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 阮湧:护好古城的“根”

编者按

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来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他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保护、挖掘和运用历史文化街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新征程上,对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历史文化名城,更要在心里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让我们听听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者、守望者们怎么说。

在历史文化街区 聆听传统与现代合鸣

位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林觉民故居风貌。新华社发

顶顶重要的是护好古城的“根”

讲述人: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片区规划师、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站执行站长 阮湧三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存的整体布局与宋代《平江图》基本一致,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城风貌。

我以前是搞城市规划的,见证了苏州古城保护的许多重要时刻。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苏州一代又一代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者始终心无旁骛,坚持全面保护古城风貌、延续历史文化。

2002年,围绕平江路的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我的长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在他1996年主持编制的《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基础上,又编制了《苏州平江路街景保护整治规划》,提出了“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方案。在他看来,守住人们心中的“外婆桥”,才能留得住乡愁。要保护的不仅是建筑,而且还有里面的人和文化。

2015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站在相关部门支持下设立,宣传保护、传承研究苏州古城文化遗产多了一个重要平台,我们这些城市遗产守望者也多了一个共同家园。

历史文化名城 阮湧:护好古城的“根”

几年前,刘潇和瞿子竣两个小伙子在工作站当志愿者。他们发现,近些年关于古城遗产保护的宣传和科普大多是面向成年人的,孩子们的读物很少。于是,两人决定出一本绘本,讲讲孩子眼中的苏州古城与遗产保护。

在历史文化街区 聆听传统与现代合鸣

浙江桐乡,游客在濮院时尚古镇内乘船游览。新华社发

今年,我们推出了第四本绘本《兔小囡游姑苏》,描绘“兔小囡”和爷爷走访姑苏古宅,探寻姑苏家风的秘密。这几年,我们还带着“兔小囡”创作团队来到中小学,宣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把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知识和保护理念传递给孩子们。

古城这朵文化之花开得绚烂,离不开人们对“根”的守护,要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的根,从而发自内心地爱根护根,这是顶顶重要的事情。

千年孝文化 润泽儿女心

讲述人:湖南省永州市孝爱文化习俗非遗传承人 李平荣

永州市柳子街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闻名于世,他被贬永州期间曾在这里生活,留下了《永州八记》等经典篇章。2015年,柳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2016年,永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零陵古城,来到柳子街,街上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2016年的一个清晨,我和朋友沿着柳子街散步。突然,天降大雨,我们只好找最近的亭子避雨。跑进亭子的一瞬间,上面的碑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奉旨旌表节孝亭”。原来,这里叫做节孝亭。

百善孝为先。柳子街之所以能延续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孝文化是重要的精神内核。于是,我结合节孝亭的特色,把这里打造成了一间茶舍,专门为来往行人提供茶水。几年来,每年端午节、重阳节我们都在此举行感恩仪式,为前来研习的学子们讲解节孝亭的故事。2021年,节孝亭被评为市级孝爱文化非遗研学基地。

自唐宋以来,柳子街先民们就有举办柳子家宴纪念柳宗元、弘扬敬老尊贤文化的传统。打小就吃过柳子家宴的我总是在想,能不能把柳子家宴发扬光大,打造成零陵夜宴品牌呢?几经努力,第一期面向游客的柳子家宴在今年的第二届永州旅游发展大会期间推出,广受好评。

为了打造柳子家宴,我们对每道菜品都精打细磨,充分挖掘本地美食文化背后的历史和价值传承。接下来,我还计划在柳子街开办一家传统文化体验馆,让孝文化滋润更多人。

古老乡愁融入城市记忆

讲述人:浙江省龙泉市名城保护中心副主任 项民宪

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龙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核心的部分,承载了一代代龙泉人的乡愁。

在岁月流转中,街区整体建设、设施道路逐渐老旧,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差。2018年,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始改造提升,我们围绕打造“老年人的记忆、年轻人的时尚、外出龙泉人的乡愁、来龙游客的必游地”这一目标,着力下好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四步棋。

在历史文化街区 聆听传统与现代合鸣

游客在重庆市秀山县洪安古镇老街观看舞狮表演。新华社发

因风吹火、照纹劈柴,才能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立足于街区特有的建筑风貌、结构、肌理、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传统商业生活业态,我们编制了街区总体规划及市政管网、消防、发展研究和业态规则等专项规划,街区的保护利用工作有了路线图和对照表。

改造过程中,各部门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江边、后里边,先西边、后东边”的时空顺序,渐进式开展工作。先从基础设施开始,然后进行危旧房改造和区块立体整治,逐渐从龙泉溪的溪边向核心区块推进。

危旧房综合治理与住户息息相关。由于这里户与户紧挨着居住历史文化名城 阮湧:护好古城的“根”,住户间产权纠纷比较多,我们便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疏通,解开大家的“思想疙瘩”。房屋修复好后,老街坊们看到自己的老宅不仅环境更好了,而且充满了记忆的味道,不由得喜笑颜开。目前,我们已经修缮完成219户危旧房,还有129户正在进行设计、修缮。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挖掘老建筑、老街区在当代的实用性,把它们的活化利用与文化惠民活动相结合。比如历史文化名城 阮湧:护好古城的“根”,马鞭厂修复后建成了“古城记忆”展览馆,目前,还在打造以“龙泉喜事”为品牌的5A级特色婚姻登记处,以现代方式呈现不同时代的婚俗美学。

如今,西街以崭新的面貌成为城市新地标,人气也旺起来了。除了活态传承剑铺、瓷铺、打铁铺、弹棉花铺等老字号,我们还引入了青年文创、阅读空间、中医药馆等新业态,一个“文化+旅游+商业”的复合型历史文化休闲街区让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塑造着新时代龙泉人的城市记忆。

在历史文化街区 聆听传统与现代合鸣

村民舞着龙灯经过安徽宁国胡乐镇老街上举办的长桌宴。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