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社会主义美好新的农村建设的需要

随着国家全面实施新农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社会主义美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随着农村旅游业态的升级与发展,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观光型旅游模式,正在逐步朝着深度体验型旅游模式过渡。农村游客群体的消费观念、传统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条件变化,将导致具有大量的优秀自然景观、人文旅游资源的中国农村区域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将直接影响我国当前农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创新发展。“民宿”概念的产生,顺应了新兴的市场经济形态和城市居民生活消费要求的变化,从通常意义上的都市旅馆、农村客栈旅馆、农家乐等传统行业中剥离开来,产生以个性化的设计格调、高品质体验式服务设施、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内容等特色的现代旅游住宿服务产业,在中国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并成为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增长点。

一、徽派古民居建筑形式的形成

徽派古民居建筑物的产生过程,由于受到了徽州特殊历史文化发展环境与传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双重影响,而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地方特点。歙县地域原本属于古越人居住地,但由于皖南山地气候湿润,为避免瘴疠之气,古越人的宅居形态大多是"干栏型"的建筑物。自汉魏之后,为了逃避战争。楼上的大厅和房间是开放的,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休息和玩耍的地方皖南地方民俗文化新农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社会主义美好新的农村建设的需要,保留了古代越族“干栏式”建筑的布局。为缓解通风采光问题,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态又逐渐演变成适合险恶山地自然环境的、既闭塞又畅通的徽州“天井”。天井被房子或墙包围的露天空地,歙县民宅大都建有天井,天井是徽派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天井的设置要求房屋采光充足新农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社会主义美好新的农村建设的需要,通风良好,也与徽州的商业习俗有关。徽州住宅建筑以木结构居多,由于木结构住宅建筑易遭大火,为防止大火的传播,就形成了“马头墙”。

造型个性化是构成建筑物整体视觉美感与独特格调的物质基础,是审美价值的最主要表现。而早期徽派建筑类型的产生,也就是由外地移民和原住居民的文化交流而产生。他修建了宗祠,造宅第,造花园,竖牌楼,架桥,盖路亭等,给歙县城乡面貌产生了变化。

二、徽派建筑元素及其内涵

(一)建筑设计基本元素。在建筑设计中使用的基本元素,也是指建筑物的基本特点。而建筑设计基本元素则通常蕴涵于建筑物的外观形体和轮廓之中,是指建筑物内在的设计精神。建筑物要素包含建筑物的基本要素,包含:总平面布置、建筑物空间、工序用料等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元素不但由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结构细节所组成,甚至也可能出现在一个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中。但和实物建造一样,建筑元素也是高度抽象的,需要对其进行细化以获得一个抽象元素。来自中国各个地方的建筑元素,是对本土建筑形式本质的浓缩与总结。这些往往带有明显的地理特色和人文特点,被认为是地方物质文明与非物质文明的代表。

(二)徽派建筑主要元素。安徽省歙县坐落于黄山脚下,地形复杂多为丘陵,并不适宜于传统的农耕生产活动,这就构成了徽商发展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其徽派建筑主要元素有:马头墙、围合式院落、石雕木雕砖雕、坡屋顶、飞檐、粉墙黛瓦等。而徽商族群的发展壮大,使徽州人在外部获得了巨大社会物质财富,而这种生存动力就是歙县的独特传统文化底蕴与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共同产生的物质基础。徽派民居建设是歙县传统文化底蕴的具体社会物质化表现,也是歙县当地传统民俗社会文化的鲜明符号所在,包含着自宋代起延续的源远流长的歙县传统文化底蕴。受我国传统儒家社会文化与家庭关系的影响,在徽州出现以传统儒家理论为内核,以血缘与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建筑物居住文化,这也在徽派建筑上具有很突出的表现:徽派建筑把传统住宅功能、宗教祭祀功能、家庭聚会功能统一融合在一起,是最适合以血缘为纽带关系的大家族聚集的建筑物,其表现形式也构成了徽派建筑中独特的建筑元素。现在徽派建筑已不仅是一个建筑物形态,更是一个城市建设理想与一个地方的传统人文符号,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地方风格建筑物中。

新农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社会主义美好新的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现代民宿与徽派元素融合发展

(一)徽派古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徽州建筑中高墙环抱的深院,提供了一种内敛的精神世界,一种交流人与自然关系的媒介,它也是徽州建筑中典型的基本空间单元。以安徽省美术学校艺术楼为例,为保证该楼的宣传效果和徽派建筑的魅力,该楼采取了不同方向设置观景门的方式,减缓了该楼的关闭速度。徽州建筑设计中具有大量特殊的建筑设计元件:高脊形、马头墙、砖石浮雕、木柱等,虽然这种元件在徽州很具有地方性。

新农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社会主义美好新的农村建设的需要

从古代徽州园林系统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其建造形制与地方自然环境和建设要求有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合传统徽州元素的同时,也要重视现代建筑材料的选取,使用能够反映现代建筑设计特点的中国传统建筑材料。

(二)徽派建筑与民宿的融合发展。徽州建筑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华传统文明的体现,已具有几千年的深厚历史。宏村家园以徽州古建筑群和宏村黄山脚下的自然景观为基础,为游人提供了各种生物质文化服务设施。而宏村的寄宿家园也已根据周围的配套服务设施进行了开发,但还需要与回族元素进一步融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民居建筑物的结构形态与室内装饰风格均采用了徽州传统建筑元素;二是在注重外观的同时,也要向游人介绍徽州建筑背后的地方优秀人文传承与精神特质。

一个方面,人们必须首先思考构成这些元素的社会文化,当你使用这些元素时,它们会从内到外反射出来。其次,要从抽象的视角提炼建筑物所承载的信息,让它离开实体建筑物自身而进行实质的升华,防止对建筑物元素的单纯仿制。这些虽然比较具体,但很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元素也可直接使用在建筑设计中,使住宅建筑具有地方特色。抽象的元素不仅可以运用在建筑中,还可以解构室内的家具和装饰,使建筑的整体风格具有特定的徽派建筑视觉元素。传统元素通过马头墙特有的形状以及粉墙、黛瓦等经典的徽派建筑色彩运用,使得相对单调的现代建筑中带有了徽派建筑的神韵,使得整个现代建筑物整体看起来生动活泼、优雅,而相对纯粹的传统建筑中则缺乏了保守的美感,这对于现代居住建筑来说也是一个借鉴。洪村寄宿家庭的旅游者也主要来源于现代城市。而回族建筑的宁静气氛就是这种旅游者所向往的。要想具有寄宿建筑的魅力,我们就必须使用那些传统的建筑元素。我们也可以选用一些区域性的老建筑材料,包括回族的传统建筑物用的红砖、一些已枯死的古树等不能现代机械化、批量投产的老建筑材料,既保证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也融合了区域特点。

在第二个方面,企业人文氛围的意义和建设自然环境的意义是相同的。营建优秀的社区自然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必须结合地方自身的自然环境,才能打响"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的好牌子。但是企业人文环境的营建,要比单纯的文化建设和自然景观环境的营建复杂得多,需要多方的配合与协调。但是,地方的民俗文化却很少被看作是发展宏村地方住宿经济的重要起点。因此各地旅游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确定好地方的旅游定位,统筹安排,合理策划。以提高游客对地方民俗文化的感受,使游客体验地方文化特有的人文特征,从而激发游客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引入当地特有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有助于提升一个地方的文化地位。以故宫为例。故宫博物院以一些故宫元素为基础皖南地方民俗文化,与当地农产品消费公司合作,共同发行具有故宫特色和故宫元素的文化产品。给其带来了全新的文化含义,并与时俱进的推动着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地方文创产品也可借助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发展经验,增加地方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的社会价值。通过定期高质量组织的地方文化交流活动,建立公众文化组织,增加文化活动在当地消费旅游中的比重。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游客选择当地文化旅游服务的关键原因。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建设,其中,消费者对自然人文环境尤其敏感,构建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弘扬当地人文价值是民宿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通过市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能够显著减少对地方公共卫生成本影响,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游览环境,从而显著提升了本地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并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传统建筑较多的地区,新建建筑还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提高整个旅游和民宿行业的硬件质量。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人口的大量增加皖南地方民俗文化,我国旅游不仅要提高硬件水平,更要提高整个文化氛围,利用传统徽派元素中最抽象的部分,强化新的人文意义和精神内涵,使传统徽派元素和现代民宿产品与旅游相融合,带动当地整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