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生生之谓易 祁海文:2013年第5期山东社会科学No.5总第213期

周易生生之谓易

周易生生之谓易 祁海文:2013年第5期山东社会科学No.5总第213期

2013年第5期山东社会科学No.5总第213期.213收稿日期2013-04-07作者简介祁海文1965男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美学研究朱军利1970男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现任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美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态审美观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的阶段性成果①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页②曾繁仁《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及其当代价值》《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③下文凡引《周易》只注卦名爻题及《易传》篇名④谭德贵《〈周易〉政治思想及其影响中国文化传统寻根之二》《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周易》生生之学的生态哲学及其生态审美智慧祁海文朱军利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济南[摘要]《周易》的生态哲学以生生之为易的生命哲学为根本以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为核心既主张人类自觉主动地顺应遵循天地生生之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强调人厚德载物赞天地之化育臻至自然生态整体和谐的审美理想境界《周易》的生生之为易天人合一保合大和等观念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生态审美智慧对中国美学有深远影响[关键词]《周易》生生之为易天人合一继善成性保合大和[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3]05-0034-05《周易》由经传两部分构成《易经》成书在西周初年①《易传》是先秦儒家解释《易经》的文献《易经》以解人世之安危为其主旨②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时代巫官文化阶段的重要典籍农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运行的节律安排人类活动成为人类活动成功人类生活获致幸福的关键在巫术宗教时代先民主要靠卜筮等巫术活动去经验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待自然的经验人对自然万物的亲和敬畏之情只能以巫术话语来言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易经》卦爻的排列组合和卦爻辞的象喻论断去认识和把握先民在悠远的农业文明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生态观念和审美智慧到了《易传》时代中国文化已经走出原始蒙昧弥漫在《易经》中的不自觉的生态观念和审美智慧得到了哲理性的表述和形而上的升华由于儒家在中国文化思想中的主体地位和《周易》作为群经之首的崇高地位《周易》的生态哲学与生态审美智慧对中国文化思想文艺审美观念产生了其他文化经典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一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命哲学从现代生态哲学看《周易》首先值得重视的是作为其核心思想的生生之学生生之学是《周易》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万物的生命存在与生命活动之规律的揭示在《周易》看来包括人类与自然万物在内的宇宙整体是一个生命不断生成发育洋溢着无限生机的大化流行的世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③是对从自然到人类的生命创生过程的描述《周易》赋予了太极以强烈的生命意志④太极即天地未分时的元气两仪即天地《周易》将天地视为自然与人类的创生者所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序卦》《周易》以乾坤两卦象征天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说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乾·彖》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43咸亨《坤·彖》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系辞上》天地是万物的生命生成之根源万物始于天而生于地天地创生万物是一种天施地生其益无方《益·彖》的生命过程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系辞上》天地不仅生成万物而且养育万物《颐·彖》指出天地养万物《说卦》亦云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因此在《周易》看来天地最伟大的

周易生生之谓易 祁海文:2013年第5期山东社会科学No.5总第213期

功德就在于生成和养育万物是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而且这种生成和养育是生生不息恒久而无间断的是所谓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系辞上》《周易》认为天地之生养万物是阴阳二气合德之结果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系辞下》阴阳合德以生成化育万物又是二气感应以相与的过程是所谓的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咸·彖》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下》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姤·彖》阴阳二气交感施受始终处于对立转化之中天地生成化育自然万物正是通过阴阳二气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下》在《周易》看来由天地阴阳所创生的自然万物始终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恒·彖》这种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豫·彖》指出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所谓顺以动是指天地万物是按照一定的秩序节奏变化发展的《革·彖》天地革而四时成《节·彖》天地节而四时成《周易》通过对天地四时运动的论述揭示出天地以生生之德为核心的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其突出表现即以消息盈虚为标志的天行《蛊·彖》终则有始天行也《剥·彖》云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丰·彖》日中则仄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损·彖》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消息盈虚指的是构成自然万物生成变化的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这种消长变化表现出终则有始循环往复的规律性《周易》泰卦九三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其《象传》云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复·彖》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因此在《周易》看来生命活动生命的生成发展并非盲目的自然冲动而是有其自身节律的蒙培元先生指出生的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中国哲学就是生的哲学而生的哲学的基本涵义就是生命哲学与生态哲学生生之谓易则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底的说明①《周易》生生之谓易的生命哲学既构成了其生态哲学之根本同时也是生态审美智慧的根源在《周易》生命哲学影响下中国美学始终将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看作永恒地鼓荡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的有机的生命整体它不仅本身就是美的存在而且是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的生命根源中国美学提倡文艺作品表现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乃至中和之美追求气韵生动谢赫《古画品录》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审美境界都是《周易》生态审美智慧的体现二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论《周易》生态哲学的典型形态无疑是其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天人合一论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天人合一论的探讨应该回到历史语境先确认其本义②冯友兰指出中国古代的天有物质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五个义项③显然并非所有天人合一论都具有生态哲学意义即使就儒家来说孔子所言之天为主宰之天孟子所言之天有时为主宰之天有时为命运之天有时为义理之天荀子所言之天则为自然之天此盖亦由老庄之影响也④但荀子通过对自然之天意义的揭示在天人关系中更强调天人相分《周易》则立足于生生之为易的生命哲学最早揭示出天人合一论的生态哲学主旨首先《周易》所言之天或天地主要就是指人类与万物生长于其中的自然界其义为自然之天《周易》八经卦所象征的天地雷风云日山泽以及日月四时等都与自然万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根据《序卦》由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所构成的人类社会也是由天地所生是自然整体的组成部分这体现了《周易》的人与万物一体观念同样人也以由乾道变化所禀持的性命之53①②③④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117页王先霈《善意误读的弊与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页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6页理参与天地化育万物的进程保合大和达到自然整体的和谐可见《周易》是在生生之为易的生命哲学和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论的前提下思考天人关系人与自

周易生生之谓易 祁海文:2013年第5期山东社会科学No.5总第213期

然的和谐关系的其次《周易》通过六十四卦的有序排列建构了一个符号化的象征性的宇宙整体图式《周易》六十四卦由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因而重之《系辞下》构成八卦象征着决定自然万物生成化育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事物六十四卦则象征着自然万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六十四卦的卦与卦之间通过爻的阴阳变化而相互转化而爻的变动则象征着自然万物因阴阳二气之或刚或柔的推荡而发生的变化所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上》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系辞下》根据《序卦》的论述《周易》的卦序是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的六十四卦以乾坤创生万物为始至既济而达到自然整体的和谐完满状态再由未济开始新的创生历程因此《周易》六十四卦建构了一个既具整体性又具开放性既内在联系又相互生成始终处于动态和谐状态的宇宙整体图式这个宇宙整体图式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系辞上》是对天地万物的生成化育的生生之道的摹拟和概括再次《周易》所建构的宇宙整体图式本身就具有整体联系动态和谐生成转化的生态整体意味其所摹拟概括的天地生生之道也成为人类达到与自然和谐所应遵循之道人是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天地之道与人之道在根本上是相通的《系辞下》指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周易》一书兼备天地人三材之道三材之道又具备于六十四卦之中《说卦》指出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周易》六爻分上中下三组分别像天道人道地道可见三材之道之义涵虽各有不同但在作为性命之理上却是一致的而《周易》则成为人类体认天地之道并在生命活动和社会行为中自觉地遵行天地之道正其性命始终保持与天地万物处于和谐状态的关键这就是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系辞上》《易》之制作就在于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使人的生命活动顺性命之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念在《周易》中可以说处处皆是如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彖》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彖》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不伤财不害民《节·彖》天地变化圣人效之《系辞上》《系辞上》指出《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这意味着人作为自然整体的组成部分只有尊重并遵行自然整体的规律始终保持与自然的和谐才可能成功并获致幸福《乾·文言》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无疑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与天地合其德不仅是指人自觉主动地顺应天地之道达到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还指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泰·彖》促进自然生态整体的和谐这也就是下文所要谈到的继善成性的问题《周易》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论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审美智慧中国美学自先秦开始就将人与自然的和谐视为理想的审美境界中国古代的诗文绘画园林建筑等艺术始终将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作为创作母题涌动和洋溢着对自然万物的亲和感和家园感对天地造化的尊重敬畏之情这些都在很多程度上来源于以《周易》的生态整体观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论的生态审美智慧三继善成性的生态人文主义精神天人一体是《周易》生命哲学和生态整体论之要义但《周易》并未将人类视为自然生态整体的普通成员也没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仅仅限定在人自觉地主动地顺应和遵循天地之道上这涉及《周易》对人在自然生态整体中的地位及其对自然万物的伦理责任问题的看法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可以说最早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了人的地位问题《老子·二十五章》指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的地位高出自然万物虽然低于天地但也是自然整体中四周易生生之谓易

周易生生之谓易

大之一这一思想到了《周易》就发展为《易传》的三材之道根据《系辞下》《说卦》的论述《周易》一书兼备天地人三材之道天地人构成了自然整体的三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就是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系辞上》《说卦》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与义作为人道的内涵63不仅适用于人的社会生活而且体现在人对自然万物的关系上《系辞上》云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仁作为盛德的意义在于鼓万物《乾文言》论元亨利贞之四德云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利物也是义的基本要求因此作为人道的仁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顺承天地生生之道以化育万物《无妄·象》云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程颐解释道对时谓顺合天时天道生万物各得其性命而不妄王者体天之道养育人民以至昆虫草木使各得其宜乃对时育物之道也①朱熹亦云天下雷行震动发生万物各正其性命是物物而与之以无妄也先王法此以对时育物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②所谓育万物就是实践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的生生之大德《坤·彖》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其《象传》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法坤之厚德以载物其目的是使品物咸亨也就是使自然万物各正性命使其生长繁育亨通畅遂《泰·象》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程颐论曰财成谓体天地交泰之道而财制成其施为之方也辅相天地之宜天地通泰则万物茂遂人君体之而为法制使民用天时因地利辅助化育之功成其丰美之利也③《周易》的三材之道和育万物思想到《礼记·中庸》发展为参天地赞化育说《中庸》指出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所谓尽物之性也就是秉承天地生生之德以赞天地之化育对人来说只有赞天地之化育才可以与天地参而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同时也就是尽人之性正如《周易·说卦》所说圣人之作《易》的目的就是指导人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因此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不仅是完成人对自然生态的责任而且是成就人之性的必然要求是其性命之理的题中应有之义用《系辞上》的话来说这就是继善成性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所谓继之者即以人道承继天地之道成之者即以人道成就万物使自然万物各正性命保合大和这才是善是人对自然真正意义上的伦理责任《系辞上》的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系辞下》的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乾·文言》的圣人作而万物睹等只有在继善成性意义上才能得到真切的理解蒙培元先生指出所谓生的目的性是指向着完善完美的方向发展亦可称之为善善就是目的但是自然界的目的是潜在的只有实现为人性才是现实的因此人才是自然目的的实现原则这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继善成性的问题④先秦以来的中国古代文献有着非常丰富的按照自然界四时运动的节律安排农时和提倡自觉保护自然生态的观念儒家由此发展出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民胞物与张载《西铭》等观念《周易》的继善成性说可以说已经从生命哲学和人性论高度提出并阐述了这一问题表现出非常鲜明的生态自觉⑤代表了一种古典形态的生态人文主义精神⑥这可以说是《周易》生态哲学最具当代价值的内涵四保合大和的生态审美境界《周易》的生态哲学不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以自然生态整体的和谐为最高最理想的审美境界《乾·彖》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所谓乾道变化实即天地生生之道的变化天地既赋予自然万物以生命又养育万物而且使万物各得其性各自生长发育其性各得其性命之正这种天地万物各正性命各顺其自然性命之理生长发育的整体和谐境界就是大和从思想史的发展来看《周易》的大和思想有两个来源首先是西周末期史伯的和实生物说《国语·郑语》载史伯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以同裨同是同类事物的累积以他平他则意味着事物的多样性统一和实生物是说只有多样事物的统一才能达到事物的生长繁

茂《周易》的各正性命指的正是生态整体中的自然万物各得其天73①②③④⑤⑥程颐《周易程氏传》《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23-824页朱熹《周易本义》《朱子全书》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页程颐《周易程氏传》《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54页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参见于冰《论生态自觉》《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曾繁仁《试论和谐论生态观》《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2期地赋予的性命各自发育成长其性命《文言传》云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这也体现了和的状态是最有利于自然万物生长繁育的和实生物思想其次则是老子的冲气以为和说《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韦昭注《郑语》和实生物云阴阳和而万物生①朱熹释大和云大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②都受到老子的影响《周易》强调天地之生养万物是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的结果因此所谓大和即构成自然万物的阴阳二气之融合谐调的理想状态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在《周易》看来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天地阴阳之气的交感《泰·彖》云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卦象征着天地之气的交感自然万物的生长发育由此而得以亨通畅遂与此相反的则是否卦所象征的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否·彖》因此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彖》《礼记·乐记》云地气上跻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此段文字明显受到《周易》的影响《乐记》认为乐是天地之和的表现只有阴阳相摩天地相荡才能使百化兴焉按照《周易》生生之学和天人合一论人不仅要通过自觉主动地顺应天地之道达到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而且要赞天地之化育以继善成性达到自然生态整体的和谐因此人在促进自然生态达到大和境界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在《周易》看来人在发挥这种关键作用之时也遵循着中和原则《周易》坤卦六五爻辞黄裳元吉《文言传》释为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挥于事业美之至也六五居坤上卦之中位黄是天地之中色所谓黄中通理正位居位指的是君子处位中正得其性命之理而发挥于事业则意味着君子在通理正位的前提下赞天地之化育《礼记·中庸》对这种理想境界有经典表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天人合一思想发展来看《中庸》的致中和无疑是《周易》保合大和思想的发展《周易》保合大和观所力图达到的生态整体和谐境界是其生生之学的生态审美智慧的充分体现对后世中国美学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礼记·乐记》的大乐与天地同和思想在《乐记》看来和是乐的本性最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也就是最为和谐的境界这种境界与天地自然的整体和谐境界是相通的这就是所谓的大乐与天地同和而这种生态整体和谐的审美境界也是最能够保证生态整体中每一事物各正性命各按其性命之理生长繁育的理想状态《乐记》由此云和故百物不失和故百物皆化《乐记》还认为以和为本性的乐也有其赞天地之化育之功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不仅如此《乐记》还对人以礼乐参天地赞化育所达成的生态整体和谐的审美境界作了极富诗意的描述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与《乾·文言》的圣人作而万物睹含义相近《乐记》将生态整体和谐的境界称之为乐之道不仅是其大乐与天地同和思想的体现而且揭示了《周易》大和境界的审美蕴涵责任编辑陆晓芳.com83①②《国语》吴·韦昭注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所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16页朱熹《周易本义》《朱子全书》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