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日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非遗走向人间烟火,绽放迷人光彩

6月11日至13日,2022云南“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在云南美术馆举行。

与历届相比,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内容更丰富,持续时间更长。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文物鉴定、云南和南非遗产公开课外,还举办了首届云南南非生存伴侣礼品评选暨云南南非遗产形象展。其中,“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线下活动是加强非遗振兴利用、文化遗产与人文烟花相得益彰的有效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剩”,是一种生活文化,需要走出闺房中国文化遗产日

“非遗购物节”热闹非凡

在云南美术馆外的活动现场,30余件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和中华老字号品牌进行展示和销售。集中宣传展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白族扎染技艺、云南围棋件(雍子)制作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黑铜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以及彝族民族服饰、佤族织锦、傣族刺绣非遗作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中国文化遗产日,还有彝海才腔、纳西若梅、傣族“马鹿舞”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表演。

活动现场

在现场,市民和游客还可以与非遗传承人或非遗手艺人零距离互动,体验临沧竹编、剪纸、面塑、葫芦丝、银器锻造等非遗文化的制作过程。遗产项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活动可以展示青铜器的制作技艺,也可以帮助我们打开销售渠道。” 作为青铜器生产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带头人,康贵友激动地讲述着。记者:“会泽斑铜很火,昨天卖到6000-7000元左右。”

“我喜欢这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味道,感受这里的传统文化。” 市民黄女士说,“以前在博物馆里看非遗,其实还是有距离感的。现在你可以了解非遗,在家门口买非遗。产品拉近了与传统文化的心理距离。”

活动现场

乘着凉爽的夏雨中国文化遗产日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非遗走向人间烟火,绽放迷人光彩,欣赏热情的歌舞表演,品尝大理无量山的火腿中国文化遗产日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非遗走向人间烟火,绽放迷人光彩,喝一杯德昂人的酸茶,吃着建水西门的烤豆腐,感受高原迪庆青稞酒,体验郑家黄帝。九针药、皮影(腾冲皮影)等传统文化无疑是夏日的一大乐趣。

“非遗+”潜力巨大

2022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暨“多彩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购物节”将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旨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新换代。轻松融入当代生活,让公众参与到非遗保护中,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分享非遗保护成果,营造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社会氛围中国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

一首原始的拉祜民歌《快乐拉祜》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作为普洱市澜沧县老大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娜洛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普洱市澜沧县,通过‘分店’模式+公司+农民”,苍县老大堡村民小组党支部,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带领群众通过“歌舞”脱贫致富。未来,我们还需充分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发展,打造“民族文化+互联网”产业链,

黑铜制银技艺全国代表性传承人金永才说:“近年来,我一直在认真从事黑铜制银技艺的传承工作,从家庭作坊到现在已经14年了。官渡古镇学徒开班,取得了一些成绩,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们传承人的关心和支持,幸福的时候要不负繁华。未来中国文化遗产日,我将黑铜白银工艺传承下去,让我的徒弟们将黑铜白银的制作技艺发扬光大,黑铜白银制作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地传承下去,融入人们的生活。通过“吃喝玩乐”让广大民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奠定坚实的公共基础,使其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网记者穆艳红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2022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好看、好吃、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