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店长李华龙说

“十三五”期间,喜洲镇紧扣“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的发展定位,以洱海保护治理统揽全镇经济发展,全力以赴抓实项目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砥砺奋进稳增长,以“生活味、白族风、田园情、国际范”为代表的古镇特色日益突显,全镇呈现经济发展、产业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走进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首先看到的是192种在大理地区有过种植历史的作物种子,谷类、瓜类及蔬菜类用树脂定型后展出。

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设计师田飞介绍,场馆的建设包括它的外观、格局跟其他农耕馆有所区别。里面的陈设很少有具体的文字或图片介绍,更多是一种比较相对抽象的手法进行表现,主要表现喜洲自古以来的农耕发展和文化。

除种之馆外,博物馆还设有秧之馆、秝之馆、稦之馆、穑之馆、稼之馆、稷之馆,系统全面地向广大游客和市民展示大理地区传统的农耕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成为喜洲的又一个网红打卡地。

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店长李华龙说:“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去年10月开业至今,游客数量在稳步增加,包括周边的村民、外地游客也在逐步地往农耕馆汇集。稼穑集是大家了解喜洲农耕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点,里面有一些传统农业生产工具、装置的陈列,还有生物的再现。”

“十三五”期间,喜洲镇严格按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要求,充分结合旅游、休闲、度假、康体、观光等不同业态的需求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店长李华龙说,包装、策划和实施了喜林苑、喜洲客厅、农耕博物馆等一批古建筑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并打造“喜”文化品牌,充分结合农业文化发展丰富特色小镇文化内涵,获得群众的广泛喜爱和好评。同时根据喜洲是传统农业大镇、农耕大镇的特点,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在古镇周边流转土地,种植绿色、有机、原生态的农作物,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把古镇旅游和农耕文化融为一体。古镇周边应季的稻田、麦田、油菜花田也成为广大国内外游客喜爱、热衷的网红景点,和古镇开发利用的历史传统民居融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喜洲镇副镇长杨剑伟介绍,通过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农耕文化的整体打造,喜洲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不同业态的历史建筑修复、开发、保护、利用和田园风光、田园文化的整体打造融合成田园综合体,恢复喜洲特色小镇历史风貌和现代结合的一道新风景线。同时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对水利文化进一步挖掘,农业水利展示馆、博物馆也将进一步实施。

“十三五”期间,喜洲镇脱贫攻坚、洱海保护、特色小镇、生态廊道、人居环境、民生福祉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打造“生活味、白族风、田园情、国际范”特色突出的喜洲古镇,全镇经济发展、产业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喜洲镇党委书记杜利辉表示,“十四五”期间,喜洲镇将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依托喜洲“历史文化之美、商帮故里之美、古建街巷之美、田园乡愁之美、白族风情之美”,以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为引擎,积极探索茶马古道、生态廊道、苍山步道与古镇街区、传统村落、生态田园间的互动承接,做优做强“文化体验、时尚创意、田园养生、红色研学”四大产业板块,全力推进“文旅、商旅、农旅”深度融合喜洲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店长李华龙说,创新旅游业态、创美文创产品、创优旅游品牌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着力打造“看得见苍山、望得见洱海、记得住乡愁、找得到生活”的中国最美田园小镇,奋力书写喜洲古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记者黑浩川杨振飞

实习生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