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二十一孝元孝元皇帝三年(前41)~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孝元皇帝永光三年(前41)~竟宁元年(前33)

对于算卦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听说过《京房易》这本书。这里的“易”指《周易》,而“京房”则是个人名。虽说现在大街上的算命先生也会白话几句“周易”“八卦”之类的,但其实《周易》并不仅仅是用来算命这么肤浅的,它其实是先民试图通过数字来解释世间万物,严格来说是本哲学书,并不能简单地完全看做封建迷信。不过《周易》是在先秦写成的,文字太过简洁,难以解释,因此后世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自己的理解,京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而这位京大师,正是活跃在元帝刘奭时期。

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二十一孝元孝元皇帝三年(前41)~

京房本姓李,他除了研究《易》之外,还喜欢研究音律学,并且大力推广他师父研究出来的六十律相生法,以完善传统的十二律音律法。也因此,他自改姓氏为“京”——大概是因为研究音律的都集中在京城吧……

这位传授他音律学的师父,叫焦延寿,同时也是传授他《易》学的师父。焦延寿之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在焦老师的弟子中,京房是悟性最高的,但老焦私下里却经常说:“京生虽得我之道,然将来必以此亡!”

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二十一孝元孝元皇帝三年(前41)~

京房因为自己的这项技能,举了孝廉,当上了朝廷最基层的郎官。他屡次上疏预测灾异,命中率颇高,引起了最高领导元帝的兴趣,元帝遂数次召见他。前面既然说《易》并不是狭隘的算命秘籍,那么研究它的京房当然也不会是向栾大那样的一介神棍,他可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于是他便趁皇帝召见的机会,奏上考功课吏法,说若实行之,必可平息灾异。

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二十一孝元孝元皇帝三年(前41)~

这“考功课吏法”,说白了就是绩效考核——考虑到京房的数学背景(研究《易》和音律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这很有可能是最早的数字化绩效考核办法。不过元帝把这套办法拿出来讨论后,不论是朝廷公卿还是州部刺史,全都认为太过烦碎,不可行;只有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开始说不好,后来又转变了态度——其实很好理解,这帮人当官当得好好的,你突然说要考核他们,他们当然不愿意了!

当时的朝廷,说话最算数的是中书令石显及其党羽尚书令五鹿充宗,儒臣们心里对他们很不爽,但奈何元帝就是信石显,尝试怼过石显的人,诸如萧望之、周堪等,纷纷不得好死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二十一孝元孝元皇帝三年(前41)~,因此大家都不敢再捋虎须。

京房对石显也是不爽的,为了提醒元帝,两人进行了一番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对话——

京房问元帝,为什么会有昏君?元帝说那是他们用了奸佞之臣。京房又问,然则昏君认为奸佞就是奸佞吗?元帝回答京房易占,当然不是,他们认为奸佞是自己的贤臣,所以说他们是识人不明。京房说,既然如此,后世为什么知道这些“贤臣”是奸佞呢?元帝说很简单,用了这些人后,便“时乱而君危”。

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二十一孝元孝元皇帝三年(前41)~

京房又说,那么社会动乱,就是因为用了奸臣咯!自陛下即位以来,水旱螟灾,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陛下认为是治世?还是乱世?元帝不好意思地承认,是乱世。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是乱世,用的奸臣是谁?

听到这里,元帝终于反应过来了。但他还是不愿相信,说也不一定就是因为这个人。京房说道,周幽、厉王任用奸邪,以致亡身;齐桓公、秦二世亦尝嘲笑此辈,结果他们自己又如何呢?“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元帝听后,默然良久,问如今谁才是奸邪?京房回答:

谁是你最信任的人?

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二十一孝元孝元皇帝三年(前41)~

谁是你的运筹帷幄之臣?

又是谁,替你进退天下之士的?

这还不够清楚吗?

到此地步,元帝再木,也该明白这就是指石显了!然而,即使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石显,京房如此地循循善诱,结果全都打了水漂!司马光在此吐槽道,这元帝真是“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二十一孝元孝元皇帝三年(前41)~

当然,对考功课吏法,元帝还是想推行的。但石显等人不想京房在中枢,就建言不宜操之过急,莫如任京房为一郡太守,先在一郡中试点运行。于是京房被任命为魏郡太守,在魏郡中实行考功法。京房知道,自己上面的那番议论,肯定被石显知道了,如果自己离开皇帝身边,石显肯定会趁机搞自己。于是他事先给元帝上眼药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二十一孝元孝元皇帝三年(前41)~,说近来“太阳侵色”,必会有小人隔绝臣与陛下;还请求允许他年终乘传奏事。

但石显搞事情京房易占,手腕可比京房老辣得多;京房还没走,元帝就派阳平侯王凤传诏,不准他乘传奏事,京房立刻明白这下要跪了。果然,他才走一个月,就出了事。淮阳王刘钦的舅舅张博,一直在想办法把刘钦整到京城——刘钦是元帝的弟弟,如此行事,搞不好是对皇位有什么想法。张博是京房的学生,同时也是他的老丈人,因此京房每次见了皇帝后,总是会把自己和皇帝的对话告诉张博。

京房可能觉得只是在落家常京房易占,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谁知张博全都悄悄记了下来,转头就告诉给刘钦,等于是为刘钦在京中找到一个眼线。无处不在的石显,很快发现了这一小动作,遂告发京房与张博通谋,非谤政治,诖误诸侯王。这可是犯了帝王的大忌,结果京房一代易学大师,于建昭二年秋被处决,享年四十一岁;和他交情不错的郑弘也被牵连,贬官为民。

到此,正应了他老师焦延寿的那个预言;不知道对于这个结局,京房是否算出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