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南怀瑾老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与本体道家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而且还把人和道的关系做了说明,所谓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而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而正是这种无,成就了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论道的核心就是“无为”。

那么老子为什么要论道呢?跟孔子一样。要诊断夏商周三代中国人民生活出的毛病是什么?春秋战国后期,天下大乱,诸侯争霸,人民陷入了大痛苦,这时出现了一批论道的哲人,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社会的病症,寻找人民生活痛苦的根源,人类总是以痛苦为代价寻求真理。

但是老子找到的跟孔子找到的不一样,孔子找到的是中国人心灵无家这样一个病症,老子找到的是中国人民生活痛苦的根源,在于太多的人为。道德经当中有一句话说,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话如何理解?为就是人为,无为就是不要人为,或者说去掉人为,即所谓的伪,所以在老子看来,夏商周三的人民生活后来终于出了大痛苦根源恰好在于太多的人为。比方说一个礼字。孔子认为,周礼很完备,应当恢复。老子就认为这就是人为来了。在老子看来,当一个社会需要讲那个礼的时候,肯定天下已经乱了。

老子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哲学,孔子的学说也是中国哲学,于是中国哲学便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天人合一。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也主张天人合一。同样主张天人合一,为什么会有儒家和道家的区分呢?因为重点的不同。儒家的重点在人,天道在人民的生活中,一个君王要想寻求天道,那就要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体查民情,了解民意。儒家认为人能弘道,这是孔子说的,道是要人去弘扬他的。所以儒家的学说重点在人。

南怀瑾老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家的重点在天。道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幸福都来自天,人类生活的麻烦和苦恼都来自人自己。所以大家一定要教我们做减法,也就是减去来自人自己的因素。一句话去除那个伪。当人从自己的小我出发,小我的愿望出发,目标出发去做事情,就人为了,我们应当顺应天道。这里我们看到儒家和道家的区分了。

南怀瑾老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那么天道在哪里呢?我们如何去顺应他呢?

顺应天道的前提就是拿掉人为的因素道家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去除的越干净越彻底越好。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当我们要增加经验和知识的时候,那叫多多益善,那个益,就是增加的艺术。倘若我们要为道的话。什么叫为道呢?这个为表示我们的生命实践,倘若我们的生命实践是对天道的体现,这样的生命实践就叫伟大。

但是道无法正面地说出来。我们如何让我们的生命实践去体现天道呢?老子来了这一句话,为道日损。损就是减少道家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减少来自人自己的因素,而且要减得十分彻底,这叫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南怀瑾老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这样我们就看清楚了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生命实践是顺应天道的。那就是在把人为的因素拿干净之后的世界自然和天道一致。

这件事不容易做,因为我们不会做减法,我们做加法做惯了,我们但凡来到这世界上,就被投入到一种文明中去,尤其是现在社会给每个人带了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每个人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活下去,就必须要不断的增加经验,增加知识,这就是做加法。我们现在还特别的强调要做加法,这叫终身学习。

南怀瑾老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人生为什么要做减法?

我们可以设想某人,在他以往的生活过程中,他总结出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这条经验曾经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于是他从此要终身奉行这条经验,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呢?给他带来巨大成功的那条经验并不是道,只是经验而已。这里我们可以从反面看到道是什么了,道其实就是一种普通的、客观的、规律性的、永恒性的东西。过去曾经给他带来巨大成功的这条经验,将来某一天同样是这条经验,完全可能给他带来巨大的失败。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刻舟求剑。我小时候读到这个成语故事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人很傻。他坐在船上,船在行驶之中,一把剑掉到河里了。船没停下来,他就在船舷上。刻下一个标记。等船停下来以后,按照标记所指示的方向去捞箭。我心里想,这个人怎么这么蠢。长大之后,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古老而藏心的错误,几乎每个人都犯过。

在座的各位,谁敢说自己从未犯过刻舟求剑的错误?现在不是有许多股民炒股吗?炒到一定的水平,就学会了看开线图。开线图记录了股票在股市上的价格的上下波动。这样一个曲线要画出来,画出这条曲线之后,在其中寻找规律。然后预测这个股票将来会怎么样。这就是在开线图上刻下了那么多标记。让他来指示未来。这不是刻舟求剑还是什么?二零一五年,中国发生了股灾,断崖式的下跌,请问可曾有过哪一个股市专家炒股的高手预言过这是断崖式的下跌。

老子的道德经。要让我们避免犯这样的错误。道德经五千言,没有一句话正面告诉我们道是什么,而总是在说道不是什么,这正是在教我们做减法。也就是提醒我们,不要把某一条经验上升到道的地位上去,它只是一条经验而已。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离开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非常远,其实这本是我们的智慧。

但是我们现在要么不做事,一旦做起事来,第一目标要明确。第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要加以确定。并加以坚持。这样人为一定来了。老子论道的第一步。道家学说的第一个观念并不是道,而是无为。无为是来针对人民生活所说的病症的。如何做到无为呢?你要领会无首先要领会无。

南怀瑾老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如何在人生中领会无呢?

可以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其实也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自己举的例子。比方说这个房间是怎么构成的呢?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四周有墙壁,有门窗。天花板很重要,要把它加厚,地板也很重要,也把它加厚四周的墙壁同样的重要,一起加厚,加厚到最后终于成了一个土堆,房间没有了,房间的用在哪里呢?就在他当中的无,一切的有都是为了造成无。天花板的有地板的有,四周墙壁的有都是为了造成中间的无,而房间的妙用就在无中,这个比喻对我们非常重要。

比方说我此刻拿着一块手表。我就觉得这个有对我很重要,抓住不能放。倘若有一天有人发现我有这块手表,他起了基于自信破门而入,冲着我这块表来的,我该怎么办?我是紧紧抓住他不放吗?因为他是瑞士名表?但是倘若我有道家的智慧,我就把这块瑞士名表先无掉它,我知道你喜欢他,我就把他作为礼物送给你,倘若我没来得及表达这个愿望,那个人已经把刀架到我的脖子上来了,那么我该怎么办?我就举起手中的这块所谓瑞士名表,向他额头上砸过去。这叫正当防卫,这时候这是瑞士名表吗?不。他是武器。这就是它的妙用。我们平时的惯常的思维方式是抓住那个有不能放,其实有,本身并没有意义。一切的有的意义在于它能造成的无,无为而无不为。

南怀瑾老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当中有这样两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个利就是利益的利,这个用就是运用的用。这两句话非常有意思。我们抓住有不能放,就是看到了他的利益,利就是定用。利者定用,确定的用途。而另外一句,无之以为用。这句话中的用表示妙用。利者定用,用者妙用。一个事物的妙用来自把他的定用无掉。

比方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从有的方面来讲,父母跟儿女是确定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发生了危机,父母与儿女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对抗矛盾。那么道家会告诉我们,把父母跟儿女的关系先无掉吧,这不是你的孩子,是人家寄养在你家里的。你不用那么的操劳关注,然后把自己的价值观不知不觉的强加与儿女。他如果不符合你的理想,你就很愤怒,这样你其实错了,你把它想象为寄养给你的孩子,是朋友,寄养在你家里的,他们一时无法照料,那么你就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你完成三件事,天冷了,别让他冻着,肚子饿了要给他东西吃,晚上让他睡安稳了,这就可以了。你不妨试一试,倘若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发生危机,你试试看,把这个关系无掉之后,紧张的矛盾就自然排解。

道家的智慧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有时候陷入某种困境之中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对有的执着,而不能把它无掉,有和无的关系,是道家学说的主题。有和无的关系,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有而不有即无,无而不无皆有,就是先把这个有要无掉,但是无并不是空。所以第二句话,无而不无皆有,这时候的无其实是妙用了,所以这样从有又回到无上,又回到有上来了,这就是有和无之间的辩证关系。

有而不有即无,无而不无即有。这两句话合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字玄,玄之又玄南怀瑾老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众妙之门。这是道德经第一章中的话,众妙之门就是说这个循环是不断的无限的。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终于达到妙用。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此众妙之门中,道家的学说因此又称为玄学。

道家的智慧是中国哲学的智慧中不可或缺的一面,他在根本上启发了我们对生活采取这种拒绝的态度,就去就是去掉执着,教我们做减法。倘若我们真的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是在天道中展开了生命实践,这叫暗合天道。

道家的境界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中国人总会说这样一句话的,退一步海阔天空。道家的智慧让我们中国人充满幽默感,一个民族的幽默,来自这个民族的智慧。

一个没有智慧的民族是幽默不起来的。有的民族他很认真,什么事情都很执着,那么你就不要去跟他们讲幽默的话,你跟他们说了幽默的话之后,他们就听着,然后又说后来呢,还有后来吗,没有。我们既讲了儒家的核心观念,也讲了道家的核心观念,中国后来的文化精神,他的格局就基本形成为儒道互补。一方面,儒家是有理想,有原则,另一方面道家讲权变,退一步南怀瑾老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儒道互补,形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最基本的方面。这种文化精神也化为了我们的国民性格。中国儒道复古的文化精神,其实在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这就是儒道互补的精神,这就是我们今天还有的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