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绘画道家思想的影响

论中国绘画中道家思想的影响姓名:****号:指导老师:**国绘画中道家思想的影响摘要:中国绘画与道家美学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展无论从绘画理论、审美思想还是具体创作的题材、品格、格调、画种及画家的发展史等方面,中国绘画均渗透着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关键词:中国绘画;道家思想;影响中国绘画与道家美学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展过程画理论、审美思想和创作主张上,全部都渗透着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精华。道家是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本身也是一千多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一道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服务。因此,道家与中国绘画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价值中,道家主要强调道法“自然”的理想美、朴素之美,“虚静”与“空灵”的境界美和“玄”、“素”与水墨问题,并与儒家的“中和”之美、“雄健”与“充实”,禅宗的“冲淡”、“彻”之思想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互济互补,影响着中国历代画家的哲学思想、绘画理论、审美思想和创作主张,而道家思想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生、发展中尤其起着重要的内在作用。再者中国历代文人画家始终以三家共同构筑的哲学思想、以自身的进退荣辱而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择别于其中某种成分。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重功利教化:论中国绘画中道家思想的影响,以儒家理论为准则;面向自然而内悟。中国古代的画家们历来与入仕为官的政治生涯不相违拗,艺名因官位而益著者不乏其人,而唯能吟诗作画,不能倡言立德以济世安邦者反被视为雕虫小不足挂齿。这是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必然结果。对于功成名就的仕途中人,孔子)则在于自由舒适,在于陶冶性情。而对于仕途失意的落魄文人们,入世而不能,兼济天下的夙愿已成泡影,自然会想到“独善其身”之路,甚至不得不以此为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然而,这两种文人的文化背景相同,精神的出发点与归宿也如出一辙,只是命运的过程不同而已,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入世和出世的矛盾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会演化成无数哀婉而凄美的故事,特别是那些心高气盛的文人画家们。儒家说入世,佛教讲出世,而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它既讲来世,更注重今既讲入世,又讲出世。所以它既适合达则兼济天下,又适合穷则独善其身。道教的主要特点还在于世俗化、民间化,因此,便为历代文人画家大隐于市、小隐丘樊的最佳选择。一、山水画的萌芽和创作大变革发展时期重要画家的艺术与道家思想主张有魏晋以来,玄学兴起,士族文人大多数崇尚纵欲放达的生活和超然物外的精清淡“玄理”之风弥漫,“从而老庄告退,山水方兹”。

山水诗与山水画的开始产生实玄学影响所引出。宗炳山水画序云:“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中国画与道家思想联系,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表明山水画的宗旨是以美的形式体现道家思想的意义。宗白华先生曾有极为准确的点评:“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这是美学思想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勃勃的生活表现、独立自我的表现。”中国美学思想在这个时期有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转折。唐初重道家,因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经济文化高度民主繁荣。唐王朝推崇老子,太宗称老子为祖先,高宗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列道教于佛教之上。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佛教产生了“禅宗”一派,有人称之为“披天竺式袈裟的魏晋玄学”。王维诗人兼画家,明人称之为画家南宗之祖,好禅学。其诗云:“洗心岂悬的理论中道家影响最多。在历代名画记中他提出“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种绘画等级,以自然者为最高,“自然”当然来源于老子的“道法自然。”又谓作画“不患不了,悟自然,物我两忘,身固可使如槁木:论中国绘画中道家思想的影响,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所谓画之道也。”这些理论皆直接源于老庄。五代山水画大盛,作者如荆浩、关仝、李成等均为隐逸文人,这些隐逸文人都与道、禅思想有密切联系。

北宋山水以范宽、郭熙最著。而范宽“仪状峭古,性嗜酒,好道”,郭熙则“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家,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成名。”元代道教盛行,画家多与道士交游,为道家所感染。赵孟号“松雪道人”、“神情简远,如神仙中人”。元末四大家中,黄公望号“大痴道人”,王蒙亦如此,吴镇自号梅花道人。明代画家沈周、文徵明多受元四家影响,唐寅狂放不羁,更多道家意味,宫廷画家中,家世信道教,其父好炼丹而破家,故少时孤贫。明代最富创造特色的是陈淳和徐渭。陈淳“意尚玄虚,厌尘俗。”其子“饮酒纵诞,有竹林之习。”陈淳父子是颇有道家特色的。徐渭号“青藤道人”,自作墓铭云:“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阳明)宗旨,又去叩禅,久之,人少许之。”可知徐渭对道家、心学、禅宗都有研究,但最推重道家。明末董其昌与道士禅僧往来密切,他注重书画健身,注重妙悟,注重学古善变。曾云:“近代高手,无一笔不肖古人者。夫无不“作画须有解衣磐礴旁若无人意。”又云:“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这些都是体现道家思想的。清初另一系是四僧一道,即八大山人、石涛、石蹊、渐江、傅山。其中傅山曾为道士,崇尚道家及心学。

石涛虽是禅僧却是“有冠有发之人”。其画语录云:“太古无法,太朴不散,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0即老子“得一”之“一”。一即道。一画即是道的体现。石涛的艺术思想多受道家影响。八大山人当禅僧的时间并不太长,点。八怪中最突出的是郑板桥,有道情十首,羡庄周,拜老聃。”书画超豁狂刚,为人狂逸不羁,都是道家影响的体现。现代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石鲁、李可染诸家,其艺术亦闪耀着道家哲学思想的光辉。齐白石云:“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之间”二字源出庄子“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又有诗云:“六法传丹青,造化育万物。圣人原法天,自然,丽黄牡间。”石鲁对道家哲学领悟很深,并喜道家内丹功,故笔法气力过人。潘天寿云:“无法,画之始,有法,画自法立。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故曰,画事在有法无法间。”李可染的创作原则“从无到有中国画与道家思想联系,从有到无”亦是源出道家的。二、中国绘画的创作风格、样式的形成,与道家思想主张有关唐以前绘画作品大多出于陶冶、子娱。北宋晚期,随着它的逐渐成熟,文人画家不仅自觉地提倡“士人画”,要求体现本阶层的思想、感情,而且通过“寄至味于淡泊”以抒发情怀。由苏轼等人掀起的“文人画”热潮,至元代发展成为画坛主流。

这个时期的绘画讲究/清逸”、“以素净为贵”、“虚静”;强调“书画同要求“诗、书、画”结合;提倡“逸笔草草”聊以遣兴自娱;主张“师古人尤须师造化”。这些观念的变革,使元代绘画艺术在文人画道路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我国绘画史上一次画风的大转变。在将近一个世纪内, 潇洒清逸取 代了以前历朝工整富丽的画风, 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例外, 于是设色花鸟之写生 渐衰, 水墨花鸟之戏墨日盛。元明清时代的文人画家,把中国道教观念的一些审美 法则带入了文人画。于是中国画与道家思想联系, 进一步追求画中有诗, 崇尚意象表现, 重写意轻写实, 神似轻形似,讲究书法用笔, 标榜作品的书卷气与士气, 创作态度主张游戏 三昧就成为明清绘画的主要特点。其实, 道教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 为、超然物外的境界, 正合文人画家的口味。自然, 文人画和道教就联系到了一 起。还有中国水墨画的产生便是和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