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是对道家文化——特别是巜道德经

作为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民族文化,尤其是经典的古文化道教文化与心理学。在诸家古文化之中我又是对道家文化——特别是巜道德经》一书读得比较多遍的道家思想的实质,且做了很好的笔记。我认为:道家文化的精髓是“包容”。因为老子在这本书里,解释“道”的例子,只选择了“水”。他说:“水几近于道”。原因是水养万物,而不占有,更何况水有“七善”之特点。其实,老子他老人家不用指出水最大特点还在于“包容心”,因为“七善”已经隐约说明了这一点。反过来说,若水没有包容心的话,就没有它所具有“道”的“七善”了。

其实,当代的世界最缺乏的就是“包容心”。才会像人们所提出的那样:“在世上行走,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但认真思考起来,不论是敌人,还是利益都好,原因就是人们的“占有”心理,就是缺少包容。正是千百年来的包容心之缺乏而占有欲太旺,才有了战火纷飞,百姓涂炭的景象一再出现在人们的梦幻之中。虽然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必要的竞争意识,但没有包容心的约束,竞争就会过界,就会演变成战争,演变成血与火的残酷。

也许会有人说,道家的思想精髓是:道法自然。可是大家都应该清楚的了解,所谓的自然力的最大特点就是包容了优劣俱存的万物,以及好坏都有的人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天之覆,地所载”之现象中看出。更何况没有优,哪来劣;没有好我又是对道家文化——特别是巜道德经,又哪来坏呢?故老子在其巜道德经》书中也指出过:“善者,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

要理解《黄帝内经》中的“精”、“神”指的是什么。首先,要理解《黄帝内经》的物理学背景。

现代科学所认为的世界,是人类可以直接用感官所感觉到的【单一结构世界】。

而《黄帝内经》的上古物理学认为,完整的世界由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重叠而成,是【重叠结构世界】。

甲骨文【天】字就是【重叠结构世界】的象形。

阴、阳概念也是基于【重叠结构世界】的,请看下面的gif演示:

既然,世界是重叠结构的,那么,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也是重叠存在的。

左边这个字是甲骨文“人”字,指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体。右边这个字是甲骨文“身”字,指的是另外一个重叠世界中的人体。

西医看病全部针对左边这个人体,而中医看病全部针对右边那个人体。

把【重叠结构世界】、【重叠结构人体】的概念理清了,就能来认识“精”、“神”了。

“精”、“神”都不存在于人体上,你从解剖学上,不可能找到“精”、“神”。“精”、“神”全部存在于另外那个重叠世界的人体内。

具体“精”、“神”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拿太阳来理解:

太阳,由太阳本身以及太阳光组成。“神”就好比太阳,而“精”就是太阳光。

真正的人,按照上古科学的说法就是“神”,在重叠结构世界中操控着人体。在操控的过程中,“神”的能量“精”就会发散出来,会有消耗,所以,《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更多的内容,欢迎大家来看我的分享文章……

心智玩家:还原人类源头文化、揭秘重叠结构世界、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儒家名利观是承认人对名利是有追求的,但是,强调这种追求应该服从于仁义道德。这是一种主张积极的人生理论,并不反对人对名利的追求。不过,儒学反复强调的是名利富贵虽好我又是对道家文化——特别是巜道德经,但世界上还有比这些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仁义。儒学赞成当遇到义利之争时,义要放在首位。反对见利忘义,提倡见利思义。儒家这种重义轻利思想,与现代商品经济不太相适应。

道家的名利观用一句话概括“谦下不争,以守为攻”。在生活中提倡一个“淡”字,老子一句名言“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为什么要谦而不争?因为在道家看来道家思想的实质,之所以争名利,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可人的欲望是永远也满足不了的,满足不了就会产生苦恼、伤害身体。

从儒家和道家名利思想来看,都承认人具有名利和梦想富贵的思想,但都不提倡个人名利思想的膨胀。

儒学认为:人生在世为名利富贵而向往去拼搏是对的。但是,当名利和仁义发生争执时,那么,名利就要服从仁义,仁义为先。

道学认为:人生在世为名利去努力争取是对的。但要“谦下不争,以守为攻”,不要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名利欲望去争执,因为,个人的名利欲望是永远也满足不了的?满足不了,自己还会产生苦恼,因苦恼而生病伤害身体。

通过以上分析,儒家的名利观具有政治思想色彩,有儒家典籍《礼记》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所描述的影子。而道家的名利观具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做人不要唯利是图给自己寻找苦恼。

儒家和道家名利思想论是完全可以相结合的,结合起来运用效果会更好,无论是从大局观还是个人人生观方面来讲道家思想的实质,都是有益的。也许,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为什么提倡儒学和道学传统文化的因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