如来藏”思想和概念的来源主要出自于《密严经》、《如来藏经》、《解深密经》三本经,要了解如来藏思想,这三本经必须熟悉、精通。如果我们根本就没有读过这些佛教经典,就是听了如来藏思想的解说,也如同隔靴搔痒,因为我们没有文本,没有理论依据。单凭我们的“意识”想要洞彻如来藏思想,完全听懂如来藏思想,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一种描述,不是谁小看谁的问题。

尽管“如来藏”思想如此重要,可整个汉传佛教对于该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消沉的。我就举一个例子告诉大家忽视“如来藏”思想而去学佛的危险性?比如说,我们经常能够在学佛的时候听到“缘起法”——缘聚缘散。唯物主义也讲,事物的产生需要条件和原因,也讲现前因果,那是缘起法吗?

就像这张桌子,虽然上面放着这么多茶杯,这些茶杯放在“什么地方”呢?放在桌子上。缘起法以什么为依托呢?我们说缘起性空,这个“空”的本质是什么呢?绝对不是物质耗散以后的空,缘起性空的“空”是隐藏在物质后面的空性,也就是如来藏。

佛性就是如来藏(图源:网络)

这里又引出来一个问题,要慧性很高的人才知道。那么如来藏是什么?是上帝吗?上帝创造了万物,如来藏也“创造”了万物吗?那如来藏是不是“神”?如来藏绝对不是神。因为如来藏它不是人格的,它并没有“创造这个世界”; 或者说如来藏也不是海床,它只是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海洋,万事万物在如来藏海里自由地泛现而已。

因此如来藏思想很重要!在座的各位不管信仰哪一个宗教、不管信仰哪一个教派,如果明了了如来藏思想,会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第一我们看别人信仰修行的不管是哪一个法门,只要他是正信正行的,我们都要随喜赞叹!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万条江河归性海”。我们不应该站在自己的宗派立场上去诽谤别人。

第二,如果我们回光反照,当下知道,佛性就是如来藏,我妙华此时此刻坐在这里,就在寂灭场中,就在如来藏中,不要再跟我谈“我有业、我有罪”,“我要去西方、我要下地狱”……不要谈这些,谈这些只是头上安头,骑驴找驴。因为你去西方是在如来藏当中,你下到地狱也还是在如来藏中。那我们跑来跑去干什么呢?只需要当下承当,当下回光反照,当下清净。怎么清净?以持戒清净,以修定得定,以无住开慧。

当然,由于我们是染污的、有无明的、有尘累的,我们还不干净。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当知道你是如来藏的呈现的时候,当下尽力奉行、奉持,保持如来藏性的清净。如果做到这一点,就是顿悟佛性,就是当下具足。比如,名利的生活会让我烦恼,我就把它当下断掉;

五欲的生活会让我烦恼,当下就把它断掉,当下就在如来藏海当中。如果我们这样去修行禅净律密,就不会在宗派的概念中绕来绕去,像蜘蛛织了网一样,这张理论的大网把自己网在里头,终归缠绕不清,我现在看到这种人太多了。

如果让我再说一句“断灭”见的话,断灭是加引号的,没有人类哪有宗教呢?没有人类之前地球是什么样子呢?没有地球以前宇宙是什么样子呢?从宇宙到组成物质的量子,它的背后有一个东西,本质就是如来藏。我们都是如来藏的呈现,你如果这样去认识,这是大法。那你就不会再问我学佛要不要持戒啊,我要不要皈依啊,我能不能吃素啊,你想你问的这些问题,就像是牛身上拔了一根毛,多么幼稚可笑,智力是多么薄弱,佛性在你身上受了多么大的委屈。

如果我讲佛性你觉得太抽象,那我告诉你,佛性像灵魂,灵魂装在你的肉体里头,由于见不到光,被拘限,被染污,不能回归到如来性海,在你的身体里心里受尽委屈!它本来是可以见光的,现在见不到光;它本来可以自由的,现在不自由。

如来藏思想对今天佛教的宗教化、浅表化、窄化、世俗化具有非常好的作用,所以你们回去先好好念念《如来藏经》,半个小时就可以念完。

《如来藏经》中,佛没有任何遮掩,直接把如来藏和盘托出,打了十个比喻。第一个比喻叫“萎花喻”。经中说诸比丘,诸佛菩萨今天来到你们当中,很多菩萨上升到虚空,坐的宝莲花都是鲜艳无比的,为什么一瞬间,花就枯萎了。这时候就有比丘来问佛了。

佛就告诉说,你们看到莲花没有,当莲花枯萎的时候,莲子心当中的胎藏就显现出来了。我们都把佛教比喻成莲花,莲花美丽无比,我们爱不释手,哪里有一点点心敢玷污莲花呢?但在经中第一个比喻就叫萎花喻,莲花萎变,臭秽难闻,佛说,你看,花谢了,胎藏就显现出来了,这个胎藏就是用比喻告诉你,花里面就包着如来藏。现象的本质就是如来藏。

大概全部统计下来,有三十本大乘经典在讲如来藏佛家大乘思想是积极的,第一层是三本,第二层是二十本,如《楞严经》、《楞伽经》,第三层是三十本,如《大乘起信论》、《宝性论》。如果没有如来藏思想,大乘佛教无法确立。

妙华:"如来藏"思想"",悟的是人生本来面目

如来藏海(图源:网络)

● 悟山居士问:请问法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说我们坐在这里就是在如来藏海中,但和我们同时存在的不仅仅是我们人类,还有各种各样其它的东西,万事万物和我们一样存在于如来藏海之中,像动物、植物,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可以成佛?

法师:早晚功课里有课诵偈“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很多人每天在念又不理解,就来问我是什么意思?说“人同圆种智还可以,板凳椅子怎么同圆种智”呐?中国传统文化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读书要洁静精微,寻根问底叫“心物一元”。初始,心物是不分的,世界是同根的。

谈如来藏性的时候我们谈的是世界的根本,不是谈世界的现象。

当然这个问题提醒了我,就是“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关系。”这是修行人必须搞懂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本身是个体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阿赖耶识是染污的,只要我们是“人”,我们的阿赖耶识一定是染污的,如果不染污,我们不会到世上来,我们也不会成为一个独特个体性的人。

但要注明的是,它就算是染污的,就像我们在水里头放了茶叶,放了糖,放了药,水性是没有变的,这个没有变的“水性”就是如来藏性。我们参与了六道轮回,让我们轮回的是什么?就是阿赖耶识。什么时候我们不再参与轮回,什么时候我们不再染污,什么时候再不叫“阿赖耶识”,那就必须“转识成智”。转识成智的“智”特指就是“如来藏”。

这里只是引用了“智”的概念,讲的还是如来藏,如果我们没有获得如来藏,那么这个智不能称之为大圆镜智。所以说,一旦成为如来藏,它就是光明的、清净的、无染的、无量无边的,是万物的归宿处测八字518,也是万物的发生处。它不是上帝,它也不创造万物,万物和它是一如的。

像我们现在动不动见了面就问“开悟”,“念佛求生西方”。开悟,念佛求生西方与如来藏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佛教的窄化和浅表化现象,快把佛教逼到绝路上了。并不是说我们念佛和寻求开悟不对,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缺少“资粮”。开悟和念佛虽然是一个话头,但要达成结果后面要有“资粮”。就像花儿开在春天里,春天来了花才开了,而且开在大地上,不是塑料花(可以到处开)。

所以六祖慧能就曾用反诘的口吻说,“我们东方人念佛要去西方,那西方人念佛岂不要到东方来?”他通过反问的方式让我们思考。言外之意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用跑来跑去。因为去西方是一念相应,“于一念顷得生极乐国。”是一念心相应、契入。而不是说我们买个高铁票或飞机票跑来跑去,没那回事。

这时候就解决了个什么问题?如果把西方极乐世界看成是客观的,把我们念佛的心看成是主观的,这就解决了“主客一如”的问题。主观客观是须臾不可分的,像量子纠缠一样,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中间是没有距离的。虽然我们距西方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土的距离,但要“于一念顷生极乐国”。

妙华:"如来藏"思想"",悟的是人生本来面目

往生净土的条件是很苛刻的。在《观无量寿经》里,生西方净土要有“三心” 和“三福” 。三心就是深心、至诚心、真心;三福就是孝敬父母、严持净戒、读诵大乘经典。“勤修三福、具备三心”。“一心不乱”,这个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别看似乎表面上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阿弥陀佛”后面是“老鼠拖铣把,大头在后头”。

孝敬父母你都做不到,读诵大乘经典你也做不到,发至诚心你也做不到,然后妙华:"如来藏"思想"",悟的是人生本来面目,“七日一心不乱”,谁敢说我现在七日一心不乱?!谁敢说这话?不容易啊!所以说,表面上看净土法门是斋公斋婆念佛的法门,实际上净土法门是圆顿法门。如果从如来藏的角度来看,念佛就是圆顿法门,因为自性弥陀自性念。因为我们念佛的这一念心是清净的,当下就契入如来性海。更何况念佛的念就是如来藏海泛起的浪花。

西方哲学讲到“本体论”的时候,已经碰触到“如来藏”的边缘;科学家研究量子力学的时候,也已经碰到它的边缘;只是他们不像佛教修行者这么肯定。所以,如来藏思想对宗教、科学、哲学都有方向性的指示,也有理论上的启迪。尤其是对“大同世界”的组织与管理提供了深刻的理论保障!

● 悟山居士:师父,我这样理解空生大觉中。《楞严经》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何况诸三有?

空是什么?有漏为有情世界,微尘为器世界,若都是虚空妄尘而起,烦恼也是不生不灭。那又是如何寂灭烦恼,转烦恼为菩提?如大海中一浪花,随应而起,随应取量,什么时候泛起佛家大乘思想是积极的,什么时候消失,大小是多高多远,计量很准确的,不会早一分不会晚一分,不会多一分不会少一分。也如同春天来了,草木抽枝发芽,既有生发也有限量,不会毫无节制,这也是法则。

那春天到底有没有?如此夏天、秋天、冬天呢?花落了结出来果实,我们知道夏天过去了秋天就要来,但春夏秋冬没有一个实体,我们只是对应了一个名字。沤灭空本无,在后面是有一个规律法则存在的,也就是如来藏性。欲界、色界、无色界三有世界,都是依虚妄而生,依虚妄而灭,如同季节变化,看起来过去了,但到了某个时候又会产生,所以有生灭,但也是没有生灭。

法师:理解的很精到,表述的也不错!

● 贤松居士:如来藏思想这么重要,请问法师,我们如何修持?

法师: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信仰如来藏,通过读诵如来藏经典信仰它;

第二个认知如来藏,首先要知道如来藏的重要性和佛陀讲经的良苦用心;

妙华:"如来藏"思想"",悟的是人生本来面目

第三个就是修证如来藏,就是把我们信仰的如来藏和认知的如来藏贯穿于我们生命的整个过程之中。 因为讲到如来藏,从理论上讲,已经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了。

抛开世间的名利,我们直接谈生死!一句话,不要怕死;我们死了都还在如来藏当中。如果因缘具足、真如缘起,我们在另一个空间就会出现,就像一台电脑,死亡就是关机,打开电脑就可以运行。所以说,我们谈如来藏是要超越生死的,人间就是我们的游戏!不想玩儿了就关机了,想玩儿就再打开电脑运行就好了。

● 又问:如来藏海清明湛然,一法不应,何故生亿万法?

法师:真如不守自性。至于真如何故不守自性,我只能说,因为它不是一块青石板。 象道体一样是灵动的。

一、人为道器,道器应该悟道修道,不应以玉瓶盛屎尿。二、明了了如来藏思想,对于得失、生灭、生死就可以放心坦然。三、现在的名利得失就不乱其心。四、生命是宇宙之最、藏海之花,美丽无比,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而在当下。

■ 陈居士:如来藏与上帝是同一个含义吗?

法师:如果你将上帝当人格神,就不是一个含义。如果你把上帝当“钟表匠”,虽然有智慧、有思想,也不是如来藏。如来藏不创造,不设计。除非,上帝是万物的温床,是万物的场,万物之熵。

最后,佛门讲参悟,而不是理论上直取,所以提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一、如来藏如此“现成”,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修行了?二、如来藏是本自清净的,为什么突然有了山河大地人物?三、“真如不守自性”是什么意思?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作者妙华法师,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