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有缘则聚,欢迎点击泉州聚龙书院惠存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

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第一,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道家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

道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是一个乱世,兵荒马乱,老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的人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天下如此纷乱,如何才能化解?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但道家认为这种方式,就像五十步笑百步,未必有效。道家认为,在乱世里没有人可以幸免,想活下去,必须改变思维模式。

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要从人的角度来设想,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然而,以政治或教育的手段来改革人类社会,永远无法彻底成功,因为新一代不断出生,当旧的问题获得改善,又会有新问题出现,永无止期。并且,由少数人努力去帮助多数人,效果必然有限。

因此儒家思想推行到最后,常会让大家感到很沉重、很疲乏。就算把这一代改革好了,也不知道下一代会变成什么样子。

道家看透了这一点,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不如换一个角度,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譬如“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五十七章》),设计的法规越多,就有越多的人违法;相反,如果不订法令,自然没有所谓的违法问题,大家也可以过得更自在。

又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二章》)订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作的只是活着而已。

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异同点是什么,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诗经·大雅》说“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好是懿德”。

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一章》),“道”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由“道”取代“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道家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

“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异同点是什么,要不断的修养德行。“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一样了。

如何觉悟“道”?老子的方法是“致虚极,守静笃”——追求虚要到达极点,守住静要完全确实,“虚”是指排除各种感官欲望,“静”是指人不要有什么行动,能虚又能静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就能空,空了之后,“道”就会显现出它的光明。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第一种是年长的人,有了一定阅历,可说是饱经风霜、见多识广,对于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

第二种是失意的人,失意的人年纪不一定大,但一路倒楣,总处于逆境,对于人生的体会比较复杂;

第三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有缘: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

由此观之,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不过,一个人如果喜欢不受约束,自由选择他的生活方式,他显然比较倾向于道家。因为儒家是让我们在社会上尽好自己的责任,重视道德修养,这容易让人觉得有压力。

譬如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明明知道理想不能实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异同点是什么,还要努力去做,这是很伟大、很悲壮的情怀。长此以往,难免会觉得“何必如此辛苦呢”?这时候,如果能让自己转个弯,从道家的角度来看待人生,让一切顺其自然,就会摆脱世上的许多烦恼和束缚,活得更为自在、潇洒和愉快。