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道家的“无”与佛家“空”

现在很多人搞不清道家的“无”与佛家的“空”有什么不同,如果仅从字面看,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思的确差不多,而且都是从形而上对世界本源的表述。道家言,“无中生有”, 佛家言,“四大皆空”,仅一个“无”字、或“空”字,有人已为之禅悟了一生,因为这两个字是道、佛两家的终极道真正悟透并不容易。大家都知道,道士是道士,和尚是和尚,一个留着披肩发,一个头上光光亮。难道他们这仅仅是装扮有所不同吗?当然不是。其实道、佛在本质上有区别,根本区别就在于“无”与“空”的不同。

中国道家和儒家思想都起源于《易经》只不过道家偏重于形而上的研究而儒家更关注世俗。从行为表现看,道家是“出家”的, 而儒家是“安家”的。这里只是提到儒家,并不作深度讨论。前人对《易经》的世界观总结出三个核心含义佛家思想一个字概括,即,“变易、不易、简易”。道家几乎完全继承了这“三易”,“ 变易”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一切都在变。“不易”则说,变固然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至少存在一个“本源”是不变的,而这个本源或称为“气”亦或叫做其它什么,总之, 无论你把它称为冥冥中的“老天爷”还是叫做“大自然”,它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存在。“ 变易”和“不易”可能是人类最早的辩证思想。中国人正是有了这一辩证思维,最后才得出了“简易”。所谓“简易”,就是简单的意思,是说,虽然万物变化多端但都有其可循的规律,只要找到这个规律,就会一目了然,再复杂的事情也不过派生于阴阳的变化,是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现代的计算机也不过只是会做1+1的加法而已。从道家的世界观可以看出,他是承认世界有一个“本源”的,无论是“神”还是“气”。因而,道家所讲的“无”只是形体上的无,而不是本质上的“无”, 一句“万变不离其宗”便已揭开这个秘密。

然而,佛家并不承认宇宙存在一个固定的“祖宗”,不管是神还是物,他一概都不承认。因此,佛学也被一些学者看成是最具觉悟的学问。说到这里, 可能大家都会感到困惑,不承认世界有“本源”,一切因果又从何而来?这只能说,到佛学的顶端的确不讲所谓因果,至少佛陀释迦牟尼没讲过因果引用六世活佛仓央嘉措一句话,“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佛家只讲“无常”,而佛学是一门超时空学问,用一般的逻辑并不能对它作出解释,佛学的时空没有前后时序,没有大小辨别,过去、现在、未来完全纠缠在一起,这在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位一体的理论中得到了印证。佛家追逐的世界不在本宇宙中,似乎更像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情形。而科学家却说,“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时间只是从宇宙大爆炸时才产生的,既然那时没有时间,所以便没有“以前”一说。佛教人士也没想到, 佛陀3000年前的思想竟然与现代量子力学理论形成了某种契合,一位身居新加坡的高僧前几年还经常出来讲,说是量子力学证明了佛家思想的正确。且不论这些,事实上量子力学创造出了很多高科技产品,而佛教除了在精神领域有所建树,它甚至造不出一盒火柴。

当然,精神健康对于我们也无比重要,下面来谈谈道家和佛家能为我们指出怎样的人生道路。

道家的“无中生有”最终落脚点是在“有”,前面已经分析了,道家的“无”其本质上还是一种“有”,在具有形形色色花木的世界里,道家对生活的终极追求可总结为一个“乐”字,其修仙得道也好、天人合一也罢,归根结底是想求得长生不老永远逍遥。修道之人没有想死的,只是希望升天变成神仙,他们死活也不肯放弃一切感觉,在天庭照样吃仙桃饮美酒,娶妻生子样样不少南怀瑾老师:道家的“无”与佛家“空”,这便是道人的终极追求。尽管道人也出家,但并不离世,至少还能容身在本宇宙中,只不过是上天而已。

佛家的“四大皆空”则不然,他的落脚点正好与道家相反, 是从“有”回到“空”。佛家的终极追求是“寂灭”抑或叫“涅槃”是一种永不轮回,也不成仙的境界,通俗地讲,就是死了就死了,死的干干净净不留半点灵魂。在那个彼岸,无思、无欲、无觉,这与道家梦想的神仙世界完全是两码事。佛家认为,一切痛苦有源于“有”,所以劝人放下一切,包括成仙的梦想。佛家对人生的理解也可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苦”! 以前出家人都被称为“苦行僧”,而佛家的“苦”,内涵极为丰富,它与“慈”和“悲”是一个事情的不同展现,本质上是一回事。佛家的“空”是真正的“空”,里面连一团气都没有。在印度佛教的塑像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尊者都是骨瘦如柴,印度法师会告诉沙弥,尽管苦修吧,这辈子不成下辈子接着来,修佛是自己的事,别向佛求财、求医、求子,佛什么都没有,有也不会给你。

在中国道教兴盛的时期,出现了一个尴尬局面, 道家说不清他的“道”,老子论道时也仅仅是用“玄之又玄”几个字来敷衍,而当时在印度的佛教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说,在传教上比道教方便得多。从隋代起就有人尝试将佛教理论引入中国,特别在大唐国家富强时期,皇帝为了“安民”,即派唐僧到西天取经。但中国人一看修佛那么辛苦,而且半点油水都捞不到,谁还愿意修?于是便改,首先是把佛像都塑造成肥头大耳的样子,然后把道教里各路神仙具有的特异功能再搬到菩萨身上佛家思想一个字概括,什么送钱财的、送子的、医病的等等,一样不少,而且还告诉信徒成佛后能到极乐世界永生。这样一来,道教的好处全被佛教拿走了 , 于是人们也就渐渐都去拜佛了。而原来的道教只好退居到研究养生这样的“术”的层面。

可以这样说,印度佛教的传入南怀瑾老师:道家的“无”与佛家“空”,并没有挤走中华文化,这种被改造的佛教,其骨子里的东西还是道家原来的思想,所以说中国佛教实际上是佛皮道骨,这也是现在人们分不清道教与佛教的原因。印度佛教因其过于清高最终走向了衰亡佛家思想一个字概括,但它作为一种智慧学说仍然可以研究。现在,世界上流传的大部分佛教都直接受到中国佛教影响,日本佛教则完全是从中国传过去的。目前,日本佛学界也有些试图将他们的佛教该回到印度佛教的教义,但这几乎不可能成功。相对而言,中国佛教基本上不是一种脱世的宗教,普通人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