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探访“地上兵马俑”感受“豪宅”

明清时期的古庭院“府邸”长什么样?什么是所谓的“地上兵马俑”?西安长安区关中民俗艺术馆给你答案。让我们一起体验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体验一次历史文化之旅。

挂钩:惊天动地的“地上兵马俑”

9月13日关中民俗,走进关中民俗艺术馆,采访组的北京记者被精美的雕塑家和拴马桩的不同表情所吸引。

馆内有8600多根精美的拴马桩,素有“地上兵马俑”之称。拴马桩雕刻精美,造型多样,为博物馆增添了别样的特色。这些最能代表关中风俗文化历史的拴马桩,在古代不仅是用来拴马的,而且还象征着贵族身份或在镇宅祈福。

关中民俗_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_关中民俗博物院 春节

扎马桩顶造型生动,有胡人、汉人、妇女、贵妇、猴子、狮子、乐器、钱币等形象。 - 设有拴木桩,除拉马桩外,还有骑马石、马饮槽、石马、石羊、石兽等石雕。

古民居四合院:穿越时空,体验“豪宅”

为了打造一条古民居街道,关中民俗艺术馆的建设费了一番功夫。经过30多年的筹备和建设,博物馆创始人将关中周边散布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典型民居整体购置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探访“地上兵马俑”感受“豪宅”,迁至此地,实施异地保护并开发利用。目前收藏保护明清古民居四合院40个。他们大多来自陕西省渭北地区。一砖一瓦、一房一院改造后,按1:1进行修复保护。

走在古街上,不仅可以看到宽敞富丽堂皇的明朝梨园、清朝丞相的院落,还可以感受到富商学者的雄伟低调的院落。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远古时空。

馆内还有与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天秤、水桶、煤油灯、食盒等4万余件民俗用具关中民俗,反映了关中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

一张展现关中民俗文化的精美名片

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_关中民俗博物院 春节_关中民俗

关中民俗艺术馆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国有博物馆。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据工作人员介绍,关中民俗艺术馆开馆以来,接待了多名港澳台学生进行考察学习。参观结束后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探访“地上兵马俑”感受“豪宅”,大家对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有了很深的感受。博物馆还特别制作了专题片《守根》关中民俗,充分展示了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也希望更多的港澳台学生和游客来到关中民俗艺术馆,共同感受文化民俗的魅力。(记者佟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