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苦于身无所谓苦,于心才实为苦

《文化苦旅》:苦于身无所谓苦,于心才实为苦

《文化苦旅》这本书以前是读过的,因年少懵懂,过多沉迷与文字的精彩,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却一知半解的对“苦”字百思不知其义,起初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一直想再看,再读,再懂。于是2022年的春节,杂事缠身,就机械的以成人的角度,粗略的看了一下,方才发觉这实在过于幼稚的理解。其实,苦于身无所谓苦文化苦旅简介,苦于心才实为苦。

《牌坊》中和尚与老师,学校与寺庙文化苦旅简介,读书声与念经声形成对比,看似在说牌坊,是则在写人生、生活、社会。说旅行之苦不过是文人之苦,说旅行,其实是在说中国的文化,在那个时代传统与现代交织,思想的触碰,黑暗遇到了光明,在中国大地一切美好的山河闪亮起来。

都江堰、莫高窟、杭州、宁古塔,历史的脚步把历史的文明交融,却也免不了孤寂、冷漠、无知、野蛮。文化之旅,不过文人之旅,文人之旅,旅在大地文化,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苦旅似乎和社会连在一起,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曾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个伟大的人物出现,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们中的多数还是逃脱不掉那悲剧性的结局。命运与历史一样,一切不可逃脱,苦旅之行,历史进程之苦。

古往今来历,历史的脚步不曾停歇,不管苦甜,悲欢,却成了无数人一生的执著追求。这便是历史的魅力,这就像黄河,长江,隐藏在山水之间,波澜壮阔,也难于寻找。这就从《文化苦旅》中体会文人对民族、对生命、对历史、对艺术的探寻,一程程,一页页,历史的鞭策,激发,我们需睁眼看世界,用博大的历史情怀,深厚的文化内涵,去体悟历史魅力的形成和劣根性的去留。

在《莫高窟》里,文物的丢失和买卖,就像是历史演出了一幕极其荒诞的闹剧,让外国人大摇大摆地将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贵文物搬到了他们的博物馆里。或许历史是要故意磨砺一下那些过于执著的历史学家们,让他们只能凭借外国博物馆提供的微缩胶卷来研究生长在中国的敦煌学。啼笑皆非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问历史,这种磨砺的代价是否太大了?当然文化苦旅简介,这部历史更多地留给我的是对人生的思索。

书中是说历史,其实是在说劣根,就像一个人,他历尽沧桑,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沦桑感,回头看一眼留下的足迹《文化苦旅》:苦于身无所谓苦,于心才实为苦,自豪的同时难免感到一丝惆怅。因为无论你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功,却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通过游历,不是在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却是在讲历史的落魄,在追求人生的真谛。看懂《文化苦旅》留下的苦涩,方知社会发展的方向,更懂得了文人所处社会的使命。

作者:刘晓东,字启明,别署耕读轩主,生于1990年《文化苦旅》:苦于身无所谓苦,于心才实为苦,祖籍山东潍坊。现为中国散文学会 、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书画学会、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会泰安分会常务副会长,仓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荣获第五届“黄山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奖,第五、六届“圣都文化奖”,著有文集《惟闻钟磬》,画集《人之悟境》。其痴于诗歌,能画;善于辞章,好学;热于收藏,善察;喜读史书,通变。其文学精练,师从名家,擅长诗歌,富于想象,抒情凝练,极富韵律。其国画刻苦,名师指点,主攻人物,劲健朴拙,笔承传统,极富情致。

壹点号 春风拾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