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天对佛学的批判不灭

何承天对佛学的批判

何承天,东海郯人,是东晋南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曾撰《元嘉历》,有着 很高的自然科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但是何承天在思想上最大的闪光点还是他与佛教哲 学问题的思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佛学乘着魏晋玄风,迅速地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阶 层,它的“性空幻有”、“非空非有”的思辨哲学的特色引起了当时文化名士的极大兴趣。 但是,佛教并不只是思辨,它的目的还在于宣传教义,它是要通过宣传世界万物没有自性, 本质是“空”,是虚幻的“假有”,来引导人们不要存有对形体的爱恶观念,不要贪恋现世佛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进而去追求超世间的精神上的永恒存在。这也就是佛教信仰的核心思想——神不灭和因果 报应思想。佛教所谓的神不灭主要是指世间万物的形体虽然会灭亡,但他们的思想意识流 却是永恒不灭的。而因果报应思想则是说世间万物由于受到无明、贪爱等十二因缘的原因, 不断在三世、六道中无限地轮回,而要摆脱这种轮回之苦,就只有往生净土,究竟涅槃。 这里的“涅槃”就是佛法的最高境界佛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大乘佛教宣扬世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体悟佛 性就能求证涅槃,涅槃就是永恒不灭的。所以《大般涅槃经》说:“泥洹不灭,佛有真我,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①

何承天对佛学的批判不灭

(泥洹是涅槃旧译)可见,神不灭思想和因果轮回思想是统一的。 应该说这里面是存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因素的,中国传统思想中就神不灭思想的萌芽和因果 报应思想,比如《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具有典型的 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的语句。不过,此时流传的佛教思想也存在印度宗教理论特色,它的 目的就是给人们心灵的苦痛一种极大的慰藉,超越尘世的苦与乐,这种思想与注重现实社 会、注重人性伦理的儒家思想存在某些差异。单从形神观念这一点来讲,儒家思想是支持 形神共存共灭的,而且它以为人只有一世,不存在三世或者九世因果循环的概念。因此, 在这种背景下,儒佛之间展开了一场形神之争,在这场争论中,首先站出来指责佛家的就 是郯地儒士何承天。 在何承天批评佛教神不灭理论之前何承天对佛学的批判不灭,有一位僧人慧琳曾作《均善论》,假设有白学 先生和黑学道士的对话,所以又名《白黑论》。内容上是讨论儒、佛的异同,表面上说儒 释两学可以“殊途同归”,实际上却是委婉地对佛教提出了批评。如说佛教:“叙地狱则民惧其罪,敷天堂则物欢其福,指泥洹以长归,乘法身以遐览”。此指责佛教虽宣扬不为名 相所累,可仍是被天堂、地狱、泥洹等名相所束缚。

又言“美泥洹之乐,生耽逸之虑,赞 法身之妙,肇好奇之心,近欲未弭,远利又兴,虽言菩萨无欲,群生固以有欲矣。”这是 指责佛教毁灭人性。最后下结论佛教不及“周、孔之敦俗,老庄之陶风”。①慧琳和何承天 是好友,慧琳的观点得到了何承天的支持,他把这篇文章寄给宣扬神不灭论的佛教学者宗 炳看,鲜明了提出反对神不灭的观点。他说:“形神相资,古人譬以薪火佛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薪弊火微,薪 尽火灭,虽有其妙岂能独传?”②这是典型的以薪火之喻来说明形神并存的观点,形神关 系就如同薪火一样,薪燃尽了火也就灭了,同理,形亡神又怎能独存?何承天不仅反对神 不灭理论,他还批驳佛教的因果报应。首先他在《达性论》中指出人虽然和其他生物一样 都有生命,但人是天地人三才之一,“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故人能“禀气清和”, “神明特达”,“文以礼度”,“娱以八音”,人为万物之灵,远高于其他生物,怎能“与夫 飞沈蠉蠕并为众生”③呢?也就是说人是和天地并存的,怎么能其他动物一样往生于六道 轮回呢?何承天在这里是站在儒家人本立场上,明确地提出了人与其他自然生物的区别, 确立了人类在自然界的特殊地位,这是对孟子人性论的继承并加以应用,体现了儒家以人 为本,积极进取的精神。

此外,他还以自然生死观反对佛教的轮回转世之说,“生必有死, 形弊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④不仅轮回转世之说荒唐,而且 就连善恶因果报应也是无稽之谈。他以自然界常有的现象为例。说:“夫鹅之为禽,浮清 池,咀春草,众生蠢动何承天对佛学的批判不灭,弗之犯也;而庖人执焉,少有得免刀俎者。燕翻翔求食,唯飞虫 是甘,而人皆爱之,虽巢幕而不惧。”意思是说鹅浮于水塘之上,与人无争,却不免于庖 人之刀俎,而燕子以昆虫为食,却得到人们的爱护,“是知杀生者无恶报,为福者无善应”。 ⑤ 我们说,何承天是一位杰出的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站在儒家人文主义的立场上, 有力地批判了佛家的神学思想。但是他的无神论依然不够彻底,他并没有完全反对鬼神, 譬如他说:“昔人以鬼神为教,乃列于典经,布在方策。”⑥ 还说:“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圣王所以为教,初不昧其有也。若果有来生报应,周孔宁当缄默而无片言耶?”①可见, 他还是相信有鬼神,有因果报应的。而且,他在批评神不灭里面,用的薪火之喻并不妥当, ②再有他认为佛教是“假设权教,劝人为善耳”,③可见他认为佛教的传教度人依然有可取 之处,这些都决定了何承天是不能彻底驳倒佛教神学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