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瑜伽的贡献有哪些?苏轼告诉你答案!

文/淳而不言

苏轼是著名的大文豪,很难想象这一大文豪会与瑜伽发生关联。当然这里说的瑜伽不是现代瑜伽,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瑜伽。本文将从瑜伽在中国的融合、苏轼与瑜伽的产生联系的原因、苏轼对瑜伽的贡献三方面来阐述。

浅析苏轼与瑜伽的不解之缘

一、瑜伽融入中国

瑜伽最早起源于印度,其建立在古印度哲学的基础上从赤壁赋看苏轼的佛家道家思想,是一种对人体身心的一种锻炼方式。在中国,与之相联系的则为长生。追求长生之术,是中国古人的一个执念,其中包括对身体和心灵的修炼。在道家看来,身体与心灵的修炼即炼丹——外丹与内丹。内丹为练肚脐以下的部位,而外丹则为不死之药。

中国道家对印度瑜伽功夫及其理论的吸收比佛家更为容易。按常识,瑜伽与佛教中禅宗一派的打坐极为相似,但这一宗派实则为印度佛教与中国道教哲学的混合。道家重视自然的冥想沉思道教,讲究清心寡欲,神定气闲,这与瑜伽创始的目的相吻合。因此道家为瑜伽的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更便于古人吸收瑜伽要义。但中国的修炼者并不一定知道自己所做的为瑜伽,而称之为“打坐”、“冥思”、“内省”或“静坐”,或其他佛道名词。

苏轼对瑜伽的贡献有哪些?苏轼告诉你答案!

浅析苏轼与瑜伽的不解之缘

二、苏轼与瑜伽的邂逅

要探讨苏轼与瑜伽的联系,首先需从苏轼的生活背景出发。北宋时期,禅宗一枝独秀,迅速发展,并形成“五家七宗”的繁荣局面。禅宗与文学的结合,使文字禅在士人之间掀起友禅之风,他们的诗词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和禅趣,并且在当时以禅喻诗成为一时的风气。 而苏轼作为北宋代表作家,其文风也会难免会受文字禅的影响。据统计从赤壁赋看苏轼的佛家道家思想,苏轼一生创作的诗词三千余首,而其中与哲理禅思有关的诗词就大约有两百首。可见,北宋文字禅的发展就为苏轼接受并吸收印度瑜伽提供了有利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

从人们对最熟悉的诗词就可以看出苏轼的佛道家精神。他吸取了佛家随缘和安然自在的思想以及道家的自然观,在他多舛的仕途道路上潇洒地面对一切攻击和挫折,保持旷达的独立人格精神和人生哲学。他对佛教的吸收有所删减,摒弃了一些消极思想,通过禅宗思想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残酷的现实中保存着其随性洒脱和充满自我感受的心灵自由。

《赤壁赋》一文便可为力证。面对客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发问,他直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面对人生之短暂,苏轼做出“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对答,这就显示出其旷达的人生哲学和尤为重视自然的禅宗思想。

佛禅思想对苏轼的影响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他满怀儒家理想,初步踏入仕途,到发生乌台诗案,为朝廷排挤,贬谪黄州等地,最后再到苏轼由仕途巅峰而急转直下,接连流放直至海南。在踏入仕途时,他是积极入世的。年少时期的苏轼怀有远大的儒家理想,对政治改良无意义的佛老思想并没有为所他接受;而发生乌台诗案之后,他被贬黄州等地,一次又一次的贬谪让他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并且亲身体会到儒家思想的局限所在。

于是他开始试图从佛禅思想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而其晚年被贬儋州,中央政权与之愈来愈远,其少年时期的理想抱负也一次次受到冲击,于是天性旷达随性的他选择了在佛禅中探寻人生的意义。禅宗思想在苏轼的一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随着他对禅宗思想的进一步认可而发生改变。他对于仕途的态度,对于人生新境界的追求,对于养生的向往,都受到禅宗思想的熏染。正因为佛禅思想对他的浸润苏轼对瑜伽的贡献有哪些?苏轼告诉你答案!,苏轼开始不自觉地一步步靠近瑜伽。

苏轼对瑜伽的贡献有哪些?苏轼告诉你答案!

浅析苏轼与瑜伽的不解之缘

三、苏轼对瑜伽的贡献

苏轼与瑜伽的直接贡献来自于他对瑜伽术练习的详细说明。他并非为瑜伽练习的第一人,其弟弟苏辙还比他更先一步。但苏轼作为一代文豪,他花了大量文字来对瑜伽练习做出阐释就颇引人注意。

他在描写自己修炼时,就发现了瑜伽的很多较为明确的特点。一是呼吸的周期。他发现,瑜伽呼吸的一个周期应该是脉搏跳动五次,吸停呼的比率应该是1:2:2。而停止呼吸的最长时间是“闭一百二十次而开,盖已闭得二十余息也。”二是在集中注意力时,人总是凝神于鼻尖。三是修炼瑜伽时的感觉。他在自己的体验总结为心灵完全休息,内在知觉的高度敏锐,脊椎骨和大脑间的振动以及浑身毛发中的生长。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观点。

同时他在“养生论”里提到了修炼瑜伽的益处。在给其弟子由的一封信中就曾提到过修炼瑜伽的目的。“任性逍遥,随缘旷达,但凡尽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而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他认为瑜伽能让人从感官中解脱出来,从而真正体会到真理和心灵的解脱。他认为瑜伽的好处不是在于看到什么,而是在于一无所见。

他还给瑜伽做了一些中国化的改良。他没有采用印度瑜伽的那些使身体极度扭曲的,类似杂技和其他行为奇特,不符合中国审美的动作,又给瑜伽加入了定时咽唾液的动作,他做的这些改动是符合道家养生之道的。他曾在给张方平的一封信中向他推荐修炼方法。“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候出入均调,即以舌接唇舌,内外漱练唾液从赤壁赋看苏轼的佛家道家思想,未得咽……”吞吐唾液是苏轼的特创点,也是一套符合道家养精蓄锐观念的方法。

浅析苏轼与瑜伽的不解之缘

苏轼对瑜伽的贡献有哪些?苏轼告诉你答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瑜伽融入中国的过程中,北宋时期其独特的文字禅的兴起,使得禅宗思想在当时文人之间得到很好的吸收,而苏轼作为北宋一代文豪,不可避免地受到禅宗思潮影响。又由于印度瑜伽与中国佛道思想联系密切,而苏轼在其贬谪过程中不断主动接触佛道思想,使得苏轼有了对瑜伽产生关联的思想基础。而苏轼在吸收瑜伽时,加入了自身的理解和体验,发现瑜伽的几个基本特点,又用众多文字阐述瑜伽对于身心的好处。而在接收瑜伽时,又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苏轼对其做出了一定的中国化改良,特加咽唾液这一步骤。虽然在整个瑜伽中国化过程中,苏轼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作为一大文豪的苏轼,如此专研瑜伽,也是一大趣谈。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苏东坡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尹欣欣.禅宗与苏轼诗词创作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学院苏轼对瑜伽的贡献有哪些?苏轼告诉你答案!,2012

[3]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4]张丽霞,史兵,张西平,瑜伽的中国化进程研究[J].体育科学,2009,(7):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