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轮子秋”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土族轮子秋”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土族安召”被批准列入第三批《土族宴席曲》、民间叙事长诗《祁家延西》、土族民稞酒传统酿造技艺”(青海青稞酒有限公司申报)等项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至此,互助县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省级传承人23项目数位居青海省首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互助县利用“非遗”文化资源,打造了蓬勃向的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文化消费业发展相辅相成。不仅如此,互助县还积累了市场条件下“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宝贵经验。目前,互助县已形成了以“非遗”文化资源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集群,奠定了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700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3.5,属大陆寒温带气候。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总人口蒙古、撒拉等民族,其中土族%,是青海省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它包括歌舞、服饰、民间文学、宗教、民间娱乐、生产生活等各种民俗艺术,具有十分独特的民族风格。

互助土族民俗文化积淀厚重,内涵丰富,流传久远。个项目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互助土族服饰、收稿日期:2014-06-22作者简介:满族,河北唐山人,民族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学、藏学、文化产业。文化市场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个案(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当代社会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刺激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文化市场的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中简称“非遗”)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本参与到文化产业的整体开发中,仅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找到了着力点,而且对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产业与保护和传承的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系,探讨市场经济条关键词: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民族文化研究4资料来源:根据青海省民族文化网(htt)公布内容整理。项目盘绣为代表的工艺品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项目的挖掘和保护,互助县出现了许多相关企业和民间作坊,县里还成立了刺绣行业协会满族民俗博物馆市场分析,来指导、范全县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和经营。

“土族轮子秋”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在互助县的刺绣企业中,七彩情土族民俗文化产品开发公司是县里刺绣行业的龙头企业。个案互助县七彩情土族民俗文化产发公司七彩情土族民俗文化产品开发公月份成立,有员工155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固定资产180厂房450m,是互助县土族刺绣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以刺绣行业协会为依托,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各土族村庄设立土族刺绣基地10确定刺绣经纪人10通过开办农民工“阳光工程”土族刺绣培训班,了一批优秀的土族刺绣艺人,在全县发展土族刺绣能手300多人。这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而且为保护土族盘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互助县七彩情土族民俗文化产品开发公司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在公司的带领下,五十镇、东沟乡、威远镇等地区相继办起了多家刺绣加工厂,以土族盘绣为代表的刺绣产业正成为全县文化产业支柱。(二)民俗文化旅游快速增长旅游业是目前互助县文化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互助县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因此县政府确定以文化包装旅游的发展思路,将文化旅游定位为特色产业,以文化78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级别传统美术-24-1土族盘绣-45-1土族轮子秋民俗-115-9土族服饰(无国家级传承人)-8威远镇二月二擂台庙会传统舞蹈-3土族安召舞传统技艺-10土族酩馏酒姚生德,董兴林-4青海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青海省互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级别:国家级(),省级(项目编号传承人级别及姓名国家级省级(未标注的均为省级)-29-2拉仁布吉门索何金梅,林菊花,索成龙民间文学-2-20-2花儿(土族丹麻花儿会)传统音乐-1土族宴席曲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无国家级传承人)胡宗显,张守生-56IX-3土族婚礼-3土族民间法舞-7土族梆梆会余劳动力140公司现已发展为集餐饮、旅游、园内设酩馏酒坊,将整个酩馏酒的传统生产工艺展示给游客,不仅展示了土族传统酿酒技术,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开发、土特产超市、青稞酩馏家旅行社开展业务往来,企业效益连年翻番,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是互助县旅游业的龙头企公司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公司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将土族民俗作为打造“那顿庄园”的文化特点,将传统的青稞酩馏酒文化以及以土族圈圈席为代表的饮食文化、青海花儿和土族婚礼等进行了抢救、整理、挖掘,从而将民间文化搬上了“那顿庄园”的舞台,实现了经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发展乡村民俗旅游的过程中,互助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注重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自然生态的结合,充分挖掘自然、历史、人文、宗教等旅游资源,在东沟、台子、南门峡、五十、五峰、加定、巴扎10个乡镇发展了一定数量的高标准、有特色的乡村民俗旅游接待点,加快以“农家乐”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带动农民增收,加快进新农村建设。个案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有限公司青海西部民俗文化村有限公司万多,创收的同时也吸纳和解决了城镇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个案加定镇民俗旅游加定镇位于互助县大通河畔、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腹地,个行政村40个生产社,1773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扎龙沟村位于森林(地质)公园两个中心景区内,镇辖区域内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较多,旅游资源丰富。2013年,全镇已发展“农家乐”形式的旅游服务接待点达37家(其中浪桥头18户),宾馆、旅社年以来,每年接待游客达近多人(次),从业农牧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旅游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11.5%。

“土族轮子秋”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三)歌舞演艺产业逐步壮大互助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群众文艺队伍,其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乡镇的文化活动接连不断。为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形成富有活 力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县文化馆长期致力于群 众文艺活动的组织和辅导,开展音乐、 表演、 舞蹈、 美术等培训工作。 而且随着互助县旅游市场的发 xz 79 xz 旅游的影响面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已经取得初步 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村建筑主要 据统计,2012 年,互助县共接待游客 230 有三大部分组成,即反映土族传统生存状态的土 次“土族轮子秋”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比增长27.8%;旅游总收入达到 4.5 亿元, 族故土园、 一进三院的仿明代土司府邸和四季如 同比 增长 50%。 互助县有105 个农户从 春的彩虹宫。 土族故土园中有古老的水磨和油坊, 族民俗旅游接待,若干个大型文化旅游企业 还有移建了的道光年间的土族民居, 附设了藏传 步建成并投入运营。这些民俗旅游接待点, 佛教佛堂“本康”,其中木雕艺术是其亮点。 在故土 仅成为 宣传土族文化的平台, 也为当地创造了可 园内设立了土族民俗生活展览馆, 类似一个乡村 财富。博物馆, 真实再现了土族民俗生活的样态, 展示了 个案 互助纳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批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土族历史文物。

互助 土族纳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坐落于 文化村的演艺团表演土族舞蹈轮子秋、 土族婚礼、 互助 县威远镇小庄村, 占地面积 2660 平方米,始 服饰及土族花儿。这里的餐饮接待推出了 建于 2005 公司总投资达800 万元, 现有 别有风味的土族民俗餐: 固定职工 160 名及若干农户 (刺绣生产模式为公 烤洋芋、“背口袋” 、炒土鸡、“狗浇尿” 油饼、 农户形式),吸纳下岗职工 20 酒作坊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 辟了青稞酒的销售市场。 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每 个子公司。公司与全省及周边省区 260 年接待游客约30 万人次, 年收入 300 万元, 税收 民族文化研究 2014 民俗文化资源。姚家大院以弘扬土族民俗文化,打 造民俗旅游品牌为使命, 将青海花儿、 土族婚礼等 进行了抢救、 整理和挖掘, 把它们作为旅游产品搬 上了舞台, 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个案 白毡帽花儿演艺中心白毡帽花儿演 艺中心成立于 2007 于互助县威远镇青稞酒文化广场,演艺大厅 400 多平方米,有固定职工 13 主要业务为花儿演艺及花儿歌手培训“土族轮子秋”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是互助县规模最大的以本土 文化为载体的休闲娱乐场所, 年收入达 10 这里是最接近平民的休闲场所,赋闲的、 打工 歇脚的都可在这里一边听着花儿,一边磕瓜 喝啤酒。

听到高兴处, 起身给歌手献条锦绣被 或放上些钱表示赞赏,演员 会唱得更加起兴。中心自建成开业起, 就注重本 文化的传承,大力培训歌手, 在中心受过培训的 歌手已达到 100 多人, 其中大多成为以花儿演艺 为主的茶社或茶园的应邀歌手。 演艺中心还结合 时代特点,创新花儿的内容,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歌 词编到花儿唱词中。 2009 年,青海省文化馆、青海 省“花儿” 研究协会、 互助县文化馆给该演艺中心 牌并命名为“互助 曲集》、《青海互助松多自然风光》的VCD、DVD 盘等,打造华热民族歌舞的文化品牌。(四)玉雕产业与旅游业形成合力 互助县处在河湟谷地, 有丰富的石膏矿和少 量的玉石资源, 该玉质地纯、色泽靓, 是互助县发现的较有 潜力的玉石。 自上世纪 60 年代起, 哈拉直沟乡盐 蔡家村、费家村集体组织开采石膏矿,1980 年前后在开采石膏矿过程中发现了玉石, 费家村个别农户开始以家庭作坊模式加工雕刻玉石,生产经营处于零散加工和小规模状态。 社会经 济的发展, 给玉雕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和 发展空间。 互助县哈拉直沟乡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以发展壮大玉雕产业为中心, 以玉雕业基础好的 盐昌村为重点, 发动技术能人积极带头, 并结合 “阳光工程” 和“雨露计划”, 对当地富余劳动力进 中培训,发展壮大玉雕加工业, 提高农民收 逐步使玉雕加工业与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

个案 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玉雕业全村共有 个生产合作社,现有农户 309 其中从事开采玉矿的 30 从事80 展,逐步衍生出许多土族民俗演出力量,如西部民 ;同时,演艺中心被《青海花儿》、《河湟》杂志评 化村、纳顿庄园、姚家大院、白毡帽花儿演艺 定为土族花儿和民间曲艺文化的采编站。 中心下 有自己的演出团体。这些土族歌舞演艺成为 设的“白毡帽” 花儿艺术团经常参加公益性演出, 各个接 待点招揽游客的重要手段, 不仅宣传了土 在本县及周边县城频繁演出, 活跃了当地的群众 化,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生活。 采访中,艺术团老板和演员也给我们讲 个案 姚家大院述了他们依靠花儿演唱让生活变得更加富裕、 “姚家大院”旅游接待点, 位于青海省互助县 加精彩的人生经历。 东沟乡。 姚家大院主打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族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 歌舞文化和民 互助县松多乡系藏族乡, 历史上, 这里的百姓 俗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旅游文化景区, 被青海省土 自称华热巴, 意为英雄部落, 直译为祁连山人。 族研究会认定为土族民俗展示点。姚家土族大院 里的群众能歌善舞, 相传其舞蹈源自古代民族英 占地面积 3900 平方米, 始建于 2003 现有雄格萨尔之妻。

华热歌舞自然朴实, 有颂歌、欢歌、 游客接待服务房间 60 总投资达500 万元, 悲歌和情歌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 青年男女在草 万人次,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 原相会离不开歌舞, 年长者在酒宴相会也离不开 赞誉和好评。姚家大院与全省及周边省区 100 歌舞。这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格言:“不会唱歌的 家旅行社开展业务往来,实现营业收入 400 万元, 解决了100 多人就业问题。 基于这里丰富的文化资源,松多乡组织开展 姚家大院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丰富的土族每年一度的松多华锐文化艺术节, 制作了《华锐松 民族文化研究 “雨露计划” 等技能培训, 增加玉雕产品种类并提 是最能体现文化差异性的文化资源, 具有经济上 级活动广场和玉雕展示厅为一体的玉雕文化休闲 迈克费斯通在分析消费文化的社会含义时指出: 部落”内打造“哈拉直沟乡玉石产品一条街” 展示和销售玉器旅游产品, 使玉雕业与旅游业形成合 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 资本积累、 竞争 及垄断等市场原则一起, 运用于生活方式领域之 从生产的角度看,创意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文化附加值上, 而其价值又主要由 这个附加值决定。

互助县的文化创意产品运用了 丰富的“非 飞转的“轮子秋”、“花儿” 青稞酒业等驰名商标。这一系列文化符号的“能 形象化地彰显了“中国土族彩虹故乡”的文化 品牌 内涵(“所指”), 是土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凝 们在购买和享用这些富有人文精神内涵的文化商 品时,除了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外,更看重 的是这些商品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和独特 内涵。 在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符号为 文化产品增加附加值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宣传、 展和保护这些文化符号,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 身的生命力, 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 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 人类活动本质上是 一种“符号” 或“象征” 活动, 在此过程中, 人建立起 为人的“主体性”(符号功能),并构成一个文 化世界。 二、“互助经验”的理论思考 互助县以文化产业带动“非遗” 的保护与传承 的方法和途径具有普遍性, 从理论上分析归纳其 经验, 对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 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互助县政府以打造“中国土族彩虹故乡” 品牌为目标,积极推动“非遗” 项目的市场化运 采取在县城集中培训骨干,在乡镇巡回培训文 化能人的方式, 举办了以“非遗” 为主要内容的土 花儿、土族婚 舞、民族餐等各类培训班,支持农民从事文化生产 与服务,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

“土族轮子秋”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现接受培训的文化能 人已成为文化产业、 尤其是民俗文化旅游业的中 坚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既是“非遗” 保护与传 工作的领导者,更是文化产业的推动者。 目前, 县已建立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基地, 的生产性传承与社会的经济xz 81 xz 玉石雕刻的28 玉雕艺人43 玉雕业从业人结构转型以及农民创收密切地结合了起来。 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 5420 文化的独特性与市场差异化相结合近年 来,哈拉直沟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扶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具有原创性、 独特性和 盐昌村玉雕 加工, 争取 项目, 结合“阳 光工程” 唯一性,而且具有不可再生、 不可替代的稀缺性, 升玉雕产品工艺品位。 通过对加工场所的资源整 的增值性。 互助县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恰恰是以 合,将零散加工设施和玉雕加工人员集中起来, 独特的“非遗”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 家庭作 坊式生产向“公司 农户”模式转变, 经营 内容,让文化因素成为产品示差、 市场细分的关 式逐步实现 由粗放 成功地将文化资本转化为产业优势。同时满族民俗博物馆市场分析, 变,形成了玉石原材料开挖、 玉雕加工、 销售一条 过生产性保护, 的生命力在市场条件下龙的生产服务体 得以传承和弘扬。

目前, 玉雕产业已成为互助县农民增收的一大亮 符号提升商品的符号价值点,2013 昌村玉雕产业产值约380 万元。 现代商品在价值结构上具有两面性。商品除 还规划投资311 万元, 建设占地 10 了具有“使用价值”外还有“符号价值” 广场,包含玉雕展示厅、 会客厅、 玉雕培训学校等, “首先, 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 符号化过程与物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玉雕文化品牌, 同时打破 质产品的使用, 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 而且还扮 地域界限,延伸销售渠道, 在互助县旅游点“彩虹 演着„沟通者‟ 的角色;其次, 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 民族文化研究 2014 的动态发展过程。如土族“非遗” 盘绣被运用到礼 注释: 等奖;长篇叙事诗《拉仁保与吉门索》被改编为歌 舞剧上演, 并在网络传播,《拉仁布与吉门索》的电 影筹拍工作已经完成;《祁家延西》 被制成光盘出 版;“土族轮子秋” 已由“一” 字秋改进为“十” 土族安召舞从传统的庆丰收娱乐,转变为“千人安 的民间集体狂欢仪式; 土族大型歌舞剧《彩虹 产业发展》(2013 参考文献:[1][英]迈克费斯通.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23. (责任编辑 王建华) Under Li Li : , pr . Int ( th“” capit al ry, al so found , has intan-gible .Thi otec- tion ation, analy sis non- ge pro- , path . Key wor ds: Huzhu Tu ; ; Inta ngibl ritag 82 以民族文化的创新应对全球化部落》,更是以当代舞台艺术的手段呈现了土族悠 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产业要有海纳百 远的历史变迁和绚丽的民俗风情满族民俗博物馆市场分析, 艺术地再现了 气度,在坚持文化的本土意识的基础上, 注重 土族历史、 宗教、 文学、 歌舞、 服饰、 婚俗、 礼仪、 紧跟世界文化潮流, 兼容并蓄, 创造性地将丰富的 俗等诸多精华, 成为土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文化资本, 才能生产 集中载体。

出既具有中国特色, 又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行为 总的看来, 互助县在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宏观 方式和消费习惯的产品, 才能使民族文化产品获 调控下, 通过市场培育, 将民族文化特别是“非遗” 阔的市场。互助县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结 项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 以文化产业 是一场文化自觉的实践,借助了当代传媒文 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是当下值得 游文化、舞台艺术、节庆文化等多种手段进 借鉴的典范。 在市场条件下, 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 行文 化创新, 文化资源打造成符合现代和文化自信, 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的生产社会审美情趣和消费方式的文化产品, 并随着市 保护和传承创造 场的扩大而放大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益,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装饰画、流行服饰、 拎包等的制作方面。 2011年第四届青海国际唐 卡艺术与文 化遗产展 互助县加定镇政府提供资料(2013 哈拉直沟乡党委汇报材料:《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