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儒家的优势在哪里?——第三篇中潘麟

以下是本系列的第三篇,本篇中潘麟先生对“儒家的优势在何处”这一主题作了精彩阐述。

潘麟儒家的优势在哪里?——第三篇中潘麟

潘麟先生

【嘉宾访谈】

问:在宣讲传统文化时,我发现您并没有门户之见,孔、老、释往往并尊。您认为儒家的优势在哪里?

潘麟先生:作为一名生命学家,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等,不仅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和圣人等;在我眼中,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伟大的生命学家,他们对生命之洞察与体认,后人无法超越,他们给人类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对生命真相、对形而上的心性之诸属性与内涵的开示与教导,其价值与意义,无以称量。故我更多是从生命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他们,将他们视作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生命学家!如没有对他们的开示与教导进行长期而深入的修学与传承,就不可能有今天之我。作为后生、末学,我对这几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生命学家,始终给予最无上的尊敬,视作再生父母、人生灯塔。

时常有人问我,在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之间,我更看重谁?这实在让我为难。他们在我心目中虽各有千秋,却是同等珍视。犹如问我是左眼重要还是右眼重要一样,令我无从选择。

形成我超越门户之见的原因,或许可以概括出如下几点。

无论是孔子与其所开创之儒家、老子与其所开创之道家,还是释迦牟尼与其所开创之佛家,他们无不为人类文明文化提供了永无止息的活水源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为后学,为何要从无分别中强作分别呢?为何要从无法取舍中强作取舍呢?如强行取舍分别,独尊一家,反映出的无非是此人之浅薄与自我。试图以局限狭隘之心,去学习广阔无垠之圣学,去企及博大精深之圣人生命,可行乎?起步既已错误,后果未卜可知也。

潘麟儒家的优势在哪里?——第三篇中潘麟

西方有学者说过,仅仅学习某一家之学,你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如果你只学习某一家之学儒家和佛家思想,就会没有参照与对比,无法知晓此学之高低优劣在何处。如果你对所学之高低优劣都不知,何谈通达此学?欲知某学高低优劣,必须再去学习至少一门学问,在全面比照中,明白各自之特点与不足,而通达之。

潘麟儒家的优势在哪里?——第三篇中潘麟

一旦执著于门户之见,必生私心与非理性情绪,抬高自宗以敌视其他。如此不仅对自宗是极大的伤害,对他学亦复如是。这种伤他而不利己之事,何必为之呢?我们本来是为了学习如何成为大人、君子,如因执门户之见而生私心以自薄之,结果只能成就小人;本来是为了学习如何成为圣贤、活出天地气象,如因执门户之见而生私心以自满之潘麟儒家的优势在哪里?——第三篇中潘麟,结果只能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凡夫身份。何以故?与圣贤生命不相应故。为何圣贤又名“大人”,而我们又名“小人”?生命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本无所谓大人、小人,为何又有了大小之别呢?套用禅宗“谁束汝?无人束,汝自束之”一句,我们可以试改曰:“夫人者,本无大小,唯汝自小之耳。”若不幸落于门户之见,陷于自私与情绪化之中,即为“汝自小之耳”。

至于问到“儒家的优势在哪里?”我不能确定“优势”一词之意可否理解为特点?如论及儒家之特点,想必也是见仁见智。现仅就我之陋见谈一谈。

潘麟儒家的优势在哪里?——第三篇中潘麟

儒家自道德立教(此“教”乃教化、教导和宗旨之义,非为宗教或神道设教之教),始终挺立和高扬道德主体,视生命为道德之生命(道德之外无生命,生命之外无道德),故儒家为成德之教、仁义之教。在人类历史上独此一家。谓其为“人类历史上独此一家”,特指始终紧扣着生命(心性)本有之自律道德并以此设立教化、建立体系,且卓然成家者而言。

讲道德、谈伦理,同样为西方各家哲学之所重,但其所言之伦理道德皆为他律道德。于西方,无一哲人涉及自律道德且正视之,并以此立言立教。紧扣生命本有之自律道德而为言者,只有儒家。何为真正的自律道德,如何呈现和持守此自律道德等,儒家于此皆有非常透辟的指点与完备的体系,故儒家为人类的日常生活、人际伦理与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不共之智慧和途径。此为儒家对人类最大之意义所在,也为其自身赢得了永恒之价值。

潘麟儒家的优势在哪里?——第三篇中潘麟

于儒家而言,建立在自律道德之上的生命觉醒和实现终极关怀的成长体系与修学体系——知行合一之学、践仁之学、为己之学、内圣之学、明德之学、下学而上达之学,名词不同,其义无别,皆为将自律道德贯穿始终的生命觉醒之学、生命解脱之学、实现人生终极关怀之学。儒家以此“为天地立心儒家和佛家思想,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儒家,圣人不仅是智慧与仁爱之化身,更是生命已得彻底觉醒和究竟圆满之义。此等之人,在佛家曰“世尊”,在儒家曰“圣人”。与佛、道等各家相比,儒家是唯一通过切实践行自律道德(仁义)实现生命觉醒、成就圣贤的古老流派。

除儒家外,人类留存下来的其它几大思想文化体系——佛家、道家、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无不坚定地将人性收纳入佛性(神性)中,且以佛性(神性)来统摄和消化人性。如此,则人性始终无法获得正视和独立。故在这些思想文化流行之区域,欲正视人性、欲解放人性、欲建设人性,必然要来一场持续的人性解放革命。不然,被收纳入佛性(神性)之中的人性,将始终是佛性(神性)的附庸和影子,无法成为独立存在儒家和佛家思想,更无法以人性为基础和准绳来建立一个人性的文化和社会。

相比之下潘麟儒家的优势在哪里?——第三篇中潘麟,唯有儒家不同。儒家一起步就明确、自觉、贯穿始终地将佛性(神性)收纳入人性之中,以人性统摄和消化佛性(神性),如此则能真正实现“人成则佛(圣)成”的理想。因为儒家认为,成圣(成佛、成仙)确为人生极致、生命至境、终极归宿,但实现它并不需要离群出世,如若试图以离群出世来追求和实现之,恰成悖反,必为事倍功半,乃至南辕北辙。

以儒家看来,成圣(或成佛)的最佳途径,恰在入世之中,在人伦日用之间以成就,此谓“下学而上达”也。故《中庸》曰:“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妇”,意为实现圣贤之道、彰显生命本有的自律道德,只在于夫妻、父子、兄弟、友朋之间,即只在于人伦日用之间。人伦日用是成就圣贤的道场——唯一实现人性、彰显自律道德(仁义)、践行德化人生之道场!以此视之,儒家之学乃真正的圣学,非为成就小人之俗学。是故,于孔子之时,即分为君子儒与小人儒,警示人们,宜为君子儒(志在成就圣贤),无为小人儒(随势沉浮,自取浅薄)。此警示万古如新也,吾辈学者不可不知。

文字整理/图片| 东方生命研究院

更多精彩内容

访谈|佛教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

访谈|“生命科学”的提出于人类的重大意义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潘麟先生新国学系列经典著作简介

潘麟儒家的优势在哪里?——第三篇中潘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