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号惊艳亮相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会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刘琪洲 张 谨

文化符号惊艳亮相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会

5月19日,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吉首举行,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9组文化生态保护区获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称号。5月2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成员到矮寨奇观旅游区、乾州古城、湘西州非遗馆等地现场参观交流,深度体验湘西非遗文化文化符号惊艳亮相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好评如潮。

国字牌匾意义重大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苗族民风民俗特点1000字,是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保护理念和方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苗族民风民俗特点1000字,是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一大创举。

目前,湘西州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3200多项,其中土家族摆手舞、苗族鼓舞、辰河高腔、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28项技艺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1项,湘西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9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3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3名,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60名。

此次国家文旅部正式为湘西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对于推动湘西地区非遗保护、维护湘西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对于增进湘西地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符号惊艳亮相

文化符号惊艳亮相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会

交流会上,湘西苗绣、凤凰蜡染、土家织锦、踏虎凿花等湘西州非遗代表性项目惊艳亮相,吸引众多参会人员询问购买;矮寨坡头茶峒岸,“矮寨不矮 时代标高”大字醒目,鼓声、锣声与呐喊声交织,苗家青年男女光着脚攀爬上20多米高的刀梯,旋转、倒立各种惊险动作纷纷上演,引得围观人群争相拍照;矮寨小学内,人人都是好鼓手,“非遗进校园”如火如荼开展,《苗鼓神韵》等教材的编排苗族民风民俗特点1000字,实现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乾州古城万溶江畔,游船水中划行,岸边呐喊声不绝,吉首特有的丹青歌会精彩上演……

“精彩极了!”“从未见过这样的表演!”“湘西非遗产品极具特色。”湘西光彩夺目的非遗文化得到考察团成员高度评价。

湘西州溪河纵横、物产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集聚地。千百年来,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光辉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经过沉淀文化符号惊艳亮相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形成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的成功开展,为这些湘西特有非遗文化提供了宽广的展示平台,取得了极佳的宣传效果。

文旅融合深入推进

矮寨大桥苗族民俗博物馆内,苗族刺绣、苗鼓、苗族医药等特色产品陈列有序,吸引大批游客驻足欣赏和购买;德夯苗寨跳歌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苗族武术精彩上演,拳法、棍法与刀法样样好看,博得满堂喝彩;湘西旅游龙头凤凰县,非遗馆、蜡的世界非遗工坊、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等吸睛无数,成为新的热门打卡点……

在湘西,文化与旅游紧密相连。为了更好保护非遗项目,2011年5月,湘西州在乾州古城挂牌成立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把乾州古城作为湘西非遗文化示范园区,并分设湘西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湘西非遗文化展演区、非遗文化现场演绎区、非遗精品展示区。乾州古城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建立,带动了民族特色工艺品销售坊、旅游特色产品工业园、地方特色饮食一条街、湘西非物质文化展示中心的发展,让游客对银饰、织锦、木雕、石刻、金器、扎染、民族服装等多种工艺和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文化符号惊艳亮相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会

近年来,湘西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非遗项目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动非遗进景区,取得显著成效,“神秘湘西”品牌越唱越响。今年一季度,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56.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96%、155.22%。

此次活动成功举办,更将有力推动湘西加快文化强州建设,打造中国最美、最具乡愁记忆的土家族苗族原乡群落和全国有名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不断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稿源:湘西网-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