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十个哲理小故事,终身受用!

【171】、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 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 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佛家的人生智慧,是大智;敢于自省, 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 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 会倍增。

【172】、 【佛说智慧领略思维的高度】思维只是一种错觉,不必偏执于闲常的是非对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看到的只是内心的映像,知识像新鲜的牛奶,存放过久就会变质,追随好人学做好人,便是上乘佛道,跟价值观不健康的人交往,观念很容易变坏,金子虽能发光,却没有智慧明亮,言语只是一种假象,对他人的话不必反应过激,对人不宜求全责备,须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

【173】、 解脱烦恼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做起,一点点改变心境,就能活得快乐从容:一、淡定安然地面对各种问题。生活中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一个人若总是把问题的责任归咎于自己,或者永远盯着消极面,那么,不用多久一定会烦恼成疾。二、不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三、遇事不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做,不自寻烦恼。

【174】、 聪明的人总能放下很多东西:美女、金钱、名誉,甚至是友谊。放下 是为了以一种更加轻松的心态,以一种自主自愿的态度去更好地生活和工 作。既然背着负担是走,放下负担也是走,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得轻松些, 潇洒些呢?曾经拥有不代表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也不一定是恒久拥有。如 果放不下往昔的拥有,看不清现在的所得,那么曾经的拥有就会成为生命 的负担!

【175】、 人总归和佛境界不同,不是所有予人的东西,都能换得快乐。如果对 方缺乏快乐的回应,这种赠与常常成为一相情愿的悲伤,这种情况大多出 现在感情上,为别人付出了很多,对方却无视这种礼物。这枝玫瑰,即便 送了出去,也未必能留有余香。情感需要共享,快乐需要交流。爱的付 出,就像送花一样,抱着给人快乐的动机,这份情义的付出就不会让人觉 得有负担。

(家庭教育)十个哲理小故事,终身受用!

【176】、 生活在一寸纷扰的土地,忙碌着自己情愿或是不愿的世事,禅意便是世人躲避纷扰的最好的世界。无言地深入超脱红尘的精神世界,忘却烦事,让心放空,得到片刻的休憩与安逸,安悟静好。不为追究何因何果,只愿在一处安稳的俗世,静修自我。沧桑兴亡,淡却;黎民百姓,心怀;菩提明镜,默守;蒲团莲台,安坐。抛却繁华万千,独一盏青灯佛家的人生智慧,一座古佛,一处山林深处的古刹。

【177】、 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六祖惠能禅师 曾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只要从内心自 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作 为一个人,若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名利, 就算用尽心机,也是两头落空。佛说嗔、贪、痴都是祸,只有放下这一切 才是福。

【178】、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可见这句佛语的深刻含义。有些人,有些事,不能强求,也强求不来,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任其顺其自然。给一个祝福,保持一个豁达的心态,不让自己心太累。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家庭教育)十个哲理小故事,终身受用!,人生只有回不去的路,放宽心态顺其自然,不去计较生活中得与失,才是真的开心。心态好一切都好!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努力生活,快乐活着!

【179】、 《正法集经》云:世尊,菩萨不需要学众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持、善达一法,彼已掌握一切佛法。云何一法?即此大悲心也。谁的心中具备大悲心,谁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一供养诸佛菩萨最好的香不是物质之香,而是精神之香。烧吝悭,供布施之香;烧贪欲,供净戒之香;烧嗔恚,供忍辱之香;烧懈怠,供精进之香;烧散乱,供禅定之香;烧愚昧,供智慧之香。

(家庭教育)十个哲理小故事,终身受用!

【180】、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若二三其心,精力分散,做任何 事都不会圆满,不会成功。不要将专注理解为执著,专注是制心一处实现 目标,你能在专注中得到快乐;执著是抓着一样东西不放手,即使你已经 感到痛苦,你也不肯放手。制心一处,让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 就会迸发出明亮的火花。你的人生会变成你希望的样子,只要你的心意足 够坚定。

【151】、 与无常和解,深入苦,体验乐,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世界从来多缺陷,幻躯哪得免无常。明憨山德清人总喜欢把苦和乐分得很清楚,事实上,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不苦的,也没有一个地方是只有苦的。人之所以觉得世间苦,是因为不够深入苦。深入体验了苦,就会明白人间的无常不一定全是悲哀,就能把苦乐调和起来,安然处之。

【152】、 修行如同浪子想要回头一样,明白自己的目标固然可贵,但更可贵的 是为了成就目标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为与目标 相悖,便要立刻改正,这是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浪子的心理与常人不 同,有时会更自卑一些。但不管在改过的旅途中有多少诱惑和挫折,但只 要浪子们能像智远禅师修禅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有重生的那 一天。

【153】、 《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意思是,有一个东西浑然天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广大,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佛家的人生智慧,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

【154】、 天光,烟岚。爱,一切向暖,在烟火里落满生息。时间幽幽而过,带着香气,带着诗意,一切都是这般的浅浅。云烟,山岚。双手相扣,是一段风月的缠绵。穿越一幕江南烟雨,在一枚清婉的词牌里,勾勒一缕馨香。待风吹来,别样的气息,寂静欢喜。我爱,爱月色穿过竹帘,低眉一朵花的风雅;我爱,爱披上时光羽衣,舞一段云水禅心,看阳光在眸间盛开成别致的清亮。

【155】、 世界上最可怜、最痛苦、最不幸福的人,就是过着化装舞会式生活的人。他们把真实的自我深锁在面具之后,使自己远离了真实的生活。这样的人,是迷失真我的人。只有放弃了矫饰,成为真正的自己时,那种满足与轻松才是无与伦比的。一个人能达到心静的境界,就不会迷茫。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开世间之事,但有一点是要尽力做到的,那就是不要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156】、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谦逊的人,才能接纳他人的批评意见,才能不断自我超越,才是真正的智者。佛家讲究脱离三界,讲究众生平等,众生既要平等,就不能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就不能对他人存有轻视、蔑视。一个人不可没自信,但切莫自信过了头,成了自满,成了骄傲。一旦骄傲自满,自视过高,便会轻视他人,而轻视他人,实质上就是轻视自己。

【157】、 【禅语感悟】 阡悔是提升心灵的最佳妙药,它不但令我们能够勇于面对自己的 错误,而且更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言行,不再重蹈覆辙。世人对于美丽的外 表总是汲汲营营地苦苦追求,外在的美丽,又岂能长久?改变赖提公主命 运的就是忏悔这服良药,正如人们常说相由心生,心境转了相貌自然 会改变,而至诚恳切也正是追求美丽人生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158】、 有些人总会有无止境的奢求,得到部分满足的时候还不愿意收手,还 希望拥有更多。忘记了适可而止,到最后只能是连自己原来得到的那一份 也给丢掉了。贪婪是欲望无止境的一种表现,它让人永不知足。永不知足 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由对权力、地位、金钱之类的贪婪而引发的。这 种病态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 毁灭。

【159】、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自伞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 人,乞求别人,等待别人的恩赐,只能让我们养成一种惰性,把命运的 方向盘交给别人,别人给什么,我们就只能要什么,别人不给,我们就 什么也得不到。自然,人人都会遭受挫折,因此不能把命运的主动权放 在别人的手上。

【160】、 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有人开玩笑说:人本来就是颠倒的,两只眼睛都长在前面,后面什么都看不见,所以走路可能会被车子撞倒,假如眼睛一只长在前面,一只长在后面,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车祸了,口袋里的钞票脏得很,又不能当饭吃,人们却数了又数,然后还要放在保险箱里妥善保管。人不吃就会坏的米,却摆在那里没有人理。所以佛说众生是颠倒的。

【161】、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宫殿里会有悲恸,茅屋里同样会有笑声。只是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人们喜欢站在城里而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了城,就会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有许多我们一直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看来也许根本就不算什么。与其不停地长吁短叹,不如静心欣赏一下自己的生活,静心体会生活的快乐。

【162】、 一个人纵然有亿万家财,如果不懂安心之道,他就不是真正的富有。没 有人不渴望和追求幸福,可大多数人只是片面地注重在体格健美、物质富 有、工作成就与领导赏识等方面下工夫,找欢乐(家庭教育)十个哲理小故事,终身受用!,却很少向自我的内心世界 去努力追求安详。殊不知,诸如此类予人以满足的要素能否有效获取,实际 上能否给人带来幸福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要视主体心的安详程度而定。

【163】、 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是大幸还是大悲,是时光的激荡抑或是岁月的捉弄,都已成为可被诉说却无法追回的过往,我们只能当做经验来总结,而不能作为绳索将自己捆绑。这就像爬山,如果总是回顾身后,那么爬山不仅不会成为一件有益于身心的快乐运动,反而会成为一个痛苦煎熬的过程。爬到最后,感受到的恐怕不是山顶上瑰丽的风景,而是自己沉重的喘息和疲倦的心灵。

【164】、 婚姻是爱情的归宿,同时也是一生相守的承诺。结婚时要认清爱情和婚姻中存在种种的不完美。男人在结婚的时候需要想清楚,自己爱的是对方的模样还是品行;女人在结婚的时候也要想清楚,追求的是一时激情,还是永恒的厮守。如果只是一晌贪欢,不如趁早放手。如果爱的是彼此之间的举手投足的默契,怜惜对方每个不完美的瞬间,那么,婚姻便是一种理性而清醒的选择。

【165】、 为人处世切忌心胸狭窄,争强斗盛,特别是在领导面前,不能恰如其分地符合自己的身份做事,就可能贻误自身。因为,领导大权在握,他们不会容忍你修身养性达到一定境界才让你去做事,不会因你的缺点和不足而让工作或者事业受到损失。在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受到威胁时,都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果断的措施排除危险。所以,对事情客观一些,理智一些,生命将是另外的风景。

【166】、 《大智度论》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佛 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世人之逐欲,求名为利,自寻无尽之烦 恼,实为自我清净本性之迷失。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对于 每个人来讲,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布施的定义是以无吝啬或舍得的心 施舍,其关键在于布施的心,而非布施的物,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 之义。

【167】、 放开一切、心无挂碍,自然就会做到无畏;而人一旦无畏,即使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中,也会从容镇定,这样反而会使对手惊慌失措,心生恐惧。千利休面对带剑的武士,镇定从容。而武士见茶水打翻,便惊慌失措。茶道和禅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茶禅一味之说由来已久。从故事也可看出,茶道也是一种人格修养方式,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修炼着人坚强从容的品格。

【168】、 在短暂的生命中,烦恼只是须臾一瞬,做人若能悟到这一境界,自然能摆脱烦恼,无牵无挂,满心欢喜。佛教是一个重视心灵力量的宗教,人只有从内心辨识烦恼,认识烦恼,领悟烦恼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清晰烦恼,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以下三点可略作参照:一、要明因识果,从自制中克服欲望。二、要摄心正念,从宁静中安顿身心。三、要少执多放,从舍得中体会快乐。

【169】、 幸福是什么?是拥有大量金钱,是拥有完美的爱情,还是拥有高位?都不是。倘若心底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知足感恩的心,那么过多的金钱只会使人苦恼,甚至带来灾祸。爱情的确很美,但爱情带给人的痛苦也可能很多,社会上很多悲剧都是源于情关难过。高位的确荣耀,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有的人名位高了,就把握不住自己,反而失去了人心,甚至失去了自己。

【170】、 世间有很多大与小的问题,需要人们做出判断,进行选择。不同的人对大、小的认识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因而也有着不同的选择。比如上边这个例子,他们选择了保留住自己的性命,杀死向导,而从结果上看,这个选择却是以害死全体为代价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他们一定认为自己选择了大的、好的,放弃了小的、坏的,可结果却告诉他们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