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长征胜利80周年:界石铺镇继红村

一、界石铺镇继红村

位于312国道沿线,地处界石铺镇政府所在地,是西兰公路上的交通要塞,交通便捷通达,辖6社380户1580人,现有耕地面积4501亩,其中果园面积1660亩,为甘肃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935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三次驻留界石铺继红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界石铺继红村宿营、传撒革命火种。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界石铺红军长征旧址和国家3A级红色旅游景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1处,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党史教育基地和平凉市廉政教育基地。

二、中村镇政平村

政平村位于甘肃省宁县最南端,其东邻正宁县,东南及南部分别接壤陕西省彬县和长武县,有“鸡鸣一声听四县”之说。西和新庄镇米家沟村隔河相望,北连早胜塬边。海拔高度860米,为宁县乃至庆阳市的最低点。

(蒙古记忆)长征胜利80周年:界石铺镇继红村

政平古称“三江口”、“红花驿”。自古以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东拒铜官(今陕西铜川市),南屏关中甘肃的历史文化遗址,西扼泾川,北控宁州,是古长安都城的北大门,更是历代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险关要塞。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蒙古记忆)长征胜利80周年:界石铺镇继红村,原始人类在马莲河与小河相夹的东北台地上生活,留下了众多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周文化遗址。2006年7月,政平村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全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三、永和镇罗川村

正宁县永和镇罗川村,距县城30公里,地处四郎河中游的川区,东北靠永正、山河镇,东南临湫头镇,西北与宫河镇相接,北连榆林子镇,西南和周家镇接壤。辖枣林子、春场、牛家沟、南山、罗丰、小河沟口、小河沟土老、姬家山、城关9个村民小组,有440户、1920口人,总面积21.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8公顷。西(安)兰(州)211线穿村而过,交通便捷。主产小麦、玉米、糜谷、豆类、蔬菜等。特产为“唐台”晒烟。该村原属罗川乡城关村,2005年7月,因罗川乡撤销,划归永和镇。

罗川村是正宁县的古县城。据历史记载,正宁在历史上曾六易其名:西汉置阳周县,东汉称泥阳(治在今宁县),北魏重置阳周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因“罗水出于川”)改为罗川县;唐玄宗将罗川改名为真宁县;清雍正元年(1723)因避世宗“胤禛”讳,更名为正宁县。此间,正宁县治皆在罗川,1949年8月县治迁往山河。罗川村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村落,人文积淀厚重,历史传统建筑群密集,不可移动文物众多(罗川赵氏石坊、正宁文庙、赵氏祠堂、铁旗杆、明清民居、古城遗址等),自然景色优美。2006年民政局将原罗川乡政府驻地城关村更名为罗川村。同年8月,罗川村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四、兴国镇凤山村

凤山村,地处秦安县城东南角,座落于凤山脚下,南小河北岸,因座北朝南,光照充足而又称凤阳城。凤阳城自古闻名,有陇上小邹鲁之称,2006年被公布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凤山村现有三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582户、12253人,土地面积2206亩。凤山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五、五营镇邵店村

位于秦安县城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清水河自东向西流经这里,是五营镇政府所驻地和驰名中外的大地湾遗址所在地。全村现有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 409户,1826人(农业人口364户1819人),耕地2663亩(其中山地1250亩,川地1413亩,果园面积745亩),人均土地占有量1.07亩。2016年底,人均纯收入4605元。2006年公布为甘肃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邵店村地处清水河流域中游,地势开阔,清水河横贯全村甘肃的历史文化遗址,汉代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大路的必经之地,省道304线穿村而过,是连接陇城镇与莲花镇的重要枢纽,更是甘肃连接陕西陇县的交通要道。邵店村民风淳朴,文物资源淀积丰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等多处珍贵不可移动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六、双龙乡仁和村

双龙乡仁和村地处靖远县北部,距乡政府30公里,与景泰县五佛乡隔河相望。 仁和村南靠丘陵,北倚黄河,东西两面是山,呈狭长地带,该村属沿黄自留灌溉地区。双龙乡仁和村有6个村民小组,684户、4217人。仁和村历史悠久,其中北卜渡口为唐、五代时丝绸之路东段北路在靖远境渡黄河必经渡口,古渡做为交通要隘,兴衰更迭,是考证丝绸之路的有力佐证。北城滩城遗址矗立于黄河根深叶茂东南岸石崖之上,扼险据要。东山有明长城烽燧,西北与五佛寺对峙,南临黄河。东、北两墙各有马面3个,西墙有马面2个。城内暴雨的陶器残片十分丰富,有莲花纹园瓦当陶范及瓦当残片,为唐代遗物,另有发裕堡址,位于仁和村西北部,为明代建筑,内有清同治年间四合院一处,系张雄旧居,房屋为砖土木结构,北堂屋三间,屋檐为卷棚式,四明柱;南堂屋三间,东西房各六间,均为七明柱,西南角有木结构绣楼两层六间,大门影壁为砖雕,刻工精细,清静淡雅,古朴厚重。 发裕堡边长150米,总占地面积22500平方米,堡在当时为人类生存,防御侵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研究探讨黄河流域靖远地区社会人文景观及其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七、寺滩乡永泰村

永泰村,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寺滩乡老虎山北麓,西距县城25公里,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庄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泰城址内,永泰城址是丝绸之路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军事城堡,更是明长城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永泰城作为军事重镇始于西汉,名为老虎城,唐初更名为龙沙。现存城堡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六月竣工,由时任兵部副使邢云路监修。清代名将岳钟琪家族也曾久居于此城。永泰城城墙周长1710米,墙基宽6米,高12米,占地面积约318亩。东、西、北三面各有半月型闭月城,城南筑有瓮城,开有内外城门两道,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宽6米,长2003米,另有多处墩台、烽燧、点将台、校场等遗迹。城中的永泰小学建于民国三年,中西式建筑风格,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社会、艺术价值。

八、杨店乡杨店村

位于两当县城东南19公里处的陕甘交界处,与陕西凤县接壤(蒙古记忆)长征胜利80周年:界石铺镇继红村,为甘肃进出川陕门户,国道316线横贯全境,乡村道路星罗棋布,交通便利,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杨店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就是出甘入陕接川的三省通衢,素有“秦陇之捍蔽甘肃的历史文化遗址,巴蜀之襟喉”之称。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店古建筑群,呈南北走向,长718米,宽10米,核心保护面积21600平方米,对研究甘肃东南部地区民居古建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杨店村自唐宋起经济文化已十分发达,至明清更趋繁荣,商贾云集,物流畅通,文化底蕴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