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生最大的贡献便是创立了《道德经》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便是创立了道家学说,并编著了《道德经》。这部经典进述了天地、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有关于治国的观点,被后人视为思想奇葩。

想要了解《道德经》中的治国理念,就必须要先理解什么是道。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道是天地万物的起始,是一切的本源;其次,道是一种自然法则,宇宙运行的规律。凭借着对于道的领悟,领导们在治理国家时,也应该遵循以上法则。

道家的治国方略显得相当独特,它不像儒家那样想要做到兼济天下,也不像法家那样要求严法束民,它主张的是一种自然不刻意干扰的治理方式

老子有一句名言,叫做“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一句形象的比喻,意思是说治理一个泱泱大国,其实就和在锅里烹饪一条小鱼是一样的。首先,人要吃鱼老子一生最大的贡献便是创立了《道德经》,就是在说这国家是要治理的,不治理就像人不吃东西会饿死一样,是不能长久的。另外,治理国家需要小心谨慎,一定不能大动干戈,无事瞎折腾,不然就像用铲子不停地在锅中将鱼翻来覆去一样,力道一旦大了,鱼肉就会被铲碎,这样做出来的鱼也肯定不会好吃,而国家经过一番乱治也会出现问题。

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不想,消极怠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老子认为国家的治理还是很重要的,不治绝对不行,但在具体治理的方法上是有讲究的,这就是老子的道家治国的独特之处了,老子追求的是形式上的“无为”,而在实质上则是“无不为”,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老子的观点是,洪荒宇宙,世界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运行规律,作为一个外来者,要对其进行改变,就需要小心翼翼,一定要遵循其客观规律,顺应自然的发展,随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将其推动,而不能逆潮流而动。

老子一生最大的贡献便是创立了《道德经》

对于统治者来说,在治理国家时,一定要处理好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即个体是整体中的一部分,统治者作为一个个体,他的反应和举动,并不能代表整体的反应,而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将许多的个体集合起来,集思广益,用众人的力量和智慧去处理国家政事。然而如果想要得到别人的意见,了解到别人的智慧,就必须要虚心求教、谦卑宽厚、包容吸纳。统治者要治理国家,高高在上是行不通的。老子说,天地万物都是一个大循环,缺一不可,因此也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统治者应该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份,融入到人民中去,这样才能够达到和谐,消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障碍与隔阂。当天地万物都融为一体,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时,那才是最完美的。尊贵的人之所以尊贵,是因为有贫贱的人承载着他,他们本应是圆融的整体道家学说思想在于,不可分割另外,在上者和在下者都有自己该处的位置,在上者应该安静不要妄动,以免干扰到在下者,而在下者也应该依循着规律活动,双方都不犯规越界,就能够和谐自然地共处在一个体制当中。

其次,老子主张管理者应顺应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并不会随随便便就改变,因此徒劳的干预只会增加麻烦而已,统治者应该顺应着这种天性,借势以用。就像自然界的野兽,以相互捕食生存,人类又以食其肉为生,有的人感觉这样很残忍,但实际上这就是自然循环,没有好坏之分。因为生物的本性决定了它们的行为,并且一环扣一环,从而成为一个整体,如果以仁慈的借口擅自将任何一环更改都会导致整体链环的崩溃和瓦解。有了这样的经验,圣人或是统治者治理国家时也可以借鉴相同的道理,不要无端施以不必要和无谓的“仁慈”。老子说,仁义友爱本来就是人类天生具有的感情本能,因此无需满世界地宣扬和倡导,过多的宣扬只会让这种感情变质,衍生出许多带有功利性质的虚假道德。因此,统治者不能残暴的同时也不要滥发慈悲善心,让人民保持其本该具有的慈孝,这样的感情才是纯粹的。

后来,老子又提出了节俭生存,避免奢侈浪费,废除严刑,减少处罚的观点。为什么要节俭呢?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灾祸多是因为“有为”道家学说思想在于,而造成人“有为”的原因,就在于花花世界的诱惑太多,人的欲望太多,总是得不到满足,想要拥有的更多,因此为了得到就会采取很多荒唐的举措。如果人们能够做到节俭度日,那么就不会利欲熏心,没有了过多的欲望,人才能沉静下来,节省精力和生命。因此,统治者一定要学会知足,知道适可而止,无休止的欲望被控制住了,灾祸才会远离你。在名利与生命面前,哪一个更加重要呢?无疑是后者,追求的东西太多,活得便辛苦不堪,没有贪婪的心老子一生最大的贡献便是创立了《道德经》,两袖清风自然一身轻松统治者除了要认识到以上几点之外,还要清楚法令在治国时的弊端和局限,那就是法令制度越多越严厉,下层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隔就会越多,盾就触容易被激化,因此,要杜绝暴力强制的手段。暴秦的灭亡就是一个教训,依靠严法持的社会秩序,坍塌的速度将会更快。当社会民众感觉到罚过于严无法忍受时,就会失去生的希望,绝望的力量是可怕的,它会使民众成为亡命之徒,一旦不再考虑死亡的痛苦,奋起抗争,那么统治者就会翻,社会就会产生动乱。老子用道法自然的观点,阐述了高压政治的弊端,应该引起统治者的警惕。

道家讲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退为进

老子认为,治理国家也需要这样的态度和本领。老子有一句话叫做“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些看起来处于下风、没有优势、实力弱小的人或事物,有时往往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最形象的例子就是水,水虽然很柔弱道家学说思想在于,轻易地就可以改变它的形状,但却能够滴水穿石,并且无数的水滴聚集在一起,便会形成洪流,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它吞没一切的步伐。相反,看起来至刚至强的东西,有时其实却很脆弱,因为缺乏了柔韧性,很容易面临消亡的威胁。所谓物极必反,越是强盛的东西,它便会越快地走向下坡路,物壮则老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子告诫统治者们,不能逞强为祸一方,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仗着自己实力强大就去做与人,与天理不合的事情,有盛就有衰,谁也逃不过衰老的命运,而柔弱的人是可以战胜强大的人的。

从上面的思想观点来看,老子治国的策略有着以柔克刚的味道,阴柔的特点十分明显。

首先,作为统治者,管理制度的推出以及实行必须要掌握好时机,要顺应自然,不能仅仅凭着自己的主观断来发出不合时宜的指令,否则不但起不到良好效果,反而会起反作用,同时,社会形势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政策出台后,需要根据真实情况的变化随时作出正确恰当的调整,与时俱进。

第二,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问题一定是方方面的,肯定会十分复杂繁琐,这就要求领导者们对问题进行有效清晰的梳理,然后从小入手,从简单处入手,在有了头绪之后再攻向困难的地方,一点点循序渐进地将问题解决,这样的治理是最有效率的。

第三,管理时,一定要求简不求繁,尽量简洁明快地解决问题,要精简程序,尽量保证事物的原有面貌,不要人为地添加过多不必要的程序,增加困难程度。

第四,治国的手段要以最小的消耗完成最大的工作量,这就需要领导者做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许多工作和要处理的问题其实都有共通性和相似性,冷静地分析处理之后才能够避免忙得不可开交,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