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技文化营受“冷落”新生代人文素质亟须启蒙

国内科技文化营受“冷落”新生代人文素质亟须启蒙

在中国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停下来认真读报的学生并不多

营员们在腾冲国殇墓园纪念抗日远征军

在腾冲地热公园,周老师为学生讲解“鸟巢”

国内科技文化营受“冷落”,新生代人文素质亟须启蒙

今年暑假国内科技文化营受“冷落”新生代人文素质亟须启蒙,由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主办的2014年青少年科技文化探索交流营,选择了让学生走从昆明-大理-腾冲的线路。这并不是一条热门的夏令营线路,但却涵盖了历史、人文、地理、科普等内容。如果全程能认真走完,相信收获颇丰。

不过,记者随团采访发现,主办方用心良苦安排学生了解景点背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想让学生完全投入却很难,暴露出新一代学生人文素质亟须启蒙的现状。广东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周顺彬指出,了解世界必须先了解国家,青少年对出国游学热不应该盲从。

A 从第一天开始,做好吃苦的准备

“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吃苦,而不是让他们出来享受的。”所以,此次夏令营的“待遇”并不高档。从出发的第一天开始,学生便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第一关是从广州到昆明24小时的火车旅途。好在这对活力无比的学生们来说,并不算太痛苦,因为在这“无聊”的旅途中,他们可以认识好多新朋友,还可以一起激情打机。“逃离父母的管教就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调皮捣蛋的男生表现得较明显。

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140多人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从最简单的清点人数、集合等都是集体行动。这让看似个体的旅行变得有组织、有纪律。第一天出行的上午,就有学生迟到了,按照规定,他们必须接受惩罚——请所有人喝可乐。这一次之后,没有人再敢放肆迟到了。

B 一路上,老师忙科普学生忙打机

从昆明到大理,4个半小时的车程。记者发现,跟一般的旅行团差不多,车上多数学生都是塞着耳机,不是在听歌,就是在打游戏机,要不就在呼呼大睡,沿途的美景都错过了。有老师主动让学生抢答云南的地理知识,但大家兴致并不高。“不如唱歌吧!”有人提议。“唱‘小苹果’吧!”没想到,大家对这首新潮的网络歌曲却很熟悉,大胆献唱。

“我们来谈谈外星人吧,假如遇到了外星人该怎么沟通?”带队的梁老师出了个题目,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有些冷场,显然学生还没从“自嗨”中出来,最终还是得按照小组来执行。三个组长大胆站出来了,“为什么外国有奥特曼、超人、都教授,中国没有”;“我觉得沟通除了语言,还可以是肢体表达”;“外星人看地球人可能就像我们看蚂蚁,他们来地球不一定就是攻击……”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营员们开始辩论起来,车上终于有了科普考察的气氛。不过,还是有学生未能从电子游戏中抽离出来。“我很忙,快输了!”轮到某学生发言时,忙着打机的他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带队老师还是不想学生虚度时光,沿途经过云南的不同地区,地理老师都会及时给学生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比如,在去往腾冲的山路上,营员们一次又一次地邂逅美丽的彩虹。“为什么在广州很难看到彩虹呢?”“彩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不一定了解答案,但这次在彩虹的照耀下,他们却找到了答案。

C 线路特别设计,配备专家“讲解员”

此次夏令营中,最小的营员是今年准备升二年级的万松园小学学生吴浩中,这是他第三次参加科普夏令营了。从5岁开始,妈妈便带着他“混”进了这个科普活动中,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学习。

吴浩中的妈妈蔡女士是一名小学副校长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夏令营,身为老师的她很懂得应该从小给孩子怎样的“营养”,在她看来,旅游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课,但她并不满足于传统旅行的走马观花,她希望孩子能在旅途中开阔眼界,学到知识。

“我对各大旅行社夏令营线路的设计都会进行评估。”蔡女士说,而她之所以连续三年带着儿子参加科普夏令营,不仅看中其线路的科技含量,还有旅途中有专业权威专家的讲解。

广州市青科协举办夏令营至今已经是十五届了,据介绍,每次出行的线路都经过专家的多次讨论才确定,而专家团队是其他旅行团所不能媲美的。

以此次夏令营为例,140多人分别安排在三部旅游大巴,每部车上都配有地理或科学老师负责讲解易学专家,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周顺彬老师是主讲老师,每到一个景点,他都会充当“讲解员”,从路边一棵小树的名字,地上的一块石头,讲到腾冲的地热现象,再讲到了滇西抗战的历史。周老师就好像把课堂搬到了现场,给学生生动详细地分析讲解。

在腾冲,营员们还在国殇墓园举行了一次特殊的活动——悼念滇西抗日战争牺牲的远征军。营员们临时组成了仪仗队,在旅行途中抽空操练,为牺牲的战士们敬献花圈。“这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他夏令营不可能有的项目,我觉得很有意义。”陪同儿子参加夏令营的李女士说。

记者发现,学生们对沿途的地理、科技知识比较感兴趣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夏令营,提出的有些问题甚至考倒了老师,但对民族文化、建筑、乡土风情等较为麻木。比如,在大理古城参观白族民族多次提到的“三房一照壁”,多数学生并不太留心;还有学生在天龙八部城参观时表现出对金庸小说的陌生等,这都表现出学生对人文教育的冷淡,也反映了亟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D 有人长见识,有人换地方玩游戏

记者观察发现,不少学生很珍惜这难得的夏令营机会。刚刚考上省实天河附中的学生陈雯卉表示,这是她第一次独自一人出省旅行。而在这之前的几年,她的假期几乎都奉献给了备战“小升初”。“以前放假都要补课,今年考上了,终于可以松口气出来玩了。”

陈雯卉说,出来旅行有不同的感受。“以前都是书本说什么就信什么,背诵什么,这次出来总算自己看到了。”她告诉记者,这是她开启夏令营生活的第一次尝试,先了解国内文化,再考虑出国旅游。

后乐园小学学生蒲昊是一名足球小健将,从四年级开始踢足球,到现在才两年就拿过不少奖项,今年还要到巴西去参加比赛。这次也是他自己第一次一个人跟团旅行,但他却表现得很老到,“以后我可能经常要出外,所以这是对我独立自主的一种锻炼。”

不过,记者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这样的目的。有学生告诉记者,其实他们想出来参加夏令营有三大理由:一是逃离父母的管教;二是找吃找玩;三是来睡觉的。

的确,有不少中学生无心听讲解,每到一个地方,还没怎么看清楚,就四处找个地方坐下来,继续玩游戏。有这么一幕令随行的记者印象深刻:在腾冲和顺古镇的和顺图书馆,好几个学生并没有被那里的文化气息所感染,尽管面前摆的是报纸,但他们手里拿的是手机,眼睛盯的也是手机屏幕。“这真是网络、手机给这一代人带来的祸害。”有老师如是感言。

E国内科技文化营淡过出国游学

相比动辄三四万的出国游学营,国内不少科技文化夏令营,价格并不算高,但却越来越不吃香。记者在不少景区看到,类似广州市青科协组织的探访西南文化历史景点的团队并不多见。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两年,出国游学成为不少中小学生的必备节目,而他们很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今后的留学铺路。而对国内景点,不少家长则认为大同小异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夏令营,从书本上掌握了即可。

对于今年组织的西南考察线路,主办方有关负责人坦言有压力,“往年组织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澳洲等地,有很多学生报名,但今年西南线的三个营总共才400多人国内科技文化营受“冷落”新生代人文素质亟须启蒙,这说明学生对这条线路不太热情。”不过,在主办方看来,此次夏令营涵盖了历史、人文、地理、天文等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到民族文化、地热现象、中国远征军历史等知识,含金量很高。“我们的主旨是想让学生走出课本,了解历史,感受文化,让旅游成为真正的第二课堂。”

“要了解世界必须先了解国家。”周顺彬老师认为,现时很多学生都想着出国,但可能连国家基本的国情、历史、地理都不懂,这是很可悲的,“学生多走出课堂,看看祖国河山很有必要的”。

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国内线路之所以受“冷落”,跟现代旅游工业化有关,没有重视为学生夏令营提供专有的特殊服务,“大路化”的景点设置难以吸引学生。而相比较国外的夏令营,由于有专业的游学机构进行安排和策划,更加能够迎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