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与水的交叉是流动的生命之河

小桥流水历来是诗人的钟情之物。杜甫说,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刘禹锡说,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骆宾王说,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温庭筠说,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其实,河与桥不只是文人笔下的专利,也是广大百姓钟情与喜爱的对象。

桥与水的交叉是流动的生命之河

桥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一条人类生命的河。桥是凝固的生命,又是流动的生命。桥与水的交叉,是流动的生命之河的交织。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是一种勃勃的生机。对城区带有“口”字的地名,历史上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过了南门口桥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吉市口桥与水的交叉是流动的生命之河,吉市口,向西走,不远就是草桥口,草桥口,阜桥口桥与水的交叉是流动的生命之河,过去阜桥是坝口,大坝口……。可以说,一说大闸口济宁人都知道,的确这个名称比较合适,虽然大闸口没有了,但济宁人一直对这个地名有感情,可凑巧的是这次运河扩建改造中元代大闸口的部分建筑遗迹正好发掘了出来,那里恰恰就是大闸口,并且建设部门非常珍惜重视大闸口遗迹的发现,决定将这些遗迹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整体保留下来,有了大闸口遗迹的发现,胜利桥就不便更名大闸口桥了,因此最后决定将胜利桥更名为清平桥,在发现大闸口遗迹的地方仍然保留大闸口这个地名。同时为了照顾济宁人对这些老地名的情感,运河南岸、西岸的道路分别命名为大闸口南岸街和小闸口河西街,以体现大闸口小闸口的地名方位特征,也算满足了人们钟情这些老地名的心愿。

河与桥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河与桥的现在,却能通达辉煌的未来。

桥与水的交叉是流动的生命之河

桥与水的交叉是流动的生命之河

济宁作为古运河的重镇,市区的河与桥记载了济宁的历史变迁。

大闸口桥。此桥稍西历史上建有天井闸,又称会源闸,俗称大闸口桥,可移用此名命名为大闸口桥。金斗桥。此地运河弯曲形状如斗,相传大闸口下有藏金石,故命名为金斗桥。清平桥。此桥南通清平巷,因此地有伊斯兰教顺河东大寺,取“清直平安”之义命名。

桥与水的交叉是流动的生命之河

济宁城市的发展与运河息息相关,而济宁地名也深深地反映着运河文化,地名是一定地域的语言文字标志,是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记录着历史环境的沧桑变化,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风俗民族语言宗教特征,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和宝贵财富。

桥与水的交叉是流动的生命之河

拿我们济宁来说,城区林林总总的地名,呈现出绚丽多姿的文化色彩:有以济宁的寺观庙堂得名的,如文昌阁街、财神阁街、半截阁街、观音阁街、玄帝庙街、关帝庙街、西大寺街等。有以名人胜迹得名的,如皇棚湾街,相传康熙皇帝沿运河南巡,曾于此地靠船登岸扎皇棚驻跸。龙行路原名龙行胡同,传说乾隆皇帝沿运河南巡,曾于坝口登岸,经龙行路西首至土地庙祭祀。有以管理运河的官署衙门命名的,明清王朝在济宁设置了河道总督衙门和河道督察院之类的管理机构,专事运河堤防,督催漕运事务,这些官署机关现今成为济宁街巷地名的遗迹,如察院街,因明代抚按察院驻本街,厅门口街、厅西街、以运河厅官署得名。道门口街,以清代运河道署(俗称道衙门)得名。院门口、院前街、院后街,以清代总督河院署得名。鼓手营街,以清代河院、河道两署设官用乐队驻此而得名。这些都印证了济宁历史上有三塔七寺十八阁七十二衙门之称。有以桥梁、涵闸码头命名的,如济安桥,以旧济安门得名,南门桥,以旧城南门而得名,大闸口,即南门的天井闸(元代称会源闸)桥的历史文化遗产,俗称大闸。小闸口,元代称任城闸,俗称小闸。反映了济宁临河滨湖的水乡特点。

桥与水的交叉是流动的生命之河

这些不同时期命名的不同名称,包含着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信息,蕴藏着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宝藏,是城市历史文化深厚的表现,在我市强调建立文化名市的今天,保留地名文化遗产非常重要,对于可改可不改的地名坚决不改,我市去年至今市地名办设置的地名标牌中,老城区的地名基本保留下来。虽然一些老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在拆迁中消失了,但保留下这些地名就可以触摸到我们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勾起人们对我们城市历史的回忆和联想桥的历史文化遗产,便于港澳台同胞和天南海北的济宁人寻根问祖,使我们的城市具有立体感、纵深感。因此,在城镇建设中应注重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地名的保护和利用,以弘扬优秀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