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首:意识薄弱经费少部分老建筑被截止

康有为故居保护得十分完整。杨帅摄

望火楼修缮时并有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资料片)本报记者杨宁摄

不堪回首:意识薄弱经费少部分老建筑被截止

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上的大部分名人故居不对外开放。杨帅摄

本报记者董海蕊赵郁

青岛是全国120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2002年全省首次公布的340处“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名单”中,青岛就占了131处青岛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其中不乏名人故居。继2009年6月八大关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后,今年6月8日,涵盖大多数名人故居的小鱼山文化名人街成功入选。不少名人故居得到很好的保护,但也有一部分名人故居的保护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更好地保护名人故居,本报记者采访了三位文史专家,为名人故居“安居”献策。

不堪回首:意识薄弱、经费少部分老建筑被放倒

不堪回首:意识薄弱经费少部分老建筑被截止

截止到今年5月11日,青岛市包含全国、省、市、区(市)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优秀建筑在内,共有2026处不可移动文物。据不完全统计,青岛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62处,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88处,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共345处,仅青岛就有131处。

然而,由于保护意识薄弱、专项经费不足,没有制度化的常态保护模式,不少老建筑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更令人忧虑的是,恰恰是在所谓的保护中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即使现在,部分名人故居只是挂牌,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如王统照故居屋顶出现坍塌、梁实秋故居有好几家住户等。

此前曾被破坏、放倒的老建筑有:

2005年1月16日,有着70多年历史的新新公寓(华侨饭店)一夜之间被野蛮拆除。新新公寓始建于1935年,是340处省历史优秀建筑之一;

2007年12月13日,省历史优秀建筑张勋公馆旧址,在一次野蛮“装修”中遭到毁灭性破坏;

2009年5月,位于观象一路上的望火楼在修缮时遭到建设性破坏,这座同样位列省历史优秀建筑的老建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维修却变得不伦不类,足见保护意识的薄弱。

“由于认识不到老建筑的真正价值,一些老建筑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青岛市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鲁海说,如尊孔文社藏书楼被拆,这是1914年德国人尉礼贤在礼贤书院(今青岛9中)建立的,是中国最早的图书馆之一,曾被列入省历史优秀建筑,莫名其妙地被拆除。

原市文物局局长魏书训:按产权分属不同分别进行保护

1929年至1938年十年间,青岛是当时仅次于北京、上海和重庆的文化中心城市之一青岛历史文化名人故居,聚集了大量作家、教育家和科研人员。虽然他们留下了不少名人故居,但是大部分名人故居“沦为”私人住宅或群居房,很多故居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

魏书训介绍,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一方面是开辟为展览馆对外开放,如康有为故居和老舍故居的产权被国家买断,在保护和开发上比较便利。另一方面,对部分名人故居保持其原有功能不变,如闻一多故居“一多楼”,中国海洋大学在2002年将其设为王蒙文学研究所办公地点。对于那些产权不明或有人居住的名人住所来说,想要对其进行保护就比较难了。这些名人故居的产权比较复杂,有些故居住户较多,因为涉及资金比较大,国家不可能将其产权买断,对于这些故居,除了国家出面对进行保护外,住户也应承担起保护的责任,对名人故居进行保护和合理修缮。

不堪回首:意识薄弱经费少部分老建筑被截止

据介绍,这些设想在今年4月1日实施的《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中都有了规定。根据办法规定,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按照市房产主管部门年度综合整修保护计划的要求,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养。历史建筑所有权人无力承担维护和修缮责任时,经双方协商同意不堪回首:意识薄弱经费少部分老建筑被截止,市、区级人民政府可以委托专门机构按照市场评估价格,置换或者收购历史建筑,并依法实施保护。历史建筑发生损毁危险的,该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应当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向市、区市房产主管部门报告。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委托具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以及相应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历史建筑修缮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市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鲁海:名人故居尽量不作为民居使用

鲁海认为,名人故居如何保护、保护经费怎么解决,这在全国都是一个难题,如果把所有的名人故居都拿出来当纪念馆根本不现实。“建议青岛最多再拿出两三个名人故居作为纪念馆就可以了,不宜再多。”鲁海说,根据名人的影响及与青岛的关系来看,建议可以把沈从文故居(福山路3号)拿出来作为纪念馆。在2005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他对沈从文的《边城》、《长河》等十分欣赏,认为沈从文如果能活到1988年10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堪回首:意识薄弱经费少部分老建筑被截止,可见沈从文的影响之大。

对于如何保护名人故居,鲁海认为首先不能把故居当做民居,政府可异地安置故居中的居民,把故居腾出来租给机关、企业,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单位作为办公室,一方面方便政府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创收”作为维护名人故居的资金。

“腾出来的名人故居,不必全部作为纪念馆。”鲁海建议,可以仿照苏州的俞平伯故居,将餐厅客厅作为茶室对外开放进行收费,书房、卧室作为展区原貌保护,这样的保护模式既是名人故居,又不完全是,还有一定的收入。类似的苏州叶圣陶故居也是如此,书房作为展览区,其他几间房子作为杂志社办公室。

不堪回首:意识薄弱经费少部分老建筑被截止

另外,对名人故居的修缮,一定要严格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不能让优秀历史建筑在保护中遭到破坏。

市社科院研究员马庚存:在百花苑建历史文化名人陈列馆

“青岛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有成绩,有措施,也有难处,想把名人故居都开辟为纪念馆根本不现实,首要的资金问题很难解决。”马庚存说,像康有为故居和老舍故居的保护,当时花了很大的资金和精力,目前的很多名人故居住了不少住户,政府如果想把住户都搬出去异地安置花费的资金太大。以老舍故居为例,当时的住户有四五家青岛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整个老舍故居的保护当时花费了100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对住户的异地安置。另外,很多文化名人并不像老舍那样在青岛完成了著作,他们的主要创作是离开青岛后完成的,如梁实秋的主要著作是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而这部著作跟青岛的关系不大。如果都把类似的名人故居腾出来,应该腾出多少,腾出哪些名人故居,这个界限不好把握,从这方面来讲也没必要把所有的名人故居单独开辟为纪念馆。

“既然大部分名人故居的保护问题没法儿根本解决,我建议在百花苑建一个历史文化名人陈列馆,把跟青岛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集中展览,还可以给前海的自然风光外增加一些人文吸引力。”马庚存说,1995年青岛设计创作了20位已故青岛籍贯或客居青岛成就卓著的文化名人雕像,包括高凤翰、蒲松龄、康有为、杨振声、洪深、王统照、闻一多、老舍、沈从文、华岗、吴伯箫、刘知侠、王献唐、童第周、张玺、朱树屏、赫崇本、毛汉礼、束星北、林绍文,这20座名人雕塑散落在百花苑中。另外,还可以像当时创作名人雕塑一样,增加一些文化名人的雕塑,把百花苑的文章做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