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第二十九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论文摘登

传承优秀传统第二十九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论文摘登

▲安阳网资料图

传承优秀传统

第二十九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论文摘登

从《易经》到自然学

林显

《易经》是众贤之作,众学之源,群经之首。

《易经》是反映事物阴阳变化及其规律的学问。

无论伏羲的先天八卦,还是周文王的后天六十四卦;无论孔子的《易传》,还是朱熹的《易学本义》 ;无论“一阴一阳之谓道”,还是“阴阳不测之谓神”,都离不开事物的阴阳性、阴阳变化及其规律。

《易经》是一门古老的自然学。如若没有自然宇宙、宇宙中的事物、事物中的变化、变化中的规律,就没有《易经》产生的自然依据和客观依据。 没有古圣先贤的洞察力、分析力、逻辑推理力和综合判断力,就没有《易经》的诞生;没有智者的发掘、完善、提升,就没有《易经》的系统性、普遍性和实用性;没有后人的传承和创新,就没有易经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链。

《易经》表面上是反映事物表象变化(实体变化)的学问,实质上是反映事物本质变化(自然变化)的学问。也就是说,《易经》不单反映事物显性存在实体的变化及其规律(科学范畴),同时也反映出事物隐性存在的自然体的变化及其规律(自然学范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易经的本质,下面简单介绍什么是自然学。

自然学就是研究反映所有事物自然性和自然变化及其规律的学问。无论理论反映的对象和内容,还是理论适应的范围、条件、时间,都显示自然学理论的共同性、普遍性和实用性。自然学理论兼容了科学、哲学以及宗教,指明人类学问的两大发展趋势:一是自然学朝着学问的统一化方向发展;二是科学朝着学问的细化方向发展。

站在科学逻辑的角度,《易经》不是一门科学;站在自然学的高度,《易经》既有科学的成分,又有宗教的色彩,其本质是自然学的基础部分,而这些基础部分恰恰补充了科学的不足。

要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性质、结构、状态、变化及其规律,必须同时运用科学理论和自然学理论。科学理论反映事物的显性实体部分(表象)传承优秀传统第二十九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论文摘登,自然学理论不但反映事物的隐性自然体部分(本质),而且反映事物显性实体与隐性自然体的内在关系。

人类最善于追求真理。自然学所反映的事物自然性和自然变化规律,是人类自始至终追求的绝对真理。由自然学所指明的不同事物的自然特性和个性自然变化规律,是科学理论追求的目标。

人类最善于解决现实问题和考虑未来问题。自然学不但能够创立人类自然需求、共同渴望全球化的共性文化(自然文化),而且通过自然学理论与自然文化的普及,能够破解人类自相残杀、自相毁灭的现实危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人类只有一个家园的世界梦。

《易经》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功能非凡。每个人作为人类发展阶段性的一分子,在传承和汲取前人精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创新发展前人的成果,造福后人,让人类永远记住:道来源于自然,道的静观是事物的自然性,道的动观是事物的自然规律。自然性制约人类,自然规律调控人类。顺道者昌,逆道者亡。

传承优秀传统第二十九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论文摘登

▲安阳网资料图

太极阴阳二元论的应用

新西兰易学研究院理学博士 甘开万

《易经》是简单、抽象而包罗万象之哲学体系。这一古老哲学归纳了宇宙运行总规律即“易道”,包括天道、地道、人道,以指导人类实践。在对易学之科学性探求中,不难发现,《易经》所蕴藏的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丰富而深邃,处处闪烁着科学的光芒,是现代人类及现代科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近40年来,中国易学研究呈现出蓬勃向上而多元扩散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中西结合之潮流,这在中国悠久文明中是罕见的《易经》发展的繁荣时期。当今世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和快速应用,使易经的研究和普及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作为海外华人学者,我们理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良好的研究环境,在发掘古老的《易经》思想宝库、阐发《易经》科学内涵和推动《易经》走出国门的伟业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天借安阳周易研究大会的良机,本文就《易经》研究的理论性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对国内的《易经》研究提供一点思路或者参考。

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矣,成之者性矣。阴阳之道是易之根本。我们的先祖在旷古时代就已经认识到宇宙由阴阳所组成,这就是最古老的太极阴阳二元论,简称阴阳二元论。

阴阳是宇宙最本质的属性,是宇宙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质。在宇宙生成之前,其阴阳就已经具备,阴阳相互作用而生成宇宙,宇宙的发展、进化、变化又受阴阳之驱动。宇宙中,阴阳的变化是宇宙发展之基础,自然现象之本源。阴阳是抽象的哲学概念,正因为抽象,就可以用于广泛。宇宙内最基础、最本质的阴阳关系可以定义为时间与空间、能量与质量、有与无。这三对最基本的阴阳关系,包含并决定了宇宙的一切。易学理论认为万物来源于有,有生于无,而任何事物的运动与变化都是以阴阳作为驱动力易学文化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以时空作载体,以能质来表现。因此,万事万物无不分为阴阳,无不占有时空,无不具有能质。中华文化本质就是像数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表现,只要抓住阴阳,了解阴阳,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很容易了。

时空构成宇宙最基本的阴阳对之一。其中,时间为阴性,空间为阳性。也有人(与成中英教授的私人交流。成教授认为时间可以是阳性的,空间可以是阴性的。)可能认为时间为阳性而空间为阴性的。时空的阴阳关系符合太极二元论范畴。

从以上推导可以看出,现代科学对物质世界研究的结果和表达可以从古老的太极阴阳二元论中导出,而且从太极二元论中得到的时空与能质关联性的数学表达既非常容易而又非常简单,其中没有任何的假设和巧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其一,太极二元论是宇宙万事万物之普遍规律,由此推导出的物质世界的关系式和其数学表达应该具有宇宙运动之普适性。其二,尽管物质世界变化万千,但是其规律都在易道之内。人类社会实践包括现代科学研究可以证实易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变化之普适规律。易学理论不仅在各领域可以指导具体研究,而且从具体实际中,易学之正确、高明和奥妙又将得到进一步证实。

周易文化与科学刍议

安阳周易研究会会长 秦文学

周易文化是科学,还是封建迷信、伪科学?通过本人几十年来对周易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结合中央文件精神,可以确定,周易文化是科学。

2016年4月18日,科技部、中宣部联合印发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其中第九款:“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对科学的定义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那么,中国科学的起源是什么?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易学文化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传》即是《易经》之始,也为科学之发端。经过“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以及各朝历代的贤哲对《易经》文化进行研究、开发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

综上所述,周易与科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孪生兄弟,周易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正像孔子所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经》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它无形中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开发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智慧,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对立统一”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厚德载物”的价值观,“革故鼎新”的创新理念和阴阳爻就是0和1,使思维与数发生联系的科学观。

传承优秀传统第二十九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论文摘登

▲安阳网资料图

弘扬周易文化

2018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论文摘登

传承优秀传统第二十九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论文摘登

周易的智慧

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编审、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 商宏宽

任何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其精神都不能不包含两个基本的层面,其一是对现实的“执着性”,其二是对现实的“超越性”。

“执着性”是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而产生的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事业心;“超越性”是对现实生活的不够完善而产生的改革与创新的动力。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周易恰恰具备这两方面的内容,且十分忠恳,并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影响人们行动的座右铭。

易确有对现实生活的“执着性”,其中有人才培养、社会管理,既有安邦定国之方略,又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一部尊贤重道,热心社会管理的百科全书。易确有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性”,崇尚发展、创新,在“道法自然”的指导下,提倡知理、知用、知变、知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催人奋进的重要典籍。易以象为出发点,经验观察的是现象,而亲身体验的确是涉及本体层面的认知。从象而形、而数、而理、而道。作为中华文化之源的易,兼有对现实的“执着性”和对现实的“超越性”,充满了向前发展的正能量,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原典——原动力。

所谓“经典”,犹如陈年老酒,愈久愈醇香。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既能有利于当时,又能影响历史进程,以至于能穿越时空,指导当今与未来。因为这种道理更近乎事物的本质。下面仅举三例。其一,和平发展观;其二,周易的生态观;其三,“一带一路”的共同富裕之路。

和平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发展却有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其一是恃强凌弱的“丛林法则”是损人利己的发展路线,是战争的根源;其二是“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的发展路线,是周易提供的和平发展路线。它颠覆了“修昔底德定律”。

周易生态观。周易是农耕文明大发展时期的文化结晶,故而从律历学、物候学、天文学、农学、养生学以及祭祀仪礼、文化等,都浸透着对自然的崇敬,对生态的认知和依赖,遂形成其独特的生态观。

“一带一路”——共同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关键是个“通”字。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层会议上传承优秀传统第二十九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论文摘登,提出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本融通,民心相通”。在文艺晚会上,以童声唱出:“天得和以清,地得和以宁,谷得和以丰,人得和以生。”一个“通”字,一个“和”字,道出了易学理念的真谛,同时也是世界民心之所向。

研易着重“体用兼”

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周易科学交流协会创办人 黄来镒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在最重要的结尾总论上,习主席引用了《易经·益卦》彖辞“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勉励世界和各国与会人士携起手来,共同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乃益卦彖辞最后两句彖语,意思是说,凡事对社会、国家、人民、世界进步发展有益的各种新措施新设备新思维,任何人包括政府各部门都必须跟着上时代的脚步,积极推动。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科技部和中央宣传部颁布了“关于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要求全国公民“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正是《易经》的精髓。由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爻卦之间的变化,衍而形成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即是世人所言“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五术为“用”。历代研易的圣哲们,将河图、洛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精义,以及爻卦之间的变化,以各种“方法”运用在生活上的堪舆(风水、地理)、医术(中医)、算命、占卜、面相、体相,称之为“五术”。术者,方法也。

五术之于人们,是最直接的生活需求,对于兼职、专职为人们算卜解惑者而言,其学习时间较短而且能够立即有了反馈。

表面上,授者与被服务者均得雨露易学文化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华伏羲周易研究会,但是,当询问者的问题复杂化,身为被咨询者而言,若无法以所学的方法圆满咨询者的需求时,往往会胡扯瞎说,结果不但无法为咨询者解惑裨益,甚至误了大事而自己造业障,是极不道德之举也!

若干五术从业者,虽学易理,却无深入探索,亦为诟病之一也。

举例而言,周易六十四卦未济卦,就卦辞而言,虽是“尚未完成”,但其真正含义,有着“尚有生机”的深层义涵,万万弗可占算而得此卦就出言告知事情已至无可救药的步,这是错误的解卦,因为未济卦序排于既济卦之后,依易理而言,“成终成始”“终则有始”是大自然的规律,占得未济卦显示事情尚有转机,不可放弃之。

此时占卜者更应使用《易经》卦爻诀窍来分析、探索如何为面临的难题寻求解套之方,这才是占卜者应为之道。

易道已兴,正确的研易观念尤甚于广泛风气的形成,祈愿研易前贤、大德臻于“体用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