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西部屿头沙滩古村落剪纸(组图)


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西部屿头沙滩古村落剪纸(组图)

在风景秀丽的“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西部屿头沙滩古村落里,有一间老房子门口挂着“沈雷剪纸名家创作基地”的牌子,原木、黑字,显得厚重质朴。一楼布置着工作室领衔人沈雷的剪纸作品,内容有:《社戏》、《江南小吃食饼筒》、《番薯庆糕》、《糖沙馒头》、《包粽子》,还有《编竹箩》、《山乡风景》等。二楼则是沈雷学生们的剪纸作品。细细一品,原来这些剪纸将沙滩古村的民俗风情一一体现在其中。


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西部屿头沙滩古村落剪纸(组图)

沈雷用剪纸这古老的民间艺术表现当下生活,倾吐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有人说,沈雷的剪纸是在剪纸与版画的界缘中寻觅优势,而著名版画家们却另有见解。赵延年先生说:“沈雷剪纸在造型、设计及点线块的运用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民俗生活剪纸,不拘泥于传统形式,让沈雷走出了剪纸新空间。”赵宗藻先生说:“沈雷剪纸最有意义之处就是让我们感受到生动活泼的生活气息。”杨可杨先生说:“沈雷的作品最可贵的地方是生活气息和传神。”著名剪纸艺术家张侯光说:“人有个性,艺术也要有个性,沈先生的个性是很鲜明的,稚拙、厚实、野性。他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浙江日报老美编盛元富先生说:“剪纸适宜表现富有诗意的抒情的生活画面,而在沈先生的剪刀下,什么题材都可以变得那么生动,非常随意、活跃、明快,让人爱不释手。”

中国剪纸界闯出“名堂”,沈雷靠的是别开生面的“现代剪纸”。2000年,他在浙江展览馆举办的个人剪纸艺术展,让人们见识了“现代剪纸”的独特风采。《三百六十行》、《东方美容》、《三岔口》一件件作品恰似一簇簇稚拙的野菊花,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而其间洋溢着的现代生活气息也迎面而来。


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西部屿头沙滩古村落剪纸(组图)

沈雷自中学时代在《工农兵画报》封底发表“知识青年在农村”的剪纸组画后,作品发表于《美术》、《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四十八年来一直从事版画、剪纸创作,剪纸理论研究和浙江剪纸队伍的组织建设工作。版画《做年糕》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国际西湖版画节”,1989年获“首届全国职工美展”一等奖。剪纸作品《闹元宵》1984年赴日本展出。《渔家乐》获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一等奖。1997年出版《三百六十行——沈雷剪纸艺术》专著。2006年为长篇小说《最后的飞狮岛》作剪纸插图。沈雷与他的剪纸被拍成电视专题《裁云》在美国斯拉网上播放,获浙江省电视系列片一等奖。2013年合写《浙江民间剪纸》一书。2015年主编《台州工艺美术家精品集》。

2014年6月黄岩区委人才办、黄岩区委宣传部授牌《沈雷剪纸名家工作室》,旨在传承保护列为浙江非遗项目的黄岩民间剪纸。2016年受屿头乡政府之邀,沈雷剪纸名家创作基地落户山乡


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西部屿头沙滩古村落剪纸(组图)

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西部屿头沙滩古村落剪纸(组图),沈雷和他的学生们就地取材,创作剪纸作品。“民俗风情”和“三百六十行”剪纸系列则是沈雷剪纸创作不竭的主题。


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西部屿头沙滩古村落剪纸(组图)

艺术贵在创新,剪纸如果跳不出前人的模式,那是没有生命力的。沈雷表现民俗风情的剪纸,有很鲜明的特点:一、生活气息浓烈。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这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积累。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越是深刻,创作者的题材内容就越是丰富多样。沈雷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那些表现对象,通过思考、过滤、提炼,紧紧抓住其特征,使之富于神韵,生动传神。二、构图美与造型生动。沈雷的剪纸强调形式美。注重构图、结构与外形的美,特别从人物外形轮廓的造型上,可以看出沈雷的艺术修养是多方面的。他的剪纸艺术吸收了汉画像石、磗刻、木版年画等诸多民间艺术那种古拙无华的构图法则,构图饱满、主次分明。他的剪纸人物都很专注、大大的眼睛非常传神。三、质朴、厚重、野性。沈雷的剪纸追求内在的美与野趣之美,不追求外表的漂亮与“巧”。四、对比与呼应。他的剪纸无论是《包粽子》,还是《水乡》、《卖包子》,都非常注意人物之间的呼应,注重黑白、虚实、大小的对比民俗生活剪纸,另外对于细节的捕捉 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西部屿头沙滩古村落剪纸(组图),小动物的陪衬等都会增加剪纸艺术的感染力。

如何关注当下生活内容,并以最概括、简炼、质朴、随意的艺术语言打动人民俗生活剪纸,是沈雷一直追求的艺术准则。相信沈雷和他的学生们经过不断地探索、创新,必将在这块土地上产生出更多的剪纸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