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调研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进展

近日,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带队赴小公园开埠区开展专题调研,听取有关项目规划建设情况汇报,研究推进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坚持修旧如旧、突出“汕头元素”、创新开发建设、探索“美食+文化+旅游”路径、挖掘历史遗迹故事……这些关键词,成为未来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的重点和方向。

作为海内外潮人的精神家园,小公园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其保育活化工作进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更好地保护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脉,既是汕头加快打造区域文化高地的重要一环,也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题中之义。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调研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进展

对此,在8月16日召开的汕头市第五届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草案)》和《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为历史街区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打造超级文化IP,汕头小公园将有更多动作。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调研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进展

根据《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草案)》,该街区位于汕头市老城区中心地段,位于汕头小公园开埠区西部。按照省定历史文化街区划定范围,街区用地面积27公顷。

其中,核心保护区范围由“西堤路—升平路—永安街—永泰路—商平路—安平路—德兴路—至平路—永平路—外马路—商平路—至平路—商平路—镇邦街—仁和街”所围合的区域,用地面积为19.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为分布在核心保护区外围的3个独立区域,用地面积7.6公顷。为了更好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在街区外围控制66.14公顷作为环境协调区。

保护内容包括物质性要素与非物质性要素两大部分。物质性要素包括以小公园为核心的环形放射状空间格局整体保护、9条特色骑楼街巷和28条特色内街的历史风貌,以及不可移动文物5处、历史建筑16处、推荐传统风貌建筑线索33处和坊门等环境要素2处。非物质性要素包括民俗、音乐戏曲、传统手工技艺、杂技与竞技等1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这一街区位于汕头市老城区中心地段,位于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东部。按照省定历史文化街区划定范围,街区用地面积35.97公顷。

其中,核心保护区范围由“永平路—镇邦街—安平路—永平路—升平路—同平路—荣隆街—杉排路—永平路—五福路—镇平路—福平路—福合埕—银珠横街—万胜小区东侧围墙—福平路—正始中学西侧围墙—正始中学西侧、南侧围墙—张园内街—外马路—国平路—南粤大厦北侧、西侧围墙—外马路”所围合的区域,用地面积为21.6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为分布在核心保护区外围的6个独立区域,用地面积14.36公顷。为了更好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在街区外围控制75.61公顷作为环境协调区。

保护内容同样包括了物质性要素与非物质性要素两大部分。物质性要素包括以小公园为核心的环形放射状空间格局整体保护、10条特色骑楼街巷和46条特色内街的历史风貌;保护不可移动文物16处、历史建筑18处、推荐传统风貌建筑线索41处和古井、坊门、石碑等环境要素4处。非物质性要素包括民俗、音乐戏曲、传统手工技艺、杂技与竞技等1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大规划均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分类予以明确。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将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控制措施。建筑分类则包括文物、历史建筑保护类建筑,传统风貌线索建筑,风貌控制类建筑,保留类建筑金天观历史文化街区洪恩街规划图,更新类建筑,拆除类建筑。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调研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进展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调研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进展

从这两大规划可见,汕头明确对历史文化街区用地布局、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历史风貌保护等提出管控要求和分类保护措施,而这也为小公园修旧如旧、留住乡愁再添科学的规划依据。

说起修旧如旧,小公园成片骑楼群的修复改造是一个绕不过的坐标点。

早在2016年,汕头就启动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试点工作,以西堤路31号—57号(单号门牌)多栋骑楼作为试点建筑。这一重任,落到了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纪传英身上。

纪传英一辈子与古建筑打交道,他曾将古建筑营造技艺带出汕头,走向世界各地。其中由他主导的新加坡粤海清庙项目,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资产保存优异奖”、新加坡政府“旧建筑修复工程奖”等荣誉。

“我们翻找了大量的相关历史照片和材料,充分考虑建筑特点,坚持对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使用了包括贝灰、河砂、糯米、红糖等传统材料,力求在修复过程中尽量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纪传英说,为做到修旧如旧,雕刻师傅们根据原先留存的图案框架,推测出原先的图案,进行手工描绘。从骑楼屋顶、窗台四周到支柱顶端的各种灰塑装饰物,工程方都进行了全部保留和修复,细致程度达到雕塑不增一花一草、屋内不少一梁一柱。

此外,纪传英团队还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去还原骑楼的历史风貌。例如南生百货大楼外立面的修缮,其中的彩色玻璃就是按照原来的老工艺去定制。为了解决骑楼墙体软塌的困难,团队加上了水泥、黏合剂等新材料增强墙体耐久性,并通过上色的特殊处理让建筑得以恢复原貌。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调研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进展

正是有了这番坚持,短短4年,纪传英团队逐步完成对小公园开埠区7条街共4.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修缮工作。2021年,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更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事实上,在小公园保育活化方面汕头正不断创新探索。

去年初,汕头制定出台了《汕头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方案》,提出以小公园开埠区为重点,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护商埠文脉统一起来,采用“分片实施,重点示范”的策略,分步以街区为修复单元,循序渐进开展活化利用。

其中,作为“八个一批”工程示范项目的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顺昌街区),改造工作也被提上日程。顺昌街区包含行街、打锡街、顺昌街、打石街、台湾左巷等街道,内有市民公所、开健洋行等多座极具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是连接老妈宫和中山纪念亭的核心街区。

项目首期改造提出,要活化利用重点建筑、打造街区景观风貌以及实施市政配套管线工程。在功能布局上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调研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进展,提出打造“一环一街一社区”的商业体系,以重点修缮活化的12处有历史价值建筑为主,形成主题多元的文化传播和体验项目。

在近日的专题调研中,温湛滨强调,要坚持修旧如旧原则金天观历史文化街区洪恩街规划图,多角度、多维度摸清小公园开埠区原有建筑分布和内部细节。在保留历史街区肌理、老建筑形态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修缮保护、改造提升,利用绿植造景、有机更新等方式让街区保留烟火气、市井气。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调研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进展

去年7月金天观历史文化街区洪恩街规划图,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历史文化街区和小公园开埠区西堤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如何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成了当前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焦点所在。

今年4月,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编制的《汕头小公园开埠区风貌保护及业态控制导则》正式公告。其中,形成扇形放射格局、打造最美街角、培育“夜经济”、楼上经济等关键字眼被提及,描绘出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的未来蓝图。

该导则规定,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范围和外围等必要控制区域总面积约78.13公顷。总体格局明确为整体保护,“聚心向海·扇形放射”的风貌格局,国平路—外马路、安平路、升平路被列为3条观景走廊。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调研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进展

风貌结构方面,明确由“一心两片三十三街廓”构成。其中,“一心”即为小公园开埠区历史核心;“二片”包括中山纪念亭历史文化街区和西堤历史文化街区,前者鼓励注入与传播传统文化、培育创新活力,后者重点保护片区的扇形放射格局、绵延统一的骑楼空间、开埠后期规整的传统街廓等业态和功能;“三十三街廓”,是由骑楼街和传统街巷形成8条环形+14条放射状的城市骨架,被明确要保护和延续街廓风貌肌理。

值得关注的是,导则还提出要构建“源点+门户+转角空间”地标体系,重点活化形成8个展示汕头历史文化魅力的窗口,并修缮打造小公园开埠区28个最美街角。通过广场、口袋公园、绿化景观、城市家具等配套,搭建独具历史韵味的高品质公共空间体系。

在业态控制和引导方面,导则明确,商业开发以弹性引导为主,避免商业过度化、低端化,提升整个商业品质,结合现有已形成的较好业态,强化文化IP。首店经济、遗产经济、夜间经济、内巷经济、楼上经济五类特色业态也被明确纳入引导。

温湛滨在近日调研中强调,要加强街区风貌景观设计,完善配套一体化市政设施建设,统筹设计建筑外立面及细节。在建筑装潢设计、沿街门牌、商户招牌、装饰灯笼、铜像雕塑等设计中融入各类汕头符号,突出汕头元素,建设特色街区,打造网红打卡地。

此外,要尽快梳理历史建筑产权,明确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学习借鉴各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先进经验,探索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断拓展商业业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要探索“美食+文化+旅游”路径,通过特色美食激活旅游产业发展,精心打造特色美食街,吸引更多知名美食商家落户经营,形成吃、住、玩、购全链条,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 一线实践 ◎

小小讲解员 带你游非遗

暑假接近尾声,汕头150多名学生在这个假期收获了一个全新身份——非遗小小讲解员。据悉,汕头文化馆免费开设了青少年学生志愿者培训班,让学生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参与非遗展示馆的志愿讲解服务工作。并将所学非遗知识带到校园,在传播非遗文化中发挥桥梁作用。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不仅是汕头文化馆创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出发点,更是汕头打造区域文化高地的发力点。近年来,汕头不断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逐步建立了机构、队伍、投入等保障机制。同时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调研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进展,坚持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建设一批非遗专题展示馆、博物馆、传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