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巴张瑞清春天去镇巴青水苗乡作访(散文)

作家张瑞清

【作者简介】

张瑞清,相继在陕西《汉中日报》社、汉中电视台、镇巴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公开出版《爱的序曲》《我不想说》等4部文学专著,500余篇文学作品在《陕西日报》《华夏散文》《作家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46件文学作品在中省市获奖;为陕西省省、市、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汉中市作家协会会员、镇巴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苗乡竹竿舞(散文)

■陕西镇巴 张瑞清

春天去镇巴青水苗乡作访,是件美事,次次前往,次次心满意足,受益匪浅;次次采访,次次心花怒放,回味无穷;次次身临其境,次次难以忘怀,收益颇丰!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跳竹竿舞习俗从古至今原本属于壮族、黎族所有,但后来,苗族也纷纷跳起竹竿舞,并成为习俗。今天的镇巴县青水苗乡,倘若有重要节日,重要活动总免不了要跳竹竿舞,以此迎接远方而来的客人。

一碗迎门酒、一首敬酒歌、一排长桌宴、一曲竹竿舞,让人流连忘返,醉意浓浓。

出镇巴,向北而行,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陕西镇巴县青水镇,也是中国最北的苗乡,如今全县共有苗民378户,1469人,苗族多聚集在青水镇。青水镇苗民新村已被国家民委、财政部联合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人们的理想旅游胜地。

漫步青水镇,镇巴苗族文化陈列馆、苗汉幸福广场、苗族风情迎客门、风雨廊桥,苗寨风情的建筑集群,一一映入眼帘,悄然彰显了苗寨的历史变迁与苗乡的繁荣昌盛。

伴随这处“西北最大苗民聚居地”越来越被外界知晓,诸多游客慕名前往,探秘雷家寨苗居的变迁、祈福夫妻连理古树、看感恩塔遗址,观白天河风景区的美丽景色、喝迎门酒、跳竹竿舞、品长桌宴,感受豪迈爽朗,身着盛装漂亮的苗家阿妹陕西镇巴张瑞清春天去镇巴青水苗乡作访(散文),端着自家酿制的香甜米酒来迎接客人,原来这是苗家迎接贵客最高礼仪——拦门酒。这种青水镇自酿米酒度数不高但后劲十足,用碗盛满,客人走上前来就要喝个够。

长桌宴是苗寨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镇巴长桌宴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凡遇重大节日,客人众多,主人就会摆上长桌宴,客人开心,食饱饮足,主人乐意,寓意着家兴牲旺、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多子多福。

镇巴苗家菜跟镇巴人的性格一样豪爽热情,大块的镇巴腊肉,天然绿色山野菜,干炸土豆条、米粉肉、腊猪蹄、煲萝卜,乡土气息十足,恰似镇巴苗族人的简单纯朴,热情厚道一般。

酒过三巡,身着盛装的苗家阿妹端着自酿的米酒开始向每位游客敬酒,她们唱着苗寨特有敬酒歌:“这里是苗寨,没有好酒菜,只有淡淡的米酒,等着客人来,一杯又一杯……”(音译)苗家姑娘温柔动听的劝酒歌,走到你面前,直到你喝的真正领教苗家人的热情为止。听 当地人讲,这样喝酒的方式叫做“细水长流”,是镇巴苗族风情的一种好客习俗。

苗寨逛下来不需很长时间,微风吹起,一边倚着苗家木楼观望青瓦旧屋,一边端杯苗家自酿的米酒细细品味,一份淡淡的悠闲,如美酒般让人微醉。

据悉,镇巴苗族共经历五次大迁徙。最早在清乾隆年间,苗族先民从贵州遵义府躲避战乱,逃荒至位于陕西汉中市镇巴县城西北部51公里处的青水境内,以“雷”姓为首,择山洞而居,寨门山墙和瞭望台皆安置于壁岩上,当地至今仍保留着完好的雷家寨苗人古居遗址、苗家人洞居生活痕迹,令人叹为观止。而今,镇巴县青水镇苗族居民已发展至378户,1469人,已成为西北最大的苗族聚集地、中国最北的苗乡。

从山下昂首瞭望,上、中、下三个洞穴清晰可见。洞内发现石壁上刻有大量的符号、图形,真实地再现了苗民洞居的人文历史和生活遗迹。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竹竿舞是哪里的民俗,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一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于跳竹竿舞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为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们的青睐。

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陕西镇巴张瑞清春天去镇巴青水苗乡作访(散文),更有其独特的魅力。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四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竹竿舞是哪里的民俗,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击竹者三至五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走进镇巴青水苗乡,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独有的苗文化特色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漫步镇巴青水镇,你能领略一部浓缩的农耕文明发展史和苗族文明发展史。

如何让镇巴苗族发扬光大呢?镇巴县2015年在青水镇建立了苗族文化陈列馆,属我国最北、规模最大的县级苗族主题陈列馆。馆内陈列着身穿苗族服饰的苗族姑娘和手持芦笙演奏的苗族小伙子蜡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还有苗族长桌宴、服饰、刺绣、生产生活工具等大量实物、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多媒体展演,涵盖了苗族迁徙历史、文化传承、生活风俗、饮食习惯、远景规划,无声无息地记述了镇巴苗民的起源和发展,展示了镇巴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远方的朋友,假如你想感受美丽苗乡的风土人情,那你就去镇巴青水苗乡转一转、看一看、瞧一瞧,喝一喝那里的迎门酒、听一听那里的敬酒歌 、尝一尝那里的长桌宴、跳一跳那里的竹竿舞……

良草短评:

张瑞清的散文《苗乡竹竿舞》,是一篇具有民族风韵的好文,在文中让我们了解到了苗族的人文历史、文化传承、民风顺延,给人一种情满苗乡的熏陶。特别是苗乡的竹竿舞,在吸收壮族、黎族竹竿舞的基础上,孕育了苗族特有的元素符号,成为了苗族迎接尊贵客人除迎门酒、敬酒歌之外的又一种神圣的礼仪。作家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驾驭文字的灵性记叙竹竿舞是哪里的民俗,使阅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