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导读:食俗是构成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各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浩如烟海的民俗中,饮食习俗属于物质民俗范畴,它是民俗中最古老、最富特色、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各民族食俗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各民族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创造的精神面貌,是与社会发展各阶段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生活方式等条件相适应的。

纳西族日常食俗

云南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丽江古城区、香格里拉、维西、宁蒗、永胜等县。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坝区和河谷区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食,猪肉是肉食的主要来源,蔬菜丰富。山区以玉米、小麦、青稞为主食,善于畜牧,蔬菜以土豆、蔓菁、瓜豆为主。喜食酸辣、腌腊食品,喜饮酥油茶。在与各民族交往中,善于学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文化。其烹调技法擅长于烧、蒸、酿、炒、煎、腌,品种多样,味道各异,家常菜、宴席菜配套齐全。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纳西族酥油茶

纳西族以玉米、小麦、大米、大麦、青稞、荞麦做成米饭或粑粑。丽江纳西族善于制作丽江粑粑,有火铲粑粑、锅炕石烤粑粑、锅贴粑粑、锅盔、两面黄干炕锅盔、罗锅将军粑粑、油炸千层饼等。按烹制方法归类,有石烤、汽焖、油煎三类。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丽江粑粑

宁蒗永宁的摩梭人善于制作腌肉,琵琶猪是该区域的典型代表,把猪肘子掏空,填入瘦肉丁缝合后腌渍风干,他们叫“色沙”,这是馈赠客人的上等礼品。摩梭人还有喜欢吃“混猪”之俗,即选用生长49天之小猪,去头,去毛和内脏,然后炖熟,这是宴席上的名菜,此肴似明末木公招待徐霞客宴中的“柔猪”。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摩梭人的琵琶猪

摩梭人还喜欢吃酸菜和酸鱼,善制猪下水,如吹肝、灌肚、灌猪肺等,既物尽其用,又各具风味。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摩梭人的吹肝

丽江坝的纳西人家冬天都腌制咸菜和腌制猪项圈肉、腊肉、血灌肠等肉制品。其项圈肉和血灌肠,功夫独到,风味别致,遂成为走亲串友礼品。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纳西族血灌肠

纳西族是一个善于接受先进文化的民族,在饮食上也如此。如丽江坝子特别喜欢吃回族的牛肉汤和干巴;大理白族的名品饵块,在丽江除有大米做的外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又出现了小麦、燕麦饵块;藏民每天不离的“糌粑酥油茶”,受到了纳西人的欢迎。所不同的是以粑粑代糌粑,酥油茶中还加了核桃、麻子等。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纳西族燕麦饵块

丽江纳西族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炒洋芋、白菜汤,也有的喝茶或喝酥油茶。中午或晚餐多吃米饭,有炒菜、咸菜、汤、腊肉或鲜肉、鱼、蛋等。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丽江纳西族早餐

云南瑶族的日常食俗

云南瑶族一半以上分布在文山州,以富宁、麻栗坡、马关、广南较多。信仰自然、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与道教。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瑶族

云南的瑶族,刀耕火种仍是主要形式,以旱稻、玉米为主。烹调方法以焖煮烧常见。瑶族是典型的山地游耕民族,因此产生了一套游耕的食俗:多以蒸煮烧烤为主; 浓淡分明,喜食咸辣糯食品;积累了一套食疗保健法;嗜酒喜喝油茶。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瑶族油茶

瑶族的传统饮食以玉米、大米、红薯为主食,辅以芋、粟、麦。由于长期实行刀耕火种,轮流垦荒,对旱稻耕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旱稻品质可超过水稻云南饮食民俗,有的品种“有八碗不要菜”之美誉,蔬菜种类繁多,山茅野菜较多。肉食有猪、牛、羊、鸡等,能自制茶油、花生油。由于深居山林,冷而潮湿,喜吃咸辣食品,饭多用锅焖制。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瑶族制作的茶油

日常饮食讲究浓淡分明,蔬菜多用白水煮熟,用盐和辣椒配置的蘸水蘸吃。肉食味道浓郁,小雀、嫩鸡可带骨剁成肉糁,加葱姜辣椒,炒得肉脆骨酥,香气扑鼻。瑶山荞粑是云南元阳蓝靛瑶的风味食品,瑶胞将“老母鸡头果根”熬成深黄色的稠浆,和以荞面、发粉和白糖,用芭蕉叶包成粑粑,蒸熟而吃,色泽金黄,酥松泡软,回甜可口云南饮食民俗,清凉润肺,消咳止喘。瑶族粽粑由于有粽叶包住糯米饭、肉类,饭菜合一,又有防腐、耐饥、便于携带的特点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瑶族粽粑

游耕生活使瑶族积累了一套食疗保健方法。他们长期逐林而居,草药资源丰富云南饮食民俗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户户存药,常用各种滋补草药煮鸡肉粥,煎服各种药茶,起到滋补防病作用。

云南纳西族日常食俗云南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瑶族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