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中国古代家规族的价值观与治理

材料一: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知识点)中国古代家规族的价值观与治理,儒家思想便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家国一体”思想随之成为国家架构与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政治上的理念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文化习俗与价值取向,使得中国社会弥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个人、家庭(族)、国家三者均受其影响。第一,从个人来说,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人生价值的核心。在家尽孝,不仅是外在的道德约束,更是个人内在的道德自觉。其实,“孝”早已成为中国人内心自发衍生出的一种情感。这种发自内心的“孝”被后世儒家推崇到极高的地位,在儒家的推崇与统治者的宣传下,“孝”就不再是外在强加的道德约束,而成为个人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和自觉的价值追求。为国尽忠,是在家尽孝观念的扩展,是个人面对国家这个大“家”时的价值情怀。班固谓“爱国如饥渴”,道出了个人对国家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道出了身居高位者,必须为国担当,为民请命,不考虑个人之利弊祸福。“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民布衣,也应有担当意识,在家国危难之时,敢于挺身而出。每一次抗击外来侵略,都有无数人的浴血奋战和奉献牺牲。第二(知识点)中国古代家规族的价值观与治理,从家庭(族)来说,助个人成才,助国家治理,是家庭的价值核心。

传统社会的家庭(族),都将儒家思想作为家规族训的指导思想,将抚育儿女、凝聚社会和尽忠报国作为其存在的价值所在。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实在有太多的内涵和无限的意蕴。个人对家的眷恋和奉献,除了血缘亲情的因素外,还与家庭(族)倾力培养、扶持个人成长有密切关系。家庭(族)为个人的生存、成长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帮助,个人与家庭(族)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在家国思想影响下,传统家族文化的主流,均将国家利益和中华大一统摆在首位。许多族训中均强调“国难尽忠”,当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舍家报国。第三,从国家来说,民为邦本,君人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成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从家国思想出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与此同时,作为天下最大“家”的操持者,治国理政者必须对天下人负责,为天下人谋福。也就是说,君主也必须受到相应制约:必须以民为本;必须严于律己,做天下人榜样;必须以天下为公,公私分明。上述三方面对统治者的道德诉求与制约,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政治思想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封建专制文化的禁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里,对“国”的概念主要理解为两点:一是“疆土”,二是“君主”。而第二种理解往往使人们把“君”和“国”连在了一起,君是国的代表和象征。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不断宣扬和强化这种认识,统治者打着家国同构的幌子,强调“忠君”即是“爱国”儒家思想害了中国,不仅要求民众对君主从理性上绝对服从,而且诱使民众作感情上的父权认同。这种君主一体的理念,把“国”的真正意义异化了。(摘编自刘紫春《家国情怀的传承与重构》)

材料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几千年斗转星移,家国情怀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情感长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历程中,流淌在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实现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自觉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努力投身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家庭和顺美满,整个国家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个家庭的梦想才有最坚实的依靠。“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弘扬家国情怀,要求我们注重家风建设,弘扬优良家风,自觉将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共融互通,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涵养全社会的好风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每个人都要敢于担当,主动奉献,至死不渝,这是一种对于国家、民族的大爱,也是真正的家国情怀。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秉持这种家国情怀,恪守兴国之责,舍小家为大家,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无论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豪情,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都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内在要义,体现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前仆后继,奋斗不止。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需要更多的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新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是心怀梦想、奋力追梦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奋力担当兴国之责,勇立潮头,奋勇搏击,让自己的人生在为国家、为人民的服务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摘编自陈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作为民族文化精髓,经过儒家思想的持续推崇和统治者的积极宣传,逐渐成为了中国人内心的一种情感。

B.“爱国如饥渴”“国难尽忠”都直接表现了当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舍家为国。

C.抚育儿女、凝聚社会和尽忠报国都为儒家所提倡,因此它们都成为传统社会的家庭(族)的家规族训的指导思想。

D.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从个人来说,要做到为国尽忠;从国家来说,治国理政者要天下为公,以民为本。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上无数人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前仆后继,可见,无论是高位者还是位卑者,都需要勇于担当,尽职履责。

B.作为大“家”的主政者,应超越一家一族的利益,以天下为家。如此,君主才能得到天下的拥护,实现治国平天下。

C.家庭扶持个人成长儒家思想害了中国,个人以孝回报家庭,就会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这样一来,社会的良好风气也就形成了。

(知识点)中国古代家规族的价值观与治理

D.“孝”培育感恩情怀,“忠”体现担当精神。今天,“孝”与“忠”表现为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建设好小家,服务好大家。

3.根据材料,对下列古诗文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愿意为国家效劳,表现出个人对国家朴实而又真挚的情感。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表面上是在批评“商女”,实际上谴责了只关心家庭幸福美满而漠视国家前途命运的达官显贵。

(知识点)中国古代家规族的价值观与治理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通过乌鸦反哺的典故委婉表达了报养祖母的愿望,晋武帝被李密的孝心感动,这表明“孝”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情感。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在国家中并无至高无上的地位,治国理政者只有为天下人谋福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这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家国情怀”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学期结束,学校将举行以“家国情怀,感动2020”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拟邀请疫情期间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参加。请你据此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儒家思想害了中国,作为活动宣传海报的一部分。要求:主题明确,感情真挚;内容不超过答题卡上本题的答题区间。(6分)

(知识点)中国古代家规族的价值观与治理

1.D(A逻辑错误,原文“‘孝’早已成为中国人内心自发衍生出的一种情感”;B“爱国如饥渴”体现的是个人情感,没有“直接表现……”:C曲解原文,指导思想应为“儒家思想”)

2.C(“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这样一来,社会的良好风气也就形成了”错,原文“自觉将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共融互通,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涵养全社会的好风气”)

3.B(讽刺达官显贵贪图个人享乐,跟家庭无关)

4.家国情怀是根植于儒家思想(1分),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中,以个人尽孝尽忠,家庭扶人成才、助国理政,治国者天下为公为要义(1分),对国怀有高度认同感、责任感(1分),能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对修养自身、和谐家庭与振兴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习俗与价值取向(1分)。

5.抒情对象:援鄂医护人员(2分):思想主题:疫情中体现家国情怀(2分);语言风格:抒情性文字、感情真挚(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