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音有缘结识谢教授,衡山书院、国图等地方讲授《道德经》

谢路军,山东鱼台人,1993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与宗教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善导净土思想述评》、 《中国道教源流》、《道教概论》;合著:《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宗教交流史》、《中国佛教简史》等。主编《术藏》、《宗教发展辞典》、《四库全书·术数》、《人生与道德》等;另有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在专业刊物发表。

道教之音有缘结识谢教授,针对道家的无为思想对谢教授做了采访,如下:

1、谢教授,我们知道您在华夏儒商、衡山书院、国图等地方讲授《道德经》的课程,请您谈一下老子关于“无”的智慧的现代价值到底是什么?

老子以“道”作为其思想核心,道家学说都是围绕着“道”而逐层展开。老子用“无”来概括大道的存在状态。我理解老子“无”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是让人在无形当中把握有形,发现看不见的力量。

老 子讲大道是神秘莫测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还通过有和无的关系,阐发了“无”的妙用。《老子》第十一章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汇聚到一个车毂当中,有了车 毂中间的空间,就有了车的作用;搅拌陶土做成陶器,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就有了陶器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就有了房屋的作用。所 以,“有”只是给人提供便利,“无”才发挥它的作用。

有一次,梁思成到美国拜访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大师赖特请教关于建筑学的原理,赖特回答说:“建筑学的鼻祖在中国,是老子啊!《道德经》中讲的‘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就是建筑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建筑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怎么很好地利用空间嘛!”

人 们总是关注“有”的作用,却很少关注“无”的作用。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自学成才。法拉第任皇家学院实验室总监和代理实验室主任,开始进行电 和磁的研究,制作了一个电磁旋转器,把电磁感应的实验做给人们看,一位贵妇人问法拉第:“你做的电磁感应有什么用?”法拉第反问道:“刚生出来的小孩子有 什么用?”那位贵妇人马上哑口无言,难以应对。小孩子没有用,是说他没有现实作用,而有潜在作用,这种作用是“无用之用”。电磁旋转器没有用,是人们只看 到电磁旋转器的存在,没有发现电磁旋转器的潜在作用,它的潜在作用正是在“无”中蕴含着。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说:他会书法,会画画,还会做 学问。在这三者之中,他的学问做得最好,绘画次之,书法最差。但是,他的书法给他带来的利益最多,社会影响最大。反倒是他的绘画、学问,影响最小,无人问 津。但是,如果启功先生没有那么好的绘画底子,没有那么好的学问,没有如此高的道德境界,他的书法也绝不会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

老子看到了有背后的无的力量,让人一定要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把握其内在的规律。

老子用“微明”和“袭明”概括了大道的藏而不露的特点。

所 谓“微明”,就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又说这种方法是犹如“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 器不可以示人”。意思是说,想让它闭合,必先让它张开;想让它衰弱,必先让它强盛;想让它消失,必先让它张狂;想要夺取它的东西,必先给它送东西。这就是 看不见的智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鱼离不开深渊,国家的杀手锏不能随便给人展示。老子就将这种智慧称作“微明”。章太炎评价老子说:老子为后世“阴谋者 法”;朱熹说:“老子心最毒”。其实,这都是针对老子的究其实质的老谋深算所作的评价。

我认为老子心并不毒,而是让人内敛,有涵养。老子所 倡导的“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不是证明老子具有慈爱之心吗?老子还有给人越多自己越 有的思想,这些都证明老子的济世度人的伟大情怀。这些思想也为后来的道教所吸收。

老子提倡阴柔的智慧,又将这种智慧称作“袭明”。老子说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 明。”意思是说,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车的痕迹;善于演讲的人,说话没有过失;善于计算的人,不用筹码;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锁具人却打不开;善于捆绑的 人,不用绳索却使人解不开。因此,圣人总是很会弥补人的缺陷,因而没有遗弃的废人;总是很会物尽其用,所以没有遗弃的废物。这就叫做一贯的看不见的智慧。

2、谢教授,您认为老子“无”的智慧是怎么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的?

我认为,老子“无”的思想反映在诗歌文学上就是一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境界;反映在音乐上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超然境界;反映在教育上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言教育。

有 两首当今流行的歌曲,我觉得特别能反映老子的看不见的智慧的特点。一首是北大校长曾在公开场合演唱的《隐形的翅膀》,还有一首是蔡琴演唱的歌曲《你的眼 神》。《隐形的翅膀》的歌词:“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道教之音有缘结识谢教授,衡山书院、国图等地方讲授《道德经》,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 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 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这里面说出了人的最大的力量是看 不见的隐形的翅膀,它和梦相伴而生,正是这种力量牵引人们向上。《你的眼神》歌词是“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我不禁抬起头看着你,而你并 不露痕迹。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啊!有情天地,我满心欢喜。”细雨、心、神秘、不露痕迹、眼神、天地、欢喜,这些词汇在 人们的心中营造出一份充满了禅意的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老子的“无”的思想所给我们的智慧启发,真是无处不在啊!

道教的修炼 也是从有到无的修炼过程,或曰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追求过程,亦或曰从入世到出世的探索过程。从入世到出世,是一个追求理想、追求超越的过程;一个民族若没 有这种精神,就会堕落为经济动物,就失去了民族的灵魂,就像黑格尔所说:“一个民族若没有形而上的追求,就像一个没有祭坛的神庙一样。”

从入世到出世,是一个从凡到圣的过程。比如儒家的成圣、道家的成仙、佛教的成佛。出世之后再回到入世,就是兼济天下的圣人、济世有奇功的真人、救苦救难的活 菩萨。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以一颗出世的心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一思想反映在儒家就是“将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的思想情怀;反映在道家就是 “人成即仙成”,要做活神仙的生活道教的提倡;反映在佛教就是如佛陀所说的“我生于人间,长于人间,成佛也在人间”的“成佛在人格”的人间佛教的精神。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种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是单纯追求入世的人所不具备的。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你见或不见》、《那一夜》等诗歌,就反映了出世后做入世的事所拥有的情怀。

现代的人被物欲迷住了眼睛,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浮躁的氛围。比如教育界功利色彩就十分突出。有的初中为了追求中考的高分率,在 学生上初二时就搞什么倒计时迎接中考,搞的学生神经兮兮;初中生晚上学习到十一点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学生普遍睡眠不足,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孩子的 身体健康。再比如,人们对自然的开发过于竭泽而渔,不考虑事物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大自然的生态失衡、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其实,这些做法都与 老子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在社会上普及老子的一些精神理念将有助于人类的全面发展。

3、谢教授,您认为老子思想中最具有现代价值的思想是什么?

我认为如果道家思想是中国主流,老子在当今社会最有价值的思想是让人过简朴的生活。

傅勤家在《中国道教史》中谈到道家与道教的区别说:“盖道家之说在于清心寡欲,而道教独欲长生不老、变化飞升”。可见,清心寡欲乃老子和道家的核心精神。

老子提倡过简单的生活。《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 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意思是说,青、红、黄、白、黑五色道教之音有缘结识谢教授,衡山书院、国图等地方讲授《道德经》,让人眼花缭乱;角、徵、宫、商、羽五音,使人耳朵失聪;酸、甜、苦、辣、咸五味如果道家思想是中国主流,使人口感迟 钝;纵情狩猎,使人行为放荡;珍惜货物,让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关键是解决好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而不讲求声色之娱,因而放弃那种生活方式而选 择这种生活方式。墨子也认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老子则强调返璞归真,不要人为造作,道法自然,一切以追求天然本色为目标。历史上很 多统治者追求奢侈淫靡的生活方式,结果伤害了自己,也危害了国家。有人做了一个统计:从秦始皇算起,一直到1911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其间经过了漫长 的2100多年,总共有皇帝335人。但是,当皇帝的平均寿命却只有41岁,是一个十分折寿的行业。其中,80岁以上的6人——梁武帝萧衍86岁,唐女皇 武则天82岁;五代吴越王钱镠81岁,宋高宗赵构81岁,元世祖忽必烈80岁,清高宗乾隆89岁。除了非正常死亡因素之外,纵欲过度是其短命的重要因素, 可见老子的劝人过简朴的生活是非常正确的。例如商朝的国君纣,喜欢妲己,然后“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让男女裸奔其中。最后,亡国成了必然的 下场。

现代人都追求美味享受,喜欢吃花钱多的食品。专家说,鲍鱼、海參、燕窝、鱼翅这样的奢侈货,它们的貴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但日常生活 中的很多食品营养都十分丰富,有的甚至可以替代这些奢侈货物。鲍鱼与田螺营养价值相近。鲍鱼素有“海味之冠”之称。虽然近年来鲍鱼养殖地越来越多,但是普 通消费者还是消费不起,人们开始寻找鲍鱼的替传代品。有人说田螺的营养价值可以跟鲍鱼媲美,真的是这样吗?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真的是这样。鲍鱼与田螺营养价 值相近;海参可用泥鳅代替;燕窝可以用银耳代替;鱼翅可以用猪蹄“以假乱真”。养生学专家的观点是价格高低与营养无关。许多人以为营养价值与价格有关如果道家思想是中国主流,因 此“不求最好,只求最贵”。贵的未必是好的,往往均衡营养就在大众化食物中。

老子劝导人要时时感到知足快乐,正如老子所说:“知足者富”。 知道满足的人才能感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正所谓“整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喜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伊壁鸠鲁说幸福是“肉体的无痛苦和 灵魂的无纷扰”。现代人的攀比心理导致烦恼丛生。可见,老子的智慧在当下一点都没有过时,反而非常实用于当今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