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曾有一学生,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孔老夫子曾有一学生,因大白天睡懒觉,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个学生,就是宰予。

宰予,字子我,所以,你也可以叫他宰我。是的,也不知道他的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给儿子取的名字居然这么有个性,你完全可以理解成:宰了我吧。

而这个痞里痞气的名字,也预示着,这个学生,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宰我是鲁国人,作为孔子最早一批的学生,虽然孔子并不喜欢他,但也承认了这个学生在口才上的特长,将他归入了言语科的代表弟子中,是以宰我可以荣列“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办学不久,就打点行装前去齐国,此时宰我便随行身侧,当时齐景公的宠臣梁丘据被毒蛇所咬,历久而愈,朝见齐景公,朝廷上下无不弹冠相庆,一些拍马屁的人争相进献药方,恰好宰我在场,不由讽刺了一句:“药方是用来治病的,如今梁大夫的病已经好了,你们此时献药方,是希望人家再被毒蛇咬伤一次吗?”众人一阵沉默,气氛无比尴尬。

这是宰我第一次在历史的舞台上表演,表现出宰我是一个有话就说、快人快语的性情,不过这种性格孔子并不喜欢,因为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对于伶牙俐齿、喜欢多嘴的人他向来是没有什么好感的红楼梦道家思想人物,所以对言语科的学生如宰我、子贡都是以敲打为主。

不过,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宰我说话逻辑性非常强,很毒舌,可他那直肠子的性格实在比较容易得罪人,比如有一次,鲁哀公问宰我:“祭祀土地神都用什么当社树?”宰我依旧是有话直说:“夏朝用松木,商朝用柏木,周朝用栗木,之所以要用栗木,就是要让老百姓战栗。”让老百姓战栗?原来伟大的周礼还有这样的阴暗面?

在这里,宰我毫无隐瞒,将周朝那点遮羞布一点也没客气的给扒拉了下来,可问题是,周礼是周公订立的,鲁哀公就是周公的后代,在人家周公后代面前揭周公的短?宰我你这是否也太没心眼儿了?

其次,孔子最推崇的就是周礼,宰我瞎说大实话,把周礼阴暗的一面毫不留情的给暴露了出来,孔子气儿能顺么?果然,孔老夫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不禁埋怨道:“都已经过去的事了,你还揪着不放干嘛!”宰我这种有智商、没情商的性格,让他的人缘变得非常差,在孔子的弟子里,没听说过他和谁比较要好的,而他又因为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所以经常喜欢和老师辩论,挑老师的错,这让孔子不禁叫苦连连,每次一想到这个问题学生,就不由的脑仁儿一阵发疼。

比如,别的学生问‘仁’,就是问:“什么是仁”或者“我应该怎样做到仁”,可宰我是谁?他是著名的捣蛋鬼、调皮学生,他问‘仁’也要问出特色。

那天,他问孔子:“老师,如果有一个仁人不小心掉到井里头去了,作为一个君子,您会跳井救人吗?”

这个话题十分刁钻,没人会闲着没事儿跳井玩儿的,可如果你回答不跳,那么岂不是见死不救、言行不一?如果回答跳,那么请问您是不是傻?对于这种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的问题,破解的办法只有一个:两个都不选红楼梦道家思想人物,选第三个。

孔子说:“我为什么要跳井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嘛!为什么非要跳进井里头去呢?你可以欺骗君子,但不能愚弄君子,你以为君子傻吗? ”

宰我这种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非主流”,不仅体现在问问题上,还体现在对老师学说的质疑上。

在当时,《周礼》规定,父亲去世需要守丧三年,而宰我偏偏就说:“三年之丧,这也太长了!你看,老师你经常要我们维护礼乐,可我们三年都要披麻戴孝、什么事都不能干,那谁去维护礼乐呢?这样下去岂不是要礼坏乐崩?所以,要我看,守丧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目瞪口呆,因为宰我的理由很正当、逻辑也十分清晰,孔子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就是维护周礼,最害怕的就是礼坏乐崩孔老夫子曾有一学生,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宰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孔子害怕的事去挑战孔子最支持的事,这让孔子无言以对。

“你心安,就去做吧!”孔子不高兴地说,“君子之所以守丧,是因为父母去世,他太悲痛了,所以吃美食,他感觉味同嚼蜡,听音乐,他感觉不到快乐,住在家里,也感觉不舒服,所以才会守丧的。如果你没心没肺,那么我也不勉强你,你去做吧!”

宰我这下知道,老师被自己给气到了,玩出火了,这也不敢再说下去了,连忙退了出去。

从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来,宰我虽然善于雄辩,可却不懂的为人处世,一张大嘴巴把四周的人都给得罪了一个遍,同学不喜欢他、老师不喜欢他,所以他在学校一天到晚也很没劲儿,于是就只能睡懒觉了。

这一睡觉,被孔子给抓住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我都不知道该骂你什么才好了!”这是所有史料中,孔子骂人骂得最狠的记载,骂完之后,孔子还感叹:“我以前看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看人,不仅要看他说的,更要看他做的!这就是宰我教给我的!”

这一下,宰我直接就烂泥扶不上墙了,“坏学生”这三个字,就注定要挂在他的脑袋上了。

因为这件事,宰我越来越不受孔子待见,同学们也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所以,他很识趣的离开了,至于去了哪里,始终是一个迷。

相传,有人为他安排了一个恶心的结局,说是宰我去了齐国,投靠了田常,而且与之作乱杀了齐简公,最终遭人灭族,孔子听说了以后深以为耻,可事实上,那是一个叫阚止的人,也字子我,只是重名了而已,可后人不管,他们一口咬定,就是这小子!谁让你是坏学生?

可恰恰就是这个坏学生,在孔子死后,一片对孔子的质疑声中为老师辩护:“我的老师比尧舜还要伟大!”原来这个坏学生从来没有埋怨过自己的老师。

东汉的王充认为,孔子批评宰我,未免有些过分,钱穆先生也觉得,孔子对宰我,似乎有些严苛。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宰我到底做错什么了?他心直口快、有话直说,这种性格在后来的史书上难道不一直是正面人物吗?

宰我大白天睡觉,难道就代表不好学吗?曾经,宰我想一天请教完上古五帝的事,孔子说:“你这也太急了吧。”这时候,宰我的口才又一次派上了用场,说:“以前老师您说过‘有问题不要过夜’,所以我才问的啊。”以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来质问自己,孔子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给他把五帝都讲完了,而这个故事岂不是也反应了,宰我也是好学的吗?

他不拘礼法、随心所欲,在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当年的商朝故都朝歌,因商纣王曾经在这里荒淫无道以至于亡国,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地方是个不祥之地,好学生颜回不愿意在这里留宿,其他学生也纷纷掩目不想看这个鬼地方,只有宰我不管这一套,自顾自地扭头看了过去,结果被性格暴躁的子路给一脚踹下了车。

宰我有质疑精神,对所谓的“鬼神”不屑一顾,明明白白的表示根本“不知所谓”,他也不盲目的相信权威,比如,他曾心直口快地问老师:“我听人说黄帝活了三百岁,黄帝该不会不是人吧?”

他喜欢质疑老师,经常让老师下不来台,可这对孔子其实是一种帮助,因为时时有个学生准备在下面挑你刺儿,这反而迫使老师讲课更加认真,正是因为有宰我督促,这才更能让孔子少犯错,譬如孔子周游列国回来后,经常拜访鲁国权贵季康子,宰我就明确地指出来:“您以前说过‘王公不以重金聘请,就不要主动去’,您当鲁司寇才没几天,就不停的屈节,您难道还不打算停下来吗?”,事实证明,宰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孔子对季康子的示好,并没有换来任何回报!

李晓鹏说:“一个人要进步,一是要看一些比自己想的深刻的东西,二是要看一些跟自己观点不同的东西,前一种看着深奥难懂,后一种看着令人反感,总之,都不是令人舒服的。”可是上坡路,本就是难走的不是吗?

孔子晚年曾经感叹:“颜回这孩子,我说什么他信什么,从来没有提过反对意见,可他不是帮助我的人。”可见,在孔子晚年也意识到了,一个人如果只去接触自己喜欢的、愿意接触的人和事,虽然感觉很舒服,但失去了刺激自己的动力。

不知道孔子晚年在感叹好学生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的时候,还会不会想起,自己曾经有一个喜欢质疑自己的坏学生,叫作宰我。

参考资料:《孔丛子·嘉言》、《论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孟子·公孙丑上》、《论衡·问孔》、钱穆《论语新解》、《孔子家语》、《礼记·祭义》、《水经注》卷九

秦朝“驱鬼手册”,揭秘古代中国别样的鬼神观

秦代家庭生活理念孔老夫子曾有一学生,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颠覆现代人的认知

礼坏乐崩代表什么生肖3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优势,她像长江黄河一样滔滔东流不绝如缕,从来没有断裂过,相反,却在民族融合与反抗外族入侵中,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延续不断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应变能力。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其中包括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体系,即中国古代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等。但在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何以能如何坚强,她的显著特征是什么?梁漱溟先生总结为十四种特征,好玩的国学认为,中华文化有八大显著特点。

第一,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强调爱国主义的精神,但是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特别突出。这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中国古人从来都认为,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央,占据了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度。中华的“中”,就是世界的中心的意思;“华”就是美丽的意思。中华的先人们,始终对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充满了自豪与热爱。第二,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形成了安土重迁的传统,土地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失去了土地也就是失去了家园,所以历史上每一次的外族入侵,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收复故土重回家园的决心。第三,中国的宗法制的社会结构,形成了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情怀。第四,中国有追求国家统一的传统。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的三个王朝夏、商、周,地域虽然不十分广大,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分权制,但名义上是统一的王朝。就像《诗经》中所歌唱的那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孔子统一天下的理想自不必说,他追求的是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强烈反对“陪臣执国命”,认为这是“礼坏乐崩”。孟子认为“定于一”,荀子强调“一天下”。儒家大师们无不主张国家统一,从而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的理论基础,国家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因此,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鲜明的特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孙中山的“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都鲜明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这句话出自《尚书》。老百姓才是国家的主人,只有老百姓稳固了,国家才能稳固。

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的形成,是在我国的商周时期。商朝人崇尚天帝,统治者认为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天帝,天帝会保佑他们江山永固。然而,崛起于西部的小邦周国,却以弱胜强,在短短几年内就战胜了强大的商朝,商纣王最后渴望的天帝来救他,最终没有实现,只能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之后,周朝的统治者进行了反思,他们认为,原来天帝并不能保佑他们江山永固,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民意,所以他们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思想——“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意是最重要的。这种新思想,也带来关于人的价值的发现。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理念,人其实就是人民,就是老百姓。而儒家的第二号人物孟子,更是具有革命性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在古代社会是一种极为进步和大胆的思想。即使是主张清静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家老子,也提出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政治思想,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中,中华民族早已经形成了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

第三,刚健自强积极有为的进取意识 。易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易经》中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理论的指引下,易经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天地自然,像他们一样昼夜不息地运行,这就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强调刚健自强的民族意识。

孔子说自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他为了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晚年去楚国找工作,还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成为坚韧刚毅、奋斗不止的精神写照。孟子则强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这正是刚健自强积极进取的伟大精神。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华民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勤劳最为积极进取的民族。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够一直处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大的民族的原因,也是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还能一次次地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原因。

第四,厚德载物的创新和包容的精神。有了刚健自强的硬精神,还有厚德载物的软文化。《易经》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人生固然需要义无反顾地奋斗,也需要宽厚的胸怀与包容意识。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吸收融合众多异族文化特质,成为中华文化的原因。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宏大气魄。

第五,崇尚道德、重视义利之辨。著名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说,中国哲学就是让人成为圣贤的学问。而圣人是中国哲学的各个学派的共同的理想人格。圣人的标准,第一是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第二是对社会国家有巨大的贡献。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的。古人有三不朽的思想。鲁国大夫叔孙豹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把崇高的道德作为人生不朽的第一条标准。在崇高道德境界的感召下,中华民族又非常重视义利之辨。义就是应该做的,不义就是不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思想在孟子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用孟子的说法是,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所以孔子说,在正义面前,君子选择正义,而小人就会选择利益。这就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不同。在崇德重义的思想下,孟子还形成了大大丈夫思想以及舍生取义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六,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这也是中华文化精神与西方的民族精神不一样的地方。中国人特别重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而关系,特别重视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常常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放在国家和社会的集体之中,也就是说要对集体对别人做贡献。而西方则是个人主义占据主流,他们追求个人的自由。

孔子在人际关系上,提出了忠恕的原则。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关于人与集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科玉律。而孟子则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互助慈善爱人的精神。

第七,“尚中贵和”的精神。和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和”是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国古代最高的价值。这也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和谐的精神。从个人来说,中国人提倡和气,从家庭来说,我们提倡家和万事兴,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来说,我们追求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所持有的方法论是中庸之道,是过犹不及,这是一种非常理性的现实的思想。

第八,居安思危的底线和忧患意识。关于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最好的一句话就是“君子终日乾乾红楼梦道家思想人物,夕惕若,厉无咎。” 这句话也是来自易经,意思是说,君子整日进德修业,到晚上还戒惧反省,就不会有什么灾害临到自己身上。所以中国人特别重视反思精神,重视忧患意识。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

这八大特征,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